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在西访晋国的路上途径徐国,佩剑拜见了徐国国君,会见中,徐君非常喜爱季子的宝剑。季子原想把宝剑赠送给对方,但是由于还有出使的任务,所以当时并未送成。等季子出使归来时,徐国国君已经身故,季子便准备将宝剑送给新任国君,而新任国君以先君未留下遗命为由并未接受。季子便将宝剑挂在了徐君的坟墓边的树上。因此留下了美名。
当时心中已许诺,哪怕无人知晓,也要信守诺言。
春秋时,周礼之下,实在有很多君子。就像宋襄公在与楚兵开战中,因为信守仁义,坚持要等楚兵过河列兵后再战,导致兵败受伤,亦不曾有悔。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利益渐渐占了上风,礼崩乐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渐渐的就没有道德可言。
唯有当时因为仁义败了宋的楚国,还做着周礼的守墓人,因为相信秦国,而最终导致灭国。楚国原为南蛮,在春秋时期,可以说是最不讲道理的,可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国家日渐兴旺,精神文明建设也做得非常到位,反倒成了最守礼的国家。只是物质的富饶也腐蚀了这个国家,让曾经尚武的楚最终败于武力之下。
我们其实并没有办法真正从历史中去学习什么,因为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