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作者: 一棵树66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6:06 被阅读240次

    如何有效建构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 “新课标作文教学研讨会”的启示

    其实,对于作文教学,我是充满困惑和期待的,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一线语文老师,虽然也曾指导学生写过大量的作文,也曾指导学生在这样那样的作文比赛中获过各种奖励,但是我也深知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做的很少很少,我也深知很多学生还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我更知道大多数学生把作文视为最头疼的事,对此,我满是犯罪感,却不知如何解救自己和学生,我曾经很努力的使劲的给学生讲作文技法,我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范文指导学生,我也习惯在讲课文的时候不忘了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但是我从来没有像这几位大师一样细致的研究过,指导过,坚持过。悟性高的学生或许曾经深受我的教益,对写作深感兴趣。但我知道我的指导对很多学生并不起作用,他们永远不会对写东西感兴趣,甚至一辈子不愿拿起笔来写点什么,其实,这对一个上过学,读过书的人来说是悲哀的,对一个一辈子只教语文的老师来说是悲哀的。所以我一路困惑着,摸索着,享受着少数学生对作文的热情,痛苦着多数学生对作文的漠然,得过且过,不知所措。

    “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随灯?”这次外出参加作文研讨会,听了几位大师的课和报告,我突然觉得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困惑了好久想要找寻的路吗?这不就是黑暗中指引我前行的明灯吗?这次报告让我有了太多的顿悟和设想。

    我的几点顿悟

    感悟一:跟着课文学作文

    余映潮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游记写作构思指导》,余老师选了四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另外在幻灯片上加了一篇《罗马速写》,这几篇游记文笔精美,形神兼备,但写法和角度各异,余老师让学生通过读,找出各自的写景角度和方法,总结出了每篇文章的整体构思和段落特点,如:总提分说,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情景变化;略有游踪,先叙后议;暗示游踪,专写一景;全无游踪,分类描述。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游记可以一处一处地写,可以一时一时地写,还可以一实一虚地写,一次一次的写,一类一类的写。本来很难写的游记,在余老师的点拨下,在课文的引领下变得简单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听了余老师的课,我们不难明白:课文充当了作文指导的素材,这不就是跟着课文学作文吗?那么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把我们的课文中的其他文章整合起来,比如:叙写母爱,叙写师情,叙写友情····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用课本中的例子不就能很好的完成写作吗?余老师的报告是:《提升对文章的写作技法的研究能力》,在这里他很好的指出了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怎样从作文教学中研读教材。余老师指出:1、练“句式”的研究能力。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句式:“有的······有的·····”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写起,再写比较难的,然后再写很难的,那种很难的有的···有的···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精美的文段了。2:练“段式”的研究能力 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写作思维的表现,都能很好的拿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如《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里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多角度描写。思维严密,表达流畅。文中又不断用安塞腰鼓来穿插,就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段式。《观舞记》“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这段文字用“忽而····忽而····”展开描写的角度,虚实结合,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段式也是很适合让学生训练的。余老师很例举了很多。这让我大开眼界,打开了训练的思路。3:练“章法”赏析的能力。余老师讲到一篇“米佳的愿望”的课文,文章围绕春夏秋冬写了米佳的四个愿望,反复穿插,构成了很美的篇章,而且余老师在这里帮我们解决了怎样可以把文章写长的问题,你看,如果只写一个愿望就不容易写长,把它写成春夏秋冬四个愿望就解决了字数不足的问题。而且章法很美。4:练“手法”鉴赏的能力。在这里余老师也列出了课文中的很多例子。指出很多文章其实就是叙叙议议,循环变化。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就组合成了文章。余老师有口诀云:设置背景,烘托人物,曲折有致,尺水兴波,美好穿插,诗境烘托,结而不尽,耐人寻味。5:练“提炼”集合的能力,如:开头段落,课文中很多写景开头的段落都用了引用的手法,比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如果我们再提炼课文的结尾也会发现更多的规律。这样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就不会是无米之炊。6:练“文学欣赏”的能力,很多课文背后都有场景,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研究文章的文学场景。如课文中有很多以船为背景的:《荷花淀》《我的叔叔于勒》《社戏》这些场景一出现,作者就让人物依次出场,然后开始上演故事,如果我们能够悉心研究文章中的文学色彩,这也会让师生有所收获。其他两位老师也同样给我们提供了怎样跟着课文来学作文,让我们觉得课文对指导学生的作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让阅读和写作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统一。其实这些工作我们也在不断的做,但是我们只是没有做的那样细致,那样有体系,那样分门别类罢了,这样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成功就是有毅力坚持做好一件事。

    感悟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大家都知道教语文最麻烦,教作文就更麻烦,语文教学包罗万象,听说读写,字词句篇,作文教学没有教材,没有序列,头绪繁多,无从着手。郑晓龙老师给我们提供的作文指导课,让我们一下子觉得作文简单了起来。他给了学生几首诗,分析了诗歌中的“起承转合”,然后分析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就是“起承转合”,作文也是如此:大家看这样的例子: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看上面的表格:起:1、“应该” 承:2“是的 ” 转3“因为 “转:4“但是”合:5“总之”

    你看一篇文章的雏形就有了。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学生一点即通,我在上《岳阳楼记》时,立马用这个方法实验了下,效果出奇的好:题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起:应该 (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承:是的,(是的,因为只有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为目标,才能够以天下人为己任,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惧怕困难和险境,才能有更好的动力学习工作。)转:但是(但是,当今社会,多少人在丰厚的物质利益诱惑下丧失这种美好的理想品德,利欲熏心,损人利己。)合:所以(所以,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像范仲淹一样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看,就这样,学生并没有接触议论文,但一篇简短的议论文框架就出来了,再往里添加一些材料,用这样的表格练一练论据的使用,一篇议论文就写好了。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再如训练描写的段落: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看,这样的表格式训练是不是就很容易操作。这样学生练上几段,就会写物了。

    再如写人;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可以用这样的表格写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如此一来,人物的肖像描写便不在话下。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觉得教语文就是想办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理论的东西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语文才真正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作文才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

    感悟三:用大量的素材支撑起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不能是空洞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一个点研究透,阅读和作文现象都是要用大量的材料支撑的,占有了大量的丰富的材料就能造福学生,就能让自己变得沉静起来,语文就有了研究的乐趣。三位老师的课和报告无一不是用大量的鲜活的素材充实着,那么,这些素材来自哪里,三位老师告诉我们:首先来自课本,郑晓龙老师说过:如果学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怎么办?你就告诉他课文中的素材就足够用了,如:

    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上面表格中的材料联想就都是出自课本,(郑老师是高中老师,出自高中的课文。)还有丁卫军老师的跟着课文学作文的研究,都是回放课文中的许多片段,作为仿写的素材。另外当然可以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来自于其他同学的作文或考场满分作文,不管来自哪里,作文指导课必须用大量的材料支撑。这点让我感受很深。

    我的几点设想

    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

    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

    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

    以上所讲算是我得到“法”,但是任何“法”不用心化成自己的东西,不能被“我”所用都是死的。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如下的设想:

    设想一:作文教学真正的序列化

    作文教学中的“三无”现象想必是我们每个人深感困扰的,即:无教材,无序列,无实效。我想尽快的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初一:“入格”

    初一上:1:会讲事情,把事情写清楚,基本符合记叙文六要素的要求。

    2: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会基本的写作章法。

    初一下:1:开头结尾技法训练

    2:训练人物描写

    初二 :“出格”

    初二上:1会写几件事,会安排详略

    2:会环境,场面,细节描写的技法

    初二下:1:会抒情,议论

    2:结尾技法训练

    3: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初三:“升格”

    初三上:1: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2:会重锤种敲突出重点

    3:会写简单的议论文

    初三下:1:学会正确审题,立意

    2:会迅速巧妙的构思

    初四:“升格”

    考场作文全方位综合训练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如果真的能按照系列坚持下来,应该会改变漫无目的作文训练局面。

    我的作文设计设想:下面是丁老师的作文设计:

    跟课文学写作

    ——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五

    场面描写很难做到有序,很难形成层次感。怎样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怎样既有概写,又有具体的描写;怎样做到凸显主题,形成正面与侧面的相互映衬烘托,都需要斟酌损益。

    片段回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在正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男女老少群众,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片段解析

    这是一幅浮雕给我们展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情景。画面生动形象,现场感特别强。第一句话是一个概写,也是面的展示。人群高处的男生,显然是这个画面中的一个“点”,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点”, “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是另一个突出的“点”,两点相互映衬,形成整个画面的主体。最后一句,收束一笔,并融入作者的感想。这样的描写不仅层次性强,而且主题突出,点面结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震撼力。

    小丁下水

    “贱卖西瓜咯,五毛钱一斤!”随着一声吆喝,人群快速地聚拢到那辆装满西瓜的卡车跟前。不少正欲赶往市场的男男女女忍不住停下脚步,有人小声嘀咕,“咋的,昨晚还一块二,过了一夜就变五毛了?”有人摇摇脑袋径自走自己的路。站在卡车上的那壮汉,满脸的络腮胡,发红的脸膛,显然是被今年这个特殊的夏给蒸的。他嬉笑着招呼围拢过来争先买瓜的人,一边敞开嗓门继续吆喝着。围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给我挑一个大的”“给我挑一个,不能糊弄人哦”“咋那么便宜,是不是半生不熟的货”……人群叽叽喳喳,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好不热闹。这卖瓜的人脸更红了,吆喝的嗓门更高了!看来,他今天赚大了。

    仿写要求

    写一个场面,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画面,可以是校园里的体育比赛或者升旗仪式中的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你在上学放学途中所目睹的一个场景。描写要以人为中心,做到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记住不要忘掉融入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50字。

    看,我拿来就可以用了,以后我的作文设计就照搬了,当然如果我不能坚持下水,那我就找寻范文。这很简单。谢谢丁老师,真的是指点迷津啊。

    设想二;大单元主题下的课文整合以写作训练为依托。

    我一直找不到整合课文的一个点,有的时候整合的很牵强,我想就以作文训练点为依托来整合课文吧。这样也可以解决在课内现代文不考的情况下怎样来学现代文的问题。怎样整合还要一学期一学期的下很多力气,希望我能坚持。

    设想三:作文修改的设想

    我教两个班,学生近160人,大家可以设想我能不能有效的及时的批改作文,即便搞的废寝忘食,怕也不会及时反馈给学生,我就用丁老师的做法来完成这个难题吧:

    精心指导学生自批,挑选三十篇小组互批,再精选五篇(含好中差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批。老师拿出一篇最典型的病文指导学生修改,然后让学生再二次作文。

    我的以上设想是可行的,我会尝试,当然这些东西能够做好需要自己努力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美好教育生活(36)如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f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