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收看了Ted 官方演讲的一篇视频,题目为:《家庭条件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大家都清楚:世间种种,有钱才有可能。家庭出身条件,我们没有选择权。出自贫困,无可奈何地成了我们起点的阻碍和缺失。
我从贫困中走来,学费一直靠家人的劳作积蓄来支付。当时家里四个孩子年龄上下相差两年,排第二的姐姐和排第三的二哥因为家里没钱的缘故,早早就退学让最小的我和大哥才可以读下来。
当时虽然限于贫困,可兄弟姐妹间的牺牲和帮助又一直让我们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时述境迁,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学费已经不再重复我们当年的困况。
我们有的只是究竟为孩子选择公校还是私校的矛盾和问题。
免费与自费是公校与私校的区别,说白了是有钱人而又肯花在教育一块与沒钱人或是不愿多花在教育领域的人之间的距离。
教育,尤其是成功的教育没有模板可翻。毕竟,每一个孩子及其孩子背后的背景都是独一无二,效果无从复制。
国外的公私校之分,一般只对小、初、高学生而设,一直都是贫富差距的衡量器。高考后申请各大学和各大院专时,都要接受同样的挑战同样的录取标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悬殊之距。
女儿,我送进了私校。儿子,则一直在公校任读。
两人后来都考取了他们理想的大学,女儿主修药物,儿子攻会计,都有了自己的专业。
私校出来的女儿圈子比较纯净,目标和自我实现力比较强。
公校出来的儿子上大学后,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強,比较容易适应和应付大家沉重的课题。他的圈子比较接地气,好起来的同学都比较铁,我发现他更容易溶入人群和社会。
每年的12月,又到了小升初、初升高的选校月,很多朋友又总在这时候为选公校和私校而纠结。
来问我,我还是一句:
有条件,把女的送女校好好培养一下贵气。
有信心,把男的送公校好好锻练一下意志。
是金子,到哪都会闪闪发亮。无论你最后选择了哪里,是公是私,不要后悔,不要犹豫,好好地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