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导读一百零九|世界观的革命:理解西方思想流变【1】

导读一百零九|世界观的革命:理解西方思想流变【1】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11:03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极为难读的书籍,里面涵盖的思想内容,实在太过宽泛,因此,个人也是勉勉强强,断断续续,读了六七天,才读完这本书,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就突然之间连导读都不想写了,然后就让自己放松了十几天,直到现在,才开始打算写点东西。

    那么正是因为这本书籍涵盖的内容实在太过于宽泛,那么所以个人会花很多篇幅进行概述,那么关于概述的每一个系列呢,会写完一个系列,就发布出来,如果感兴趣,就可以继续的阅读,也可以直接找到这本书进行阅读,不感兴趣的大概了解一下,也就行了,关于本书的这个导读的方式,还是按照以前的那种要点分析法。

    第1个要点,世界观这一概念内涵的流变。这个概念最开始的出现,是来自于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书,他自己造出这个世界观概念,用来表示人对这个世界的经验性感知,也可以理解为“世界-观点”,后来,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展,就不单单只是指人对自然秩序的感官性把握,还有就是对道德经验的范畴性领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世界观,它不单单指实在的现象层面,还有实在的道德层面。

    再之后的发展,就演变成了一个人的基本信念或者说理解框架,组成了一个人的世界观。这个所谓的基本信念可以理解为观念,假设,前提,信念等等这些。那么在作者这个里面对世界观的理解有两个组成要素,第1个就是这个基本信念,第2个就是这个核心委身,所谓的核心委身,就是说对于这些基本信念我们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是完全相信的。

    更进一步,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认为人都不可避免拥有世界观,而世界观又是这两个组成要素,而这两个组成要素,就是从根本上而言是宗教性的,因此推出来,所有的人都是宗教性的。

    第2个要点,本书对世界观的研究分为10个独立部分,而且坦率如实的呈现不同时期阶段的世界观是怎么样子的,但请注意的是作者本人是这个基督教福音派的学者,因此他的这个世界观的底色就是圣经所塑造的那一套你上帝为核心的上帝世界观。

    第3个要点,该书作者认为,古希腊虽然和圣经讨论了很多相同的主题,比方说上帝和诸神,伦理,人性等,但是作者认为你不能够把古希腊的世界观和圣经的世界观去调和,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古希腊那些基本的思想家崇拜的是被造物者偶像,而非圣经里面提到的那个绝对唯一的有位格的创造万物的上帝。

    这个所谓的被造物者偶像,可以是那个斯多葛派所相信的无位格的命运,可以是伊壁鸠鲁派所相信的偶然的原子运动,可以是柏拉图认为的,世界的秩序是逻各斯,也就是那个所谓的理性所缔造的,也可以是亚里士多德推理出来的,就是这个不动的背后的那个推动者自我之思等等。

    其实,不光是古希腊,作者还提到了印度荷马等等,他们那些思想家的原始思绪,发现他们有的原始思绪是有绝对存在,但是并没有位格,有的是有位格却不是绝对存在,但圣经却提出了一个绝对存在且具备位格创造万物的上帝。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位格是什么?他指的就是智慧生命的存在显现,比方说这个圣经里面提到这个上帝的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及圣灵,他们的根本性质是上帝,但是上帝的这个智慧生命存在显现的三种不同方式,就是圣父,圣子及圣灵。

    第4个要点,古希腊的宗教和哲学的绝对存在是命运,命运相对应的是那个无形无状的生命之流,个人认为可以将是二者简单理解为宿命论和偶然论,实际上,这二者本质上都是让世界没有意义,让人类没有希望。

    第5个要点,古希腊宗教当中的众神起初是自然力量的人格化,比如:波塞冬代表大海,此后的演化,又成了保护人类的行为,比如:阿瑞斯保护战争,那么古希腊人们认为众神是居于前面讲到的那个无形无状的生命之流之上的,他们是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控制,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无法完全抵抗那个无形无状的生命之流,而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个观念出发,人类本质而言就是走卒,控制他的是命运和无序,是奥林匹斯众神。

    第6个要点,圣经的导师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古希腊的哲人却认为理性的自主,才是智慧的开端,这是二者世界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其次,古希腊哲人世界观主题的概括,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理性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人们试图用理性判断一切实在,第二,一切实在的本质是一,但是这个命运与无形无状的生命之流,所呈现出来的二元对立,依旧存在。

    第三,这种流变挑战哲学家试图用理性控制现实世界的能力,但是哲学家并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理性。第四,作者认为哲学家试图将理性施加在一个本质上是非理性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第7个要点,那么从这个要点主要是在讨论古希腊那些重要的哲人们的思想观念,那么个人在这里就简单的交代他们的一些核心的观点,其他的便并不多加赘述。

    哲学家泰勒斯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万物是水,万物充满了神,这个万物都充满了神,可能是他认为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被某种神秘的心灵所控制。在他后面的哲学家阿拉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其实思想观点差不多,只是他们把世界的本源变成了另外一个事物,前者把世界的本源认为是气,其后者把世界的本源认为是火。

    但是哲学家阿拉克西曼却认为这个水和气都不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他认为这世界根本没有确定性,而是无限的,正因为它拥有了有限的性质,所以才有了这个世界。

    那么在这,我们可以发现无希腊哲学家在讨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实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万物从哪里来?第三个问题,是宇宙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再有就是这个学者保罗在《罗马书》中提到的观点,就是前面提到的这些哲学家,他们认为这个一切万物都是来自于某一个最基本物质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科学研究的这个世界,而是自己的观察,那么这种只是自我观察却能够得出一切的结论,在这个学者看来,这使得理性超出了他本有的界限,把理性当成了神,再则,水,气好,无限好,这种东西,它都具有某种随意性,偶然性,你用理性怎么去把握和控制?

    因此,这本书的作者看来,这些哲学家的问题就在于,宗教上的叛逆,他们试图将人的理智世界绝对化,但是这种无神论的世界观使得他们这个过程出现了上述的悖论,从理性出发,结果却跳到了非理性。

    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基本思想观点,存在着存在,拒绝非存在,变化是幻象,存在者和可以思想者是一回事,人们只要用理性可以思想的东西,这个世界的本性就被我们发现了,排斥感官经验证据,真理之路和信念之路等等 ,但是在本书作者看来,巴门尼德还是从这个理性又跳到了非理性。

    那些原子论代表性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伊壁鸠鲁,留基波,德谟克里特,在这里: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被称为“质的原子论者”,意思就是说, 他们相信构成世界的元素在质上是不同的——或者四种(恩培多克勒),或者许多种(阿那克萨哥拉),而留基波、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是“量的原子论者”。他们的原子 (或元素)在质上相同,只是大小和形状(德谟克里特)或重量(伊壁鸠 鲁)不同。这些原子在虚空中运动,互相碰撞,形成物体。

    在本书作者看来,原子论者试图理性地把一切实在都还原成最细微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他们是理性主义者,但这么做却使我们找不到什么理由来相信自己的心灵。

    毕达哥拉斯派认为一切皆是数,万物都是由数学公式产生的,数学才是终极实在,但是这些数学公式从哪里来?毕达哥拉斯学派却并没有说明,只是说他们就是存在着,那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呢?

    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实际上又是一种以非理性的姿态来表达理性。

    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是对话和内省,这个对话,我们看柏拉图的《理想国》就能够明白,就是透过这种对话,能够发现真理,而所谓的内省,就是在于,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内在的心灵有神明,所以我们向内求索,就能够找寻真理。

    柏拉图的形式世界和感官世界,所谓形式世界,就是那个只能透过理性获得的完美的、非物质的、不变的、不可见、不可触的世界,比方说善,正义,自由等等,所谓感官世界,就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现在这片现实的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形式世界是感官世界的原型。但问题是完美形式当不了不完美属性的原型;不变的形式也当不了变化的原型。

    亚里士多德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它的主要哲学范畴是实体,比方说一块砖,一个人都是实体。那这个实体既有形式,又有质料,所谓的形式,在这里指的就是说我们所见所感的这个世界里面的事物元素,或者说,形式是某物的 “什么”,是使某物成其为某物的属性,所谓的质料,就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基本材料。第二,潜能和现实,比如一颗大树种子,它具备大树的形式,也具备长成大树的潜能,那么经过正常的孕育,就能够呈现为现实大树的形式。

    第三,亚里士多德认为,想要认识事物,必须从两件给定的东西谈起,第一件,就是对于一些第一原则,我们只能直觉的认识,不能够证明,比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第二件,就是有感官经验呈现的实体。比方说,你看到一头牛。

    第四,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个第一推动力,这个第一推动力是纯形式的,没有任何质料。关于这个第一推动力,他怎么引起运动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它具有最至高的美,以至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朝向他。还有这个第一推动,既不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也不认识这个世界,爱世界,那它做什么呢?它要做的就是思想,那它思想什么呢?它思想自己本身的思想的思想的思想。

    第五,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动力因,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用这四个原因来回答,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样?

    在作者看来,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还是前面柏拉图的形式,世界最高级上的形式,都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内容,是极为抽象而空洞的,但是在作者看来上帝就不一样了,上帝既是目的因也是动力因,而且他也是时间的开端,一切的起源,他按照自己本来的模样创造了这个世界,上帝的心灵当中有实在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已通过圣经启示给世人。

    斯多葛派的一些观点,第一,实在是物质,不仅如此,美德等这些价值理念也可以看成物质。第二,世界是一个单一整体,由这个它自身宇宙灵魂所统治。第三,宿命论。第四,将自己的行动义务与自然本性相匹配。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伦理学自然法来源的问题。

    休谟认为,人们从自然事实当中无法得出道德义务,也就是说我们从事实性陈述当中无法引出应当,从是中得不出应当,比如我们是理性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按理性去生活。但是在作者看来这个上帝既是事实的,也是应当的。你知道上帝,你就知道实在的终极根源,也知道伦理义务的终极根源。

    普罗提诺的一些基本思想观念,他认为物质并不能够解释思想,也不能够解释那个知识主体,像灵魂思想这些是非物质的。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就是太一——心灵——灵魂——物质世界,其中最高等级序列就是太一,而这个4个等级序列,也是可以上升和下降的。

    那么本书作者在一一考察古希腊各个学派的那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之后,他认为,可以把形式-质料这一组关系是为古希腊哲学家们普遍关心的主题,他们都试图去寻找对实在的理解,但是又要排除一个具有绝对的位格性的引导。他们肯定理性自主的力量,但是又发现理性并不能够完全彻底的解释这个世界。

    那所以在作者看来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信上帝就行了,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他也赋予了人们理性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不能跟上帝一样,完全穷尽的理解这个世界,那是因为上帝隐藏了他对自己所创造世界的某些理性理解。

    第8个要点,我觉得还有必要把作者谈到圣经的一些想法提炼出来,在本书作者看来,第一,真主安拉,不能够称之为有位格的有神论,那是因为对于真主安拉,你不能够用人类正常的语言去企及。第二,上帝和善的关系。这个善并不是高于上帝的,或者说上帝必须该服从的,也不是上帝凭借自己的意志可以任意改变的,而是说,这就是上帝的本性,表现在他的行为和属性当中,并启示给了我们,我们只需要模仿就行了。

    本书的第1部分导读,到此结束,若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零九|世界观的革命:理解西方思想流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w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