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快乐写作
浅谈人以群分

浅谈人以群分

作者: 照珺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7:25 被阅读0次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如今,各种资讯、沟通方式越来越方便,只要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无忧出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本都是靠手机微信。

古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意是说同类的物事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会自然亲近。

微信当道的时下,这个“人以群分”体现的淋漓尽致,人都是一群一群的,但是否是古人说的志同道合就不知道了。

一个有着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人,都在被“群分”着。家庭群、工作群、学习群、同学群、好友八卦群、美容养生群等等,就连购个物件都有秒杀群。

我的交际爱好不是很广泛,而且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对比较传统保守,对于网络空间存有一定戒备心里。因此,我入的群不多,微信好友也不多。被“群分”切割很少,属于相对单纯完整的那种。

但就算是这样,我所在的群粗算一下,也有几十个。

一个单位除了工作群,还能衍生出好几个小群。

我们家的大家庭二十多个成员,建有一家亲大群,背后还有常委会和南北亲缘二个小群。

总共只有5个人的闺蜜,有一个铁三角还有一个四人帮。

当然,群虽不少,真正能让我们关心关注和在意的,无非也就是几个而已。

这么些个群里,我的身份都是群众。也许正因为是群众,眼睛才能雪亮,才能看到一个群的核心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人与人群处,参不了丝毫的虚假。气息相投,品味相当的人无论隔多远,无论怎样陌生,只要沟通几次,便心生欢喜,犹如故知,无论他或者她说什么做什么你都是喜欢的支持的。反之,如果气场不合不是同类人,就算近在眼前,就算是至亲,也无法真正契合,沟通都会困难。

就拿我们的一家亲群来说吧,总体感觉我们家气氛比较和谐,外人看着是很团结的。其实,家庭群里微妙的气氛,稍微用点心就能发现。

群里21人,八十多岁的老爸因为学不会而坚决抵制智能手机,他不在群里,老妈在群里轻易不说话,下来就是我们兄妹四家人和两个堂侄儿。逢到节假日组织一下活动,谁的生日到了群里记着发发红包庆贺。

通常都是二哥小哥我们几个和侄儿侄媳等小辈们在闲聊,热热闹闹的,等到大哥一出声,不到几分钟,天就聊死了,群里静静的各忙各的去了。

大哥这个人严肃古板,说话不留情面,我们都敬重他,也从小就怵他,尽量躲着他。

因此,大侄儿背着他老爹私建了一个名为南北亲缘的小群,把他老奶奶都拉进群里来了,单单过滤掉了他爸他妈、他三婶还有他三弟三弟媳。我们和小辈们在群里面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沟通甚欢,连平时不爱说话的二侄儿都像变了一个人样,没事就冒冒泡,幽默一下,群里气氛非常融洽。

过滤他们另外建群交流,并不是说不爱他们不喜欢他们,也并不影响对他们的尊重。仅仅只是寻找一个更轻松的环境气场,没有他们在场,沟通的更顺畅和自然一些而已。

比如常委群,我们过滤掉了老妈和孩子们,大嫂是群主,大哥是绝对权威,他们提议或者抛出什么话题,我和二哥小哥都要考虑半天才敢回复,因为都是关乎父母和家庭的严肃问题,生怕说出来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群内气氛等于会场,不开会没人。

人不同,分类不同,作用也不同。群不同,层次不同,气氛当然也不相同。

相关文章

  • 浅谈人以群分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如今,各种资讯、沟通方式越来越方便,只要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无忧出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本都是靠手...

  • 皂王手记——浅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我想只能读前半句,物肯定会有类聚,人以群分应该也没错,这“群分”往往是“三观、性情”...

  • 人以群分

    你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你找一个废物老公就有大概率遇到一个厉害婆婆。穷人会叫你如何节衣缩食,小人会教你...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句老话了。这老话的出处来自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原话...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今天突然脑洞大开,骤然理解它的深沉含义 入了很多微信群,不同类别的群把我划为不同的人。 1.一个...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群分,多数也只是在单个维度上的群分。

  • 人以群分

    二十年前,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列席了一次以基层机构领导为主要参会对象的专题工作会议。午餐时分,主办方没有事先分桌,当...

  • 人以群分

    互联网出现以后,各种沟通交流工具层出不穷,尤其微信出现之后更是极大的方便了交流沟通。 微信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人以群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xg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