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复盘的思维习惯,就像是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场战役都有一张清晰的雷区作战表一样。
知道容易踩哪些雷,就可以在日后的战场上避开那些地方。
有些时候,人们不愿意复盘,不是因为复盘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而是因为不愿意去面对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
宁愿假装自己做得很好,也不愿去承受“做得不够好”所带来的“对自己失望/懊恼”的那些情绪。
人总是难以识别并承认自身的失误和弱点,有时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但更常见的原因是,自尊心起了阻碍作用。
你永远都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认识和接受这一点。
复盘不优化就等于没有复盘。
优化是需要运用脑力的,但很多人为了避免思考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一旦你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复盘都停留在“无事可记”的空白上,那就说明:你只是在执行,而没有透彻的、全方位的去思考过。
那也就意味着你是时候跳出来,重新审视你的授课过程了。
不要害怕错误,你犯的每个错误都能教给你一些新的东西,引领你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即使学员认为你的课程很好、授课精彩,也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为学员的评估标准和专业人士的评估标准不同。
如果你想要成为有高度、有口碑的培训师,请你每一次都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反思自己。
通常,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会从以下“4个角度”来进行复盘和反思。
第一个角度:沟通效果
一、培训师和学员的互动效果
1、培训师采用了什么样的互动方式?
提问回答?团队共创?促动引导?搭档互问?视频展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现场演练?小组竞赛?......
哪些互动方式有效?
哪些互动方式无效?
哪些互动方式学员的参与度最高,学习效率最好?
2、培训师采用的互动方式与所授内容是否相得益彰?
3、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频率怎么样?
互动频率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培训师需要根据现场氛围、学员层次、课程内容等因素,把握互动的频率和节奏。
教育界的多轮实验已经证明,在课堂上,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0分钟。
所以每隔10分钟一个小互动,每隔半小时一个大互动,或许是比较恰当的一个节奏。
二、学员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度
1、学员是否理解了培训师所授内容?
2、对于学员来说,理解这些内容是否有难度?
3、培训师如何做,更有利于学员快速理解?
三、学员的现场反馈对于培训师的作用力
学员的现场反馈不是指课程结束之后,学员所填写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而是学员在培训现场的一举一动,
包括学员的投入参与度、
学员对于培训师互动的配合度、
学员听课时的神态表情、
学员提出的相关问题等等。
这就很考验培训师的洞察力了。
如果培训师能够及时观察到学员的一些反应,得到信息,从而在课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学员的现场反馈对于培训师的作用力就很大。
这种情况下,培训师也更容易和学员之间达成“共舞”的状态。
第二个角度:学习效果
一、学员有没有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1、课程中的概念类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2、课程中的流程类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3、课程中的方法类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4、课程中的心智类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二、培训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否有助于学员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1、课程中所授内容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结合的紧密度如何?
2、有没有把一些晦涩和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有效的方式转化成有趣和便于记忆的内容?
3、是否在课程中,调动了学员的理性和感性的同步参与?
三、授课方式是否有利于学员课后进行学以致用?
1、学员是否能在课程现场进行演练,课程中就能实现一部分从知到行的转化?
2、有没有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引发学员对自己过去的做法进行深度反思?
3、有没有给到学员有助于学以致用的条件和工具?
第三个角度:授课风格
一、培训师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授课风格?
1、培训师的讲台形象如何?是否有专业的着装、表情、发型、身体语言、行为举止?这样的讲台形象能否帮助建立信任?
2、培训师精心打造和设计的课堂氛围是否能促进学员的学习?
3、培训师的眼神和声音是否有助于气场的释放?
二、培训师是如何调动学员的情绪的?
课程中
有些环节,需要学员保持兴奋的情绪;
有些环节,需要学员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有些环节,需要学员静下心来,沉着思考;
有些环节,需要学员体会到满足的喜悦感;
有些环节,需要学员和案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
那么,培训师有没有在相应的部分,采用一些方式来调动学员的情绪呢?
三、培训师有没有让学员的情绪与课程中需要的情绪融为一体?
1、培训师有没有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设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2、培训师是否能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察觉到不同学员的情绪流动和能量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
3、培训师是否有根据学员的类型和层次,来有针对性的实施课程,让大部分学员都能沉浸式的学习?
第四个角度:心智成长
当你做培训做了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好的课堂,不仅要让学员通过培训,有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改变,还要有心智模式的改变。
一、培训师是如何倾听学员的?
1、在课堂上,你是否能够倾听到学员不发声的情绪?
2、你是否能通过倾听,抓到学员的痛点和拉伸点?
3、在学员表达的时候,你能否同时听出学员表达中的信息、观点、情绪和需求?
二、培训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
1、课堂上,你是否能够用提问来澄清现状?
2、课堂上,你是否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员得出你想要的结论/观点?
3、当学员讨论得很热烈、仿佛停不下来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再在合适的时机切入?
三、作为培训师,你如何帮助学员“破局”?
1、你是否能用学员的思维模式来总结他说的话?
2、你是否有勇气去拆除学员的“执念墙”,帮助他们看到真相?
3、你是否能够设计出一个学习活动,让学员在体验过程中感觉到“疼痛”,从而引发他们自我反思,继而带来自我认知的革新?
好的培训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观察者,能默默的观察培训中的场域氛围,能观察到现场参与者的情绪变化,观察到每个人不同身体语言背后的“潜台词”,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事人需要深入探索的那个点。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害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为了倾听学员,我们首先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对方。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被倾听,就会感觉被关注到了,被感觉到了,自尊水平上来了,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每一位学员,都值得被好好的倾听。
如果每次授课之后,你都可以从以上四个角度,做一次系统化的、整体性的复盘,去把课堂现场在脑海中过一遍,寻找可以突破之处,那么你的每一次授课都会比上一次更精彩。
所以,培训师的课件是需要反复调整的,课程一结束,马上要复盘,从学员角度去思考,哪些地方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改进,哪些学员分享的案例特别精彩,可以纳入讲课的素材库,不断迭代,不断升级。
无论客户企业对培训效果多满意,无论学员对你的教学形式多满意,都不能阻挡你追求进步的脚步。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程,只有通过迭代而不断完善的课程。
复盘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把过去的每一次授课,都变成自己的养分,把它们充分吸收,化为己用。
通过不断的复盘,你就能让现在的自己比起过去的自己,始终迈出一步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