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简史一》农业革命

《人类简史一》农业革命

作者: 编程go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17:09 被阅读51次

    人类祖先通过虚构的故事凝聚出更大规模的族群,族群壮大后,成员之间大规模的合作使他们与其他猿类在生活资料的竞争中具有相对的优势地位。当人类祖先乐此不疲于族群数量与日俱增时,尽管其他种族的竞争威胁变小了,但另一种狩猎时代的生存威胁正悄无生息的逼近他们。

    狩猎时代自然资源有限,族群数量变大后,每个成员都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原来采集的原始生活方式已经不在适用,历史的某个瞬间他们发现一些谷物,这些谷类作物在成熟后结出硕多籽粒饱满的果实。这些果实尽管没有动物的肌肉纤维、脂肪那么美味,也没有果蔬那么甘甜可口。但是人类祖先只需要播撒少量的种子,就可以在几个月后获得丰厚的回报。他们留一些籽粒留作种子,在族群猎物不足时,其余的籽粒熬些粥用来充饥。随着时间慢慢演进,他们发现只要把原始丛林里的灌木付之一炬,拣出灰烬中的石子,引山涧的小溪灌溉,在土地周围围上篱笆以免其他动物破坏谷物的幼苗,定期为谷物清除杂草,就再也不需要攀爬果树采集果蔬、在原始森林里追逐猛兽捕获猎物。就这样人类祖先来到了农业社会。

    生活方式改变直接导致着族群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变。狩猎采集时代饮食结构既有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也有富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的猎物,因此采集时代人类祖先更加健壮。猎物资源的限制,族群的数量也相对恒定、随着猎物的迁移而迁徙,族群内部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的概率很低。当人类祖先来到农业时代,农作物由播种到成熟要经过很长时间,他们不得不选择在雨量充沛、靠近溪流、环境适宜的地域定居。大面积种植农作物使得族群人口集剧增;食物由猎物纤维脂肪、果蔬、谷类作物的多元化饮食结构变成主要以谷类作物为食;族群数量和饮食结构单一都给人类祖先内部稳定瞒下隐患。

    当族群数量过大后,如何在成员间组织高效的生产、生活协作网络?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洪水和干旱),谷物歉收,如何维系族群稳定? 人类祖先的基因里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人类创造了由想象构建的秩序、发明了文字。每一种由想象构建出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例如汉谟拉比认为为人或为奴是神所决定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奴隶有“奴隶的本质”,而自由人由“自由人的本质”,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只是本质不同的表现。复杂的人类社会似乎也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构建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如何对待对方。就算身处不同阶级的人发展出相同的能力,由于面临的游戏规则不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天差地别。这些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社会运行的方式由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尽管阶级的恶性循环,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但是人类依旧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他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的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农业革命固然是社会的进步,人类再也不需要为了生存漫山追逐猎物,但是阶级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以更加糟糕的方式活下去。这是一个关于奢侈生活的故事,人类一心追求更加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是结果却不是任何人可以预料,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一》农业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s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