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生长
除了坚持练毛笔字,接下来希望自己每天都坚持写读书笔记!而且阅读要在写字与画画前面。其实中国的书法和国画,是一个人的心画。只有丰富的学识修养和向善的心灵才能写出好字,画出好画!所以大量阅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非常重要!
但是自己读书从来不得法。今天恰好从图书馆看到《怎样读书》一书。里面都是大学问家的读书之道。现学现卖,比如刚读了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就准备“学而时习之”,来了知行合一。决定从今以后好好写读书笔记!
胡适先生讲读书的方法有两条,一为精,二为博。
精有四到
眼到:是各个字都要认得
口到: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他至少能是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
心到:要懂得每一句每一个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参考书如字典,词典类书等。第二做文法上的分析。第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如中文的“言”字,“于”字,“为”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查不出来,到时候非参考比较融会贯通,不可。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
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
(甲)抄录备忘
(乙)提要
(丙)记录心得
(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成札记,然后呢,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博”就是什么书都读。
为什么要博?
一则博是为参考
胡适先生引用王安石先生的话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也就是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得诗经容易懂,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应用学科看诗经就比以前更懂得多了。
其实胡适先生讲的就是一个读书广博,然后能融会贯通的道理。
二则博是为做人
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
这大学问家的要求甚是高,而我对自己的要求挺简单,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量多读点书,然后用胡适先生要求的多摘录,多记忆,多写读书笔记就行了。
还学习了蔡元培先生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先生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谦虚的说自己读书不得法。私以为读书不得法却已当上北大校长,若得法那还了得!
他说他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所谓不能专心,其实是指的读书非常广博。种种都读!
第二不能勤笔。他读书时只注意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是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者是做记号。但是假如先生记忆力好,这也不算不得法吧!
但是我的记性现在不太好。所以蔡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叫王海洋的人的读书法,觉得挺有启发。
王海洋读书时遇有新卷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揽读,熟了就接去换上新的。
我也曾把诗贴的冰箱,洗手间墙上到处是,可是为什么背了都忘了呢?是不是再重新来过?
《汉字好好玩》二身体字谱
骨手足心胃
中国汉字字形丰富多样,而各种书体单字的写法更是多样。光一个“心”字有这么多写法。而邓石如就写过两种“心”字的篆书!突发奇想第二种写法可能是邓老先生写错了,画个小竖代表中间是空的,他不小心连上了!然后因为他的名气后人把这个字也收进了篆书字典了!就像文言文的通假字一样!
这么多写法也只能混个眼熟,还是慢慢熟悉吧!
书法在生长
分土建邦
我猜是周朝分封诸侯,然后分成大小诸侯国。
我和老黑也把桌子分了分!俺俩也分土建邦。猫屁股以北是它的地界,猫屁股以南是我练字的地方。
此刻猫儿子在打瞌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