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又停停,“工作+写作”实践的两位数终于出头了——11期。
这段时间,我采访了5个人,写了5篇人物通讯。虽然人物故事五花马门,但是这是密集型的同一类型稿件采写,总结一些心得。
写在最前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五篇都是人物小通讯,不超过1500字。不像焦裕禄、孔繁森等重大人物典型,主要是省属国企先进代表。
篇幅的限制,也决定了故事很难展开。属于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确实也是任务稿。
在采访前,我都会跟采访对象要一些资料,特别是评奖的材料。每次的访谈大概再2个小时左右。然后我会结合采访,再要对方一些补充资料。最后,用讯飞语音翻译录音,开始写作稿件。
采访过程:做充足准备,将感性与理性结合
说来不好意思,我的采访类型属于“灵魂写手”。大致有点刻意不对采访对象过多的了解,全凭采访过程对采访对象感性的认知,然后猛攻要害,获取最吸引人的地方。
如果我已功成名就,可能这能成为自己独特的采访方式。然而,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我不否认我的采访方式有其魅力所在,放大感性的力量,为文章注入情感。但是,我这种过分地依靠现场灵感,知识储备不够,也必然影响提问。
所以,天赋+努力,永远还是唯一的组合。于我而言,要在采访准备工作上下功夫,即对采访人物的背景和故事多一些了解。
采访状态:紧扣主题发问,让对方多讲故事
一篇报道写得好不好,除了与记者文笔有关,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采访。
你采访到位了,稿子写得又快又好。相反,如果你的采访不深入不充分,你要在仅有的材料中发挥,后期可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是捉襟见肘,稿子也不会令自己满意。
什么是到位的采访?要让对方讲故事。
因为是先进人物,为了避免自吹自擂和盖棺定论,只有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风采。
要让对方讲什么故事?不是天马行空,想到一出说一出。记者在采访中牵针引线的作用明显,你的提问有启发性,紧扣采访对象获得的荣誉提问,“为什么你获得”“凭什么你获得”,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又回到刚刚的那点,让对方讲故事。
抓住主题,让对方讲故事,小人物通讯还是很快能够完成。
标题写作:动感十足,修饰雕琢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好标题也很难取。
我这五个人物标题分别为:《为新时代国企党建贡献“金点子”》《为克州百姓筑建“希望之路”》《让江西智慧党建产品走向全国》《传承红色基因 甘当“路石”奉献》《当好铜业生产一线的“救火队员”》
虽说我的标题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也写下我取标题的一点想法。
1.动态。标题不能是个陈述句,应该有动词。
2.紧扣内容。想想采访中,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放在题目中。
3.转换修饰。五个标题中,我有四个双引号,这是一种修辞方式。比如,思维活跃的就是“金点子”,交通局干部就是建设“希望之路”,卖产品的就是让产品走向全国等等。
技巧,只是稿件更快。想让稿件更好,唯有不断探索,因为方法不一定全对,而是会有更好的方法。
最后再附上本周我看到的几个好标题。
《开赛已三日 获一银一铜 江西举重蓄势待“金”喜》
《赣鄱健儿“晋”显身手》
《“诚”就赤子之心》
点评:这几个标题的特点是,字音共用,金喜对惊喜,尽显对晋显,成就对诚就。巧用音的相似,点出文中的重点,这无疑要耗费脑筋,这种思路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