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偶然了解了一门神奇的课程《如何快速找到你想找到的人》,非市面上的常规的课程,但其实是非常有用一种软实力,其实非常考验人的搜集情报信息,对数据分析并加工整理,识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我来说真的觉得有趣,立刻就报名去上了线上课。
这篇文章是输出自己学习到的观点和吸收的知识,而不会完全引用诸葛思远老师的逐字逐句,这样不仅输出的知识很生硬,也不利于分享,也不利于我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
人脉与人际关系
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对于“人脉”二字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很多新人刚进入职场,就在想着“我要积攒人脉”,“我认识某某VIP客户”,“我和某某某VIP是好朋友”诸如此类的事情。甚至在询问身边的前辈“年轻人如何积累人脉”、“如何建立多元人脉圈”这样的问题。
1.什么是人脉与人际关系?
人脉不等于人际关系,人脉只是人际关系的子集。每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人际关系的作用远高于人脉的作用,人脉让你顺利成就某事。但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人的人际关系却让你如鱼得水。
人际关系体现在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即便你出门买菜碰到的卖菜小贩都会与之产生人际关系。我们常常会说某人是自己人生中的贵人,但我觉得只要是善意帮助我们的,哪怕是路上甲乙丙丁在你穿新鞋磨破脚给你递来创口贴的也都是我们的贵人,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会觉得内心很温暖,因为我就遇到过这样事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是被帮助的那个。
职场新人与其把积攒“人脉”当做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不如以交朋友的心态对待你认为的那个“人脉”,除非你能够提供他不得了的价值,否则并没有人希望自己这么被人冷冰冰的对待。
关于百度百科对于“人脉”二字的解释是: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并解释它的本质是:平等的交换。但我认为这个词汇解释并不全面,人脉的本质应当是:平等的价值交换。这种人脉价值交换不仅要体现在当前,也要体现在未来,才有长远结交的价值和意义。有效用的“人脉”对个人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个人优秀,他的人脉会更加有用。如果个人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去追求人脉,往往是徒劳的。以关系弥补能力,把混圈子当作走捷径的人最终都会失望。
人脉是树,而你是树根,扎实个人能力,放大个人能力,才能吸引别人。
2.如何使用工具搜索到我们想要寻找的目标对象?
21世纪,网络讯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因为伸手党太多了。
在国内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微博都是很好的信息搜索工具;国外多用谷歌搜索。因为我没有特别想认识以及了解的对象,因此不会过度关注谁,即便我喜欢“这个人”,我也不会过于了解其隐私,这是出于欣赏与尊重。也许未来工作中会有用到诸葛思远老师教的找人技能也说不定。
如果想要结交更多的职场人脉,不如管理好领英账户、脉脉等。
3.如何使用工具来寻找我们想要的生活日常信息?
1. 搜索二手物品、二手书籍,可以从58同城、闲鱼等同类网站查找;
2. 想搜索兼职信息,不妨在豆瓣小站“稿费银行”寻找;
3. 如果只是想要寻找一些喜欢的明星和艺人,国内就从百度贴吧、微博入手,前几年的校内网和人人网也是很好的找人工具;而国外自然从facebook、推特等工具入手;
4. 查询一些社保公积金等信息就可以上12333,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和信用信息可以上全国信息信用征信网及天眼查等;
很多事情都是只怕有心人,缺乏执行力,当然除了这一点也有可能是没用对方法去查找。
4.人脉搜索工具如何守住社会和个人道德?
先说社会道德,我们运用搜索工具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大类别的信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使用人脉搜索工具来搜索个人隐私,甚至进行数据贩卖,对个人,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就很有问题了。
据我工作近年的一些经历,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个人信息共享的情况,即倒卖数据,这比只是了解偶像个人隐私的行为严重的多,前者是粉丝追星,娱乐新闻,只要不要过分骚扰,惹怒了明星也就怒骂几句。当然像杨丽娟对刘德华那样的行为也是很恐怖的。后者,个人与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则可恶的多,轻点就是让你多花钱买她们的产品,恶劣些对家人和个人有人身危害,通过了解对方的隐私恶意攻击和污蔑他人。
现在说个人道德,有一些权威人士和权高位重的官员是不愿意被别人查找到的,所以对外公布的信息数据较少。如果仅仅只是攒人脉,不是业务合作,我们在没有业务合作等非找到不可的目的的情况下尽量少去骚扰目标人物,因为我们的单位时间价值和他们的单位时间是不同的。
5.哪种人脉更好用?
1.把单项关系变为双向关系:刘德华与歌迷,单向来往变成双向来往,带来价值更高;
2.动态关系比静态关系重要:乔布斯与生父,仅静态的血缘关系;
3.弱联结比强联结重要:陌生人与熟人,有些工作机会反而是普通朋友带来的,而非亲密朋友、家人;
4..弹性关系比固定关系重要:特朗普与女婿库什纳,除亲人关系以外,库什纳也是他的白宫顾问;
最后,冰酱来分享一个常用的囤积人脉工具,可能大家常用但是其实不会注意到。这个工具是微信群,我们群里加的人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是同行业交流,私下交流粘性更高。如果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可以标记这个人的坐标,职业和技能。我们并不是总能用到他们,但是出门旅游、了解行业入门时等等方面,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礼貌一些询问问题,这时候弱关系比强关系更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