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秀被陈双双顶替读大学,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久),又曝出了苟晶读大学被顶替一事。
比起陈春秀,苟晶的被顶替似乎还要更恶劣一些:她疑似被连续顶替了两次。
第一次是1997年,她被自己班主任的女儿顶替。
“落榜”之后的苟晶,没有像陈春秀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结果却以全区摸底前几名的成绩,于1998年再一次“落榜”。
第二次“落榜”后,苟晶才和陈春秀一样,走上了漫长而坎坷的打工之路。
2003年,苟晶的班主任给她写了一封信,苟晶这才知道,自己第一次“落榜”,是被班主任的女儿顶替了。
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第二次“落榜”,也是被人顶替了,否则无法解释一个摸底考试全区前几名的学霸,结果却名落孙山的事实。
仔细分析这几年曝出的高考顶替案,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不管陈春秀、苟晶,还是前几年曝出的王娜娜、黄海霞,这些被顶替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受害者都是女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女孩更容易成为高考顶替案的主角呢?
这可以从顶替者和被顶替者两方面进行解释。
对于顶替者来说,她们顶替了别人,以后就必须用别人的名字和身份生活。
这对于很多男孩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传统的文化告诉他们,“大丈夫要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另外,用别人的名字,也就意味着你一辈子必须平凡的生活着,不能飞黄腾达。否则,你“如雷贯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发现是假的,李鬼的身份一揭穿,摆在面前的就是身败名裂。
搞到一张大学文凭,然后隐姓埋名,找一个老师、公务员这种相对轻松平稳的工作,这对很多女孩和其父母来说,是挺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更在乎成功,也更喜欢赌博的男性来说,他们很可能不会为了这种限制了上限的人生,放弃用真名真姓出去闯荡并成功的机会——哪怕这成功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将来都会结婚生子。而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孩子都是跟爸爸姓的。
如果是男孩顶替了别人,那么他的孩子,是跟着他的真名姓呢,还是跟着他的假名姓呢?
稍一思考,你就会发现,不管孩子跟哪个名字姓,都很容易露馅:
跟着真名姓,容易在现在的同事、朋友跟前露馅;跟着假名姓,容易在亲戚和以前的同学、朋友跟前露馅。
当然,男孩们也可以找一个和自己同姓的人顶替,但这样选择空间就会缩窄,操作难度就会增大——尤其是那些少见的姓氏。
女孩这方面的麻烦就几乎没有了,因为孩子一般不跟妈妈姓,这有利于隐藏她们的真实姓名。
另外,如前所说,比起男孩,女孩及其父母,更喜欢,至少是更能接受虽然平凡却轻松安稳的生活——这就使得家里有点权势,成绩却不好的女学渣们,成为了高考顶替案的“领衔主演”。
因为顶替者都是女孩,她们的家庭就只有寻找女孩作为被顶替者。
分析多起高考被顶替案,你会发现,那些被顶替者,几乎都是农村女孩。
直到今天,农民仍然处于整个社会的底层,他们没钱没势没人,缺乏信息渠道,稍有不慎就成了顶替者们眼里的羔羊。
除此之外,农村女孩的某些特点,也让顶替者在选择她们时,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比起男孩,女孩们普遍更爱面子,也更懂事;另外,女孩,尤其是底层的女孩,除了读书,常常还把嫁人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为多了一个选择,她们在读大学这件事上,就会少几分执着。
高考一落榜,如果选择复读,女孩们会觉得很丢脸。
如果家里条件再差一点,为了不让父母继续这么辛劳,再想到自己还有通过嫁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多女孩就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回学校复读——这就让她们,失去了一些可以找到自己被顶替的蛛丝马迹的机会。
比如陈春秀,就是在参加完成人高考,在网上查自己信息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当年被顶替了。
显然,如果她当年高考“落榜”后,选择的不是打工,而是复读,就有机会提前发现自己被人顶替。
时代虽然发展了,但比起男性,女性的生存空间还是要窄很多——尤其是对身处底层的女孩来说。
不管是被顶替读大学,却要多年之后才发现事情真相的陈春秀、苟晶,还是那些被有钱人性侵却申告无门的小女孩,都在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东西制约着女孩——尤其是底层女孩的上限,而她们的下限,可能下到没有底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