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承受了人们的太多期待。
虽然疫情将生活节奏打乱,却让很多人重拾了那些平时难得在意却实为奢侈的东西。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曾经读到毛泽东读书一个特点,他会“因地制宜”的读书。比如马上去杭州,他会收集当地的地方志和一些名人诗词等相关的书籍,集中阅读。
这样很快就会当地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在我公众号岚山书房后台回复“读书”,即可提取2本毛泽东读书相关电子书)
因时、因地制宜,读书和行路相结合,描绘和实景相映成趣。阅读也会更高效。
这两个月看的一些书分享~
/
梦二画集·春 夏
这两本画集是很自由随性的日式风格漫画,配有作者旅途的见闻感想。
作者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画家。26岁时开始出版了第一部自己的画集《春之卷》。
据说丰子恺受他的影响比较大。然而稍微看丰子恺的画风,他们还是非常不同的。
梦二的画,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素描,他善于捕捉人的丝丝缕缕的哀怨和欢喜,甚至迷茫,自嘲这些细碎怅惘的情绪。
伴随他的画, 梦二尤其喜欢回味童年时间缝隙里的不易察觉的淡淡的感受,还有青年早期恋情的酸涩和美好。
旅途中遇到的旅人,他们的倏然而过的情绪,也被他画下来和写下来。
最喜欢的有一篇,是写一个被门夹了手指的孩子邀母亲的疼爱。正好前段时间我回家正巧遇见了这事。更觉写的会心。
这里面小孩子感到受了大委屈,搞不清状况,却一味只需要妈妈安慰。安慰就好像镇定剂,止住了孩子的哭声。
还有一篇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月夜下,窗前女子凝神思念。任由外界静谧一片,情感却在她心里波涛翻涌。一日复一日,思念叠思念。
“可叹当初轻别离“,很像我们一句词里写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梦二这集里面的文字很像日本俳句的感觉。木心提到俳句的感觉是“轻,薄,无所谓”、“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现。你要写却写不出来”。
可以说也是梦二文字气质的高度概括了。但要说没有智慧出现也不完全是。
那些最朴实的,最纯真的感情,也不失为人生智慧的底色吧。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这样的好处,才是最懂生活的人。
/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这一篇以诗话的形式,以李清照的生平为经线,以她重要诗词为纬线,串起来描述了李清照的一生。
曾经以为李清照靠那几首诗占据了有宋一代女词人的“一姐”地位。
其实不然,她是靠自己顽强的风格独立存在的。
她的诗也见证着一个思想独立的女人,在乱世流离中成长的一生。
虽然李清照以婉约派著称,但她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读来依然在唇齿间铮铮作响。
可叹的是,她不仅有对爱情的执着,更有嫉恶如仇的胆识。
赵明诚与她本是一对琴瑟和鸣的和美夫妻。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和事业:收集和保存金石文物。
丈夫去世以后,这批物品也命途多舛,她想方设法保存下来两人共同的心血却终难以为继。
颠沛中,她在最脆弱的时期同意与第二任丈夫结合,却不想,他是个伪君子,为了得到她的这批财物而跟她在一起。
无奈之下,她竟然冒着坐牢2年的风险,跟官府揭发丈夫钱权交易的事。
然而风险可不仅仅是坐牢。
在那个年代,一个已经没什么依靠的女人,揭发自己的丈夫,自己还要去坐牢,那是要被天下耻笑的。
可见她是骨子里无法苟安,这种勇气和魄力是她词章里真诚和力量的源泉。
所谓风骨,人格是风格的骨架。
看完以后发现,李清照作为旧时代的女人,厉害之处不仅是才华,而是她完全独立和天真又不屈的人格。
但这本书败在文字,其实并不推荐。
白落梅的味道比较浓厚,臆测和抒情太多,说事论理太少,文字有欠真诚。
/
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虽然不属于作者的小说粉,但这本散文名字起的太好了,让人忍不住想看。
标题点明跑步,加上村上作品的文艺气质,就这两点都得吸引无数粉丝了吧。
我自己一直坚持不来跑步。所以一直好奇,到底人怎么坚持下来的。
读了这本书发现,能跑步的并不是比我们更“神”,他们也是这样经过的。他们只是逼迫自己去接纳,去调整和适应,然后得到最后的自我征服感。
这中间一点一寸的进步和退却,一丝一缕的犹疑和无奈——那些会跑步的人,并不比我们普通人少了哪怕一分。
而村上这本书里写的最迷人的就是这些地方。
书里可以看到他如何从身体上、理智上、心灵上一点点说服自己,并坚持下去的。
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是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的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断的打磨他们。
然而对村上君来说,这与其说是自律,倒不如说是为了高效写作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他在跑步里,完善和提炼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把到手的牌打到最好:
这是我的肉体,有着极限和倾向……手头上有点东西,就应该感恩戴德了。
能够这样思考问题,是年华渐去一事为数不多的好处。
如果用1个词总结,我想是通透。
/
张爱玲《流言》
虽然读张爱玲,在自己阅读历史上算比较早,但当时并不怎么懂。只是前两年偶尔看看《红玫瑰白玫瑰》这样的才觉得读懂了一些。
这本集子可以了解一个比较立体一些的张爱玲。
这里面,有张爱玲的天真,也有她的(眼光)犀利和世故。她说,“我不想看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让人感觉一种孩子气的率直。
熟悉张爱玲小说的人一定会对文字里颜色,和衣物用品的质地细节印象深刻。她喜欢说生命的苍凉,喜欢细细的刻画人物的服饰,如在眼前。
《华丽缘》写女人:
她笑逐颜开,媚眼水淋淋的一个一个抛过来;情不自禁似的,把她丰厚的肩膀一抬一抬。
她耳朵上戴着个时式的独粒头假金刚钻坠子,时而大大地一亮,那静静的亘古的阳光也像是哽咽了一下。
似乎从她文字里,我们能比自己亲眼见到的还要细致入里。
《流言》里透露了很多张爱玲对时尚、绘画艺术的特别见解。她说,衣服是“袖珍戏剧”“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此外,里面还记录了自己小时候的家庭经历,跟朋友、姑姑相处的趣事。
并夹杂着张爱玲对女性的态度和观点,有些非常直白赤裸。用现在的审评标准来把关,很多地方可能都需要过几层滤镜。
但反过来想,滤镜把很多东西都磨平了。很多生活的纹理不见了,很多粗糙的真实也就离远了。这不失为一种损失。
/
华与华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百万大奖赛案例》
涉猎广告和文案方面的内容,早晚会接触到华与华。
百科解释是“中国独树一帜的营销战略创意咨询公司,为企业制定战略,并用创意引爆战略。”
一般不熟悉他们的人,也会熟悉他们的“产品”。广告创意方面的代表:田七牙膏、晨光文具、汉庭酒店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
而华楠还是著名出版人,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致青春》《老男孩》,他是联合出品人。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介绍了他们做创意的核心方法。
首先,如书名所言,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的起始。
这符号指的是已广泛存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符号。比如公共符号,像红绿灯、男女标志等;文化符号比如还有旗帜元宝、比如格子布一般引申为餐桌。
品牌使用此类符号可以瞬间将陌生的产品和品牌链接到消费者熟悉的事物和观念上。不仅能够顺间理解,而且会立刻爱上它。
当然,符号并非只是视觉形象一种途径。
人类五感之内,形象,味道、触感、气味,声音都可以链接到符号。比如酒店善用气味和形象这两种符号;餐厅会使用味道这样的符号。
其次是嫁接超级话语。
超级,是使用“耳熟能详、不胫而走”的俗语套话嫁接给品牌和产品。
比如,他们著名的案例固安工业园,招商宣传广告“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这里嫁接了两个超级符号,一个是天安门。
天安门本身承载着浓厚的感情和历史因素,甚至对上一辈的人,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一个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儿歌当时已经传唱很广,他们经过改编成为品牌歌。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把一个名不见经传、还十分荒凉的固安的投资价值,高效的传达给了外界。
第三是强调创意的成本意识。
不同的宣传方法,有不同的目标。例如电视广告,注重的是降低传播成本。而杂志报刊广告需要降低决策成本,那么要详细到可以让消费者做出决策。
产品的外包装(包括门店店面),需要降低自我沟通成本。包装的设计要不言自明,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此外,书中还从战略层面解释,从企业战略布局、到产品线、到宣传,再到广告投放,都是一以贯之的“一件事”。
而另一本书,《百万大奖赛案例集》则是华与华方法贯彻执行的14个实例,也是与其理论相互催生的。
案例从接手时品牌初始状况,到超级符号和口号的发掘、品牌策略的调整,广告的具体创意策划都有涉及,非常详尽。
让人感慨的有这几点:
1、他们从大处着眼,也从细节也把控
比如在给葵花药业做案子时,华与华会从解决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高度入手。
从非处方药建立权威地位开始;到拓展业务,开发处方药;再拓展到儿童健康药类,最后包抄到儿童护理和健康产业。
因此,从第一个产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开始,广告的第一句就是“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为整个战略鸣枪开跑。
有战略的高度,更有细节的把控。在们店贯彻创意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深入一线,把关创意执行的质量,让创意真正执行到位。
2、敢于突破创新
最典型的例子是汉庭酒店的创意策划。汉庭酒店第二次发展的核心是“干净”战略,而这个先锋队就是清洁阿姨。
华与华为此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不仅仅更改了清洁阿姨的行业地位,将清洁工提升到“清洁师”,后卫变先锋,还更改了薪资制度,晋升方式,包括打赏激励。
可以说,他们的创新,提升了行业的服务标准和发展脚步。
3、一切营销在现场
书里有句话说,“全世界的消费者其实都差不多”,这强调的是人性和消费行为的相似性。而他们认为,一切消费的秘密都在现场。
消费行为的选择、消费过程、甚至二次传播过程,都可以在现场找到创意的启发。
春日的读书分享到这里了,努力过好美妙的5月吧!
如需转载文章请先联系本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