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的反转

历史的反转

作者: 河北南和刘志玉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19:53 被阅读0次

杨东平教育洞察

01中国教育现代化,百年进程漫漫路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我们接着来聊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1950年代初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采取了全盘移植、模仿苏联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停止和解散了所有的民间办学机构和教育机构,包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社;同时伴随着对美国的政治批判,杜威、胡适、陶行知都从社会生活当中消失了。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反转。

50年代初的全盘苏化,当时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教育领域全面地学习苏联,全部都学习俄语。按照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防科技的思路,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大学本科的学制也从美国式的4年改为苏联式的5年。

苏联教育体制的特点有两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和专才教育的模式。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是跟它的计划经济体制一致的,全部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概念。所谓要有计划、按比例一个萝卜一个坑来进行规划和培养,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自主权,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它的培养模式我们说是专才教育,就是把培养专家作为教育系统的核心,把学科和专业划分地非常细碎,按照产业部门、按照行业甚至按照产品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譬如说一个陶瓷,它变成一个专业,陶瓷下面又分为工业陶瓷、民用陶瓷等等若干个专业。所以当时中国的高校的专业数剧增,从原来的两三百个增加到了八百多个。

另外整个教育它具有一种重理轻文的特点,就是教育的重心放在和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教育、科技教育上,而在教育教学的模式上则回到了杜威之前。

02新课改首要目标:改变三个中心

苏联当时的教育部长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全国唯一的教育学著作,教育界人手一册,不断地学习,来强化苏联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它继承的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教师和教材的主导作用,而且他认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项指示”对学生都具有“法律的性质”,强调“以课本为本,以大纲为纲”。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后来被归纳为三个中心:就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在我们现在推行的新课改当中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三个中心。

这套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师道尊严、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经验和实践,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的精神是非常契合的。学习苏联以后,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学生负担过重这些问题就逐渐突出。

所以虽然经过五四新文化、新教育的洗礼,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欧洲传统教育的窠臼之中,今天还没有完全超越这一模式。

03机械学习苏联模式,简单粗暴的改革必然失败

我们现在来回顾20世纪下半叶的教育,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在1958年和1966年发动了两次教育革命,他是当时苏联模式和传统教育最激烈的批判者。当然如何认识毛泽东的教育遗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够整体地梳理和解决,那么我们只介绍一下情况。

毛主席对机械地学习苏联模式是非常反感的,他称之为是“无产阶级教条主义”,他认为既要反对土教条,也要反对洋教条。他对传统教育最根本的批评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实践、学校脱离社会,培养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个和杜威、陶行知对旧教育的批判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有人认为,其实毛主席也是一个杜威的学生。有研究指出,在1921年杜威在长沙演讲的时候,毛主席就在现场担任记录。

毛主席在50年代以后对当时的教育的弊端做过多次的批评,其中火力最猛、意见最为集中的是1964年2月春节座谈会的谈话。他说: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但是方法不对。课程压得太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这几方面都要改。”

“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偏题、古怪题,使学生难以捉摸,还是考八股文章的办法。我看这种考试要完全改变。我主张公开出题目,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看书。”

“现在这种作法是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现在课程就是多,害死人,使中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近视眼成倍增加,这样不行,课程可以砍掉一半。”

毛主席在1958年和1966年发动了两次教育革命,要走出一条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的道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采取的政治挂帅、群众运动、取消考试,这些做法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所以这两次教育革命基本是不成功的。

04重新审视“儿童中心”的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中国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的转机,这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命运又一次极大的反转。

历史的发展非常诡异。在20世纪中期新教育的传播,首先是被抗日战争中断了正常的进程,然后1949年之后在新的国际格局和政治形势当中,中国“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回到了杜威之前的欧洲教育。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重新认识杜威、胡适、陶行知,重新认识“儿童中心”、生活教育的价值。

但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70年代末恢复高考,全社会压抑已久的教育热情迅速地演化为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强大动力,而来自毛主席的批评、压力已经消失了。学校教育重新回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模式,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学生自杀这些问题都出现了。这种弊端当时叫做“片追”,就是指片面追求升学率。全社会的价值观,也重新回到了出人头地、望子成龙的老路上。

这个当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1979年在中国开放之后,中国和美国互派了一个教育代表团来看看对方的教育。美国的代表团到中国的学校一看,书声朗朗、纪律严明,严格训练、朝气蓬勃——他们断言2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超过美国;中国的代表团在美国的学校一看,吊儿郎当、自由散漫,做小动作、课堂吃东西,不成体统——他们也断言2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肯定会超过美国。所以当时双方的判断是一致的。

但是现在40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现代化的启蒙还没有完全完成,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相关文章

  • 历史的反转

    杨东平教育洞察 01中国教育现代化,百年进程漫漫路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我们接着来聊聊...

  • 反转

    何帆老师在《变量》中写到:历史从来都是一个反转大师。 “塞翁失马”我们所熟知的最具反转意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意思是...

  • 历史是个反转大师

    历史是个反转大师 所有的事儿最后都会是好事 如果还不是 那它就还没到最后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 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

  • 这位历史人物的反转人生

    大江东去,在我国历史上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女儿,或者守护国家太平,或者保卫人民利益,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可歌可泣的...

  • 国运的V形反转

    从陆地文明到海洋文明,再到信息与空天文明,中国走出了一个历史罕见的V形大反转;这个V形大反转的底部如此宽阔、时长如...

  • 历史 | 另一种选择之反转与轮回

    在二刷《明朝那些事儿》看到朱祁镇篇时,突然有一种想法:历史真的是轮回与反转。当我们感叹历史是何其相似的时候,历史也...

  • 对Spring IoC的解释

    为什么要使用Spring IoC? 提起Spring IoC,我们的第一反映都是控制反转,依赖注入。究其历史,如何...

  • 剧情总是太反转,还是历史爱打脸?|历史的稗类

    和体育比赛一样,这个世界充满了大反转。不少反转在历史事件中也留下了痕迹,有时读了让我们哭笑不得。 1、齐桓公戏言不...

  • 【微服务系列】Spring SpringMVC SpringBo

    大纲 一、发展历史 Spring主要是基于IOC反转Beans管理Bean类,主要依存于SSH框架(Struts+...

  • 起点与终点

    很多路,一旦踏上了,回头大概是不可能的,要么越走越远,越做越好,要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成为不可反转的历史的炮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的反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km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