一提起梁启超,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又或者是大思想家,政治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教育家。
他育有九个子女,并且每个子女都成就非凡,在文学、建筑、经济、政治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其中三个子女还是中科院院士,真可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你是否好奇他是如何做到把众多子女都一一培养为社会精英的?
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父亲——梁启超《梁启超家书》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本书选摘了1898至1928近30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每一篇都温情满满,让你体验到什么叫父爱如山,在阅读的过程你甚至会羡慕他们有如此诙谐幽默、亦师亦友的父亲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中国式家长认为做家长就要有家长的样子,都会有一种难以接近的威严,尤其是父亲在家庭中更是扮演着严父角色,认为必须让孩子有一个怕的人,或者在很多家庭里,父亲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处于缺失状态。但这本书里作为大政治家的梁公却打破了我们常规的父亲形象,没有不拘言笑的严父,更多的是饱含深情的慈父,他超前的育儿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一、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一位会撒娇的父亲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乍一看是不是以为这是一个恋人之间的情话,其实这是梁公看着十五的月亮来遥寄对子女的相思之情。如此直白的表达爱对于今天的父亲来说都难以做到,更何况是那时的社会呢?
但我们梁公却不只一次向子女传达自己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此外,对长女思顺尤其偏爱,他在家书中,总会反复出现他对女儿的思念:醉酒了,会写满一页纸的”思顺我想你,我想你来看我“,生病了,也会常常呼唤思顺的名字以此安慰自己,看到家里春气盎然,又会可惜思顺不在身边。诸如此类的语言不胜枚举,简直是一位”炫女狂魔“的慈父。
梁思顺与妻子梁公不仅敢于表达对孩子的爱,并且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都是平等的,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却有一种爱撒娇的可爱。他想在妻子生日那天喝酒,还特意写信征求女儿的同意,一位委屈卖萌的父亲模样跃然纸上。这样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不优秀都难。
在那个书信往来的年代,作为大思想家的梁公,尚且常常写信和儿女们沟通,或聊家常,或谈心,或交代家事,信的内容不拘一格,长的可达数千字,短的就寥寥十几字,时而谆谆教导,时而调皮可爱,他是真正做到了教育子女以身作则。
反观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可能很多妈妈们都不愿意对子女真情表白,就更不用说爸爸了。我听过太多的爸爸们都是虎爸形象。自己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回到家里看到孩子犯错就开始大声责骂,更有甚者信奉”棍棒教育“,认为只有打才能让孩子服从,才能树立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
再忙也要写信给女儿的梁启超二、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当代家庭基本都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家长教育起来都倍感头疼,但梁公面对九个孩子,都能做到教育有方,个个有出息,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懂得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子女,给予不同的指导。
长子梁思成担心自己所学的建筑学不能救国,对国家无用,梁公用李白、杜甫和姚、宋进行对比,告诉他只发挥自已所长,多为社会作贡献,至于是否有用,很难去评判,同时也劝解思成选择了就要埋头埋脑去做,不用太在乎结果如何。在儿子迷茫时,梁公又变身孩子的人生导师,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而对于次女庄庄,梁公深知其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天资不够但却勤奋刻苦。他的做法对庄庄呵护备至,不给太大的压力。在得知女儿考试不及格时,赶紧写信安慰她不要气馁,并表示相信她会用功学习,以后的路还很长不要在意这次的小失败。
再后来,庄庄自己担心考不上大学,梁公又写信安慰,以后的日子还有很多,这次不及格也不要担心,就算不能考上大学也不要紧,千万不要因为赶功课就闹出病来。
梁思庄、梁思成、梁思顺等姐弟和其他孩子合影《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曾提及,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性格特点会不一样,对于每个孩子自身的优势,就要要用不同的教育风格,这也是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
很多家长说家里两个孩子性格却迥然不同:大孩子活泼,小的可能就恬静,大的比较随和,二宝可能就比较霸道。所以你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擅长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懂得因材施教,让他们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梁思成和林徽英夫妇三、学要杂,业要精,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你有没有过小时候偷偷看课外书被家长发现,然后书被没收,或者当场就撕掉,并且又会被家长上一堂政治课的经历?我们来看看梁公是如何劝导儿子思成要多看“杂书”,多培养兴趣爱好的。
他在信中写到“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微多用点工夫。”
他认为学得太专了,没有博览群书,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单调无趣,交友也会受限,从而对生活产生厌倦之情。他以自己为例,谦虚地说自己“不能专积有成”,但是生活却非常丰富多彩,并且也容易接受新事物。
梁思顺姐弟合影可见,读书不仅仅是读所学专业之书。但如今的父母巴不得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越投入才越好,读那么多闲杂书有何用,凡事都要为高考服务,至于以后的生活是否精神贫乏基本不予考虑。
今年高考制度的大改革下,更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作文写不好,于是就给买很多的作文书,误认为只要多学作文书上的优秀范文就能写出好文来了。实不知要想有好输出,大量的输入才是关键,而输入哪里来呢?正是孩子平时的广泛阅读中积累而来。
人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于树泉老师认为“要把世界当课本,不要把课本当世界,学生要走出课本,与实际产生联系,课本只是一滴水,而课外却是浩瀚的海洋。”
他在一次分享会说,在人大附中连续教了8年高三,后被空降到初一,他引领孩子开展名著阅读。孰料几个月后,家长就纷纷告状到校长室想要讨说法:中考无需考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去读名著?
由此可见,家长眼中都是只有课本,没有意识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修辞使人善辩“的道理。梁公早就了解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才叮嘱儿子要抽时间在”杂书“上多用功夫。
梁公劝梁思成学要杂,业要精,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四、允许孩子自由选择
家长在帮孩子选择专业时,经常会说某某专业前景好,或者自己有能力安排工作,或者这个专业适合女孩子等等理由,不管孩子是不是真喜欢都要求他必须选择这个专业。梁公对于孩子选专业这件事上也跟大多数家长一样,特别希望女儿能选择一个能帮他的生物学专业,但他却只是为子女提供建议,并不强求。
当他得知女儿思庄对生物学并不感兴趣,而是想选现在看来都特别冷门的图书馆专业时,他又支持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用非得按照他的要求来。后来思庄也并没有辜负爹爹,成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庄与儿女心理学家贺岭峰老师 曾说“我不支持你的选择,但你如果选择了,我就支持你“。这句话对儿女来说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来自父母的支持就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一副强心剂。但又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如此坦然呢?总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为由,想尽办法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安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是父母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父母要成为怎样的人。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能量,你投之以桃,他日必报你以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