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长,先上结构图“任何新闻写作都是讲故事,无论你是用什么文体,处理的是什么主题,都要面对如何让读者进入你的故事情境,如何把握叙事节奏,如何让故事主体、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等问题,这里有共同的传播规律。”
一、通讯的概念
1、通讯的涵义: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比较:与消息相比,它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2、通讯的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3、通讯的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4、通讯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描写为主。
5、人物通讯的涵义: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当下),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定位特写);可写正面人物,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6、人物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二、诀窍——通过故事塑造人物
一定要讲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人物、塑造人物
1、为什么要讲故事?
人类渴望故事,热爱故事。人类通过无数的故事来应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我们以叙事的方式做梦、回忆、期待、希望、绝望、相信、怀疑、计划、修改、批评、建构、闲聊、学习、憎恨和热爱。”
科学研究证明,比起其他形式,大多数人更善于理解叙事,叙事可以向广大读者传达清晰的信息。当我们读到的是故事,而非罗列事实时,我们会记得更加准确。
2、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普遍的看法
从关键要素来定义故事:当人物遇到错综复杂的情况,而他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时,行动就发生了,故事正是由这一连串的行动所构成的。(一连串的行动即情节)
有人说我不会讲故事?讲故事很难吗。好像难,又好像不难。为什么呢?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故事,太熟悉不过。我们不仅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小说,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说等等了解故事。人天然对故事就特别容易接受。比如这个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然后呢?当你很好地回答了这个读者的疑问,你就是在讲故事。
假设你接到一个任务:要求撰写一篇人物通讯,从多个角度体现人物的个性。怎么办?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你要是到口腔医院六楼看门诊,进门口一号椅位旁的那个年轻外科医生叫黄××。(场景描写引出人物)他满脸胡渣子,常常几天不洗头,戴着眼镜,没事喜欢坐在桌子上,大大咧咧。(外貌描写)
他性格耿直,衣着简朴,每天不吃饭只吃馒头,是看起来很像老司机的荷兰医生。明天他就要去北院了,作为同事我们会非常想念他,想念平时与他共事的那些欢乐的事。(交代背景,并且引出疑问“为什么会想念他?”)
有一天,门诊来了位慈祥的老奶奶,在前台和导诊护士咨询了半小时,终于到黄医生接诊了。他很有礼貌、特别善良,一来就详细询问老奶奶的病情,不料她说:“啊?!拔牙还要钱啊?我在你们医院看了几十年病了!”边说边掏出病历本,确实是十年前的病历本啊,最后的落款还是二零零几年呢。黄医生并没有生气,仍然耐心地回答所有问题。
接着奶奶又开始质疑他的能力,说:“你这么年轻,我的情况你能都了解?”
黄医生自信地说,“当然啦,奶奶我已经了解了。”
“你了解?你了解个屁!”
黄医生一时无言以对,但还是耐着性子陪着说话,直到老奶奶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坐下去了,才道谢离去。
在一旁看着的我心说:“老黄,我们拥抱你!”
有一天,一位美女来拔牙,睡在牙椅上,可能是刚打了麻药有点晕乎,半天不说话。黄医生热情地问:“姑娘,你很疼吗?打了麻药过一会就好了!你是怎么了,眉毛湿湿的,你哭了吗?!眼泪都到眉毛上去了?!
于是,二话不说拿起围兜就帮姑娘把眉毛擦了!擦了!
这姑娘顿时跳坐起来!“医生!!我昨天才纹的眉毛!你怎么把我的药给擦了?”
黄医生惊慌失措,赶忙说:“对不起啊姑娘,你们女孩子的这东西我不懂。”(粗心)
站在一旁的我已经笑得魂都要掉了(老黄,你真可爱)
——摘自《黄红清,你给我站住》
作者(罗雅萱)通过短短六百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耐心、善良、体贴但又不修边幅、不乏粗心的青年男医生的形象。作者运用了叙事、描写、对话这三种最常见的故事叙述方法。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结构的构成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三、具体做法及技巧
(一)依靠阅读“窃取”思想
看别人写的精彩故事,从中“窃取“思想。小说、电影都在以不同形式讲述故事,其叙事模式都是相似的。以电影为例:《摔跤吧爸爸》、《血战钢锯岭》,斯皮尔伯格的系列电影《ET外星人》、《拯救大兵瑞恩》、《侏罗纪公园》、《少数派报告》等,都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电影只不过是把一个故事通过改编剧本,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围绕写作对象搜集素材
1、获取简历
了解一个人最快捷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是获取简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简历或者个人档案快速地了解这样一个人。它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生于何年何月何地?接受了哪些教育,是怎么样成长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荣誉?等等。
试着问自己:站在一个陌生人角度,该怎样介绍你的主人公,他/她有哪些特征?
2、采访
通过采访对象搜集素材信息,并从中挖掘灵感。采访至关重要,而且不能仅仅采访要写的对象。他/她身边有些什么人?谁能提供一些料(有趣、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事)?谁知道影响他/她一生的决定时刻?你要去采访这些人。
人物就是价值观、信念、行为、所有物的总和。你的问题还可以深入。他/她有哪些特征?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列一个采访提纲:
《人物特写报道要点》(6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的分别是:一、历史、二、性质、三、价值和标准、四、影响、五、反作用、六、未来
一、历史:
我写作的对象过去对于他今天的现状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性质:
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值得报道,个性、职业,或者其他方面?
我的写作对象有哪些典型性?他与同类人有多少类似性?
三、价值和标准:
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这种信念在他实现目标的努力中有何影响?
这些信念与同类人的信念是否相同?在哪些方面相同或不同?程度如何?
四、影响:
我的写作对象对周围人或同类人有何影响?这些影响是什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我的写作对象如何受到环境、周围人或同类人的影响?同样,这些人影响哪些是正面的,哪些负面的?
五、反作用:
其他人对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的话,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
我的写作对象又是如何回应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对他的影响的?同样用行动说明。
六、未来:
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或他的未来会怎样?其他人对这点又是怎么看的?
——摘自《〈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三)确定故事叙述的主线
当我们先准备好材料的时候就要准备讲故事。故事就像一条河流,从发源地蜿蜒曲折而下,经过山地、平原、最终汇入大海。读者就好比一条船上的乘客,你要引导大家领略沿途的风景,而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高潮部分。
故事使用的叙述主线有三种:板块递进式、时间主线、主题线式。
- 板块递进式
1、历史、2、性质(人物特性、典型性)、3、价值和标准、4、影响、5、反作用、6、未来(前述六个方面)
多用于事件类报道,少见于人物类特写报道,但可以辅助作者梳理线索、进行构思。 - 时间主线式
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故事(事件)遵循简单的时间发展顺序。主角在不同时间采取的行动或到达的地方可以串起整个故事。
故事是有时序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生,没有时序的讲述是一场灾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必须从一开头写起,然后按着顺序一路到底。以人为中心的故事,最有效的开篇往往从人物即将要开展的一个决定性行动写起,再在及时回溯,解释他如何走到了这一时间点。
举例:《武松打虎》
- 主题线式
打破时间线线索,筛选故事中最重要的信息,把最具有戏剧性的元素放在最前面,把几个重要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相互交织在一起。
例如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特征的信息(勇敢、温和、善良、急躁、粗心、火爆等等)、实例优先叙述
举个例子:《南方人物周刊》郎咸平的报道《西门町之虎》
(四)处理结尾
最好的结尾基本不会超出以下三种类型:
- 前后呼应型
回应或提醒故事的中心思想或者关键元素
- 展望未来型
在合理的逻辑范围内,强调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 展开拓展型
引入一些值得深思的新东西,扩大读者视野,从而让故事更值得回忆和回味。
每一个人都有无数的故事,但是没有一个作者能够写完全部的故事。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用尽所有——我们的感官、智慧和直觉——去挑选合适的故事罢了。
——托马斯·亚历克斯·蒂松 摘自“所有的特写都是史诗”(《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写得好很难,乃至备受煎熬。写得好要求勇气、耐心、谦卑、博学、见识、执着、智慧和感受力——你孤单的书桌上都得具备。
参考书籍
1、《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布隆代尔 华夏出版社 2008年1月
2、《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0月
3、《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4、《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刘冰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
5、《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0日)
参考文章(附文章及链接)
1、《好的人物通讯有哪些特点?》
2、《怎样写好人物报道》
3、《人物报道的十种开头写法》
4、长沙晚报系列人物报道:
- 1)“给患者带来希望与温暖,我很幸福”(市中心医院医生邵挥戈)
- 2)“治病救人耽误不得”(长沙市名中医卿照前)
推荐阅读:
1、南丁格尔传记 《护理札记》附录的传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冬牧场》第二章 荒野主人 作者李娟
3、《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4、《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5、杂志:《南方人物周刊》
附录:
“给患者带来希望与温暖,我很幸福”
市中心医院医生邵挥戈从医25年心系患者乐于奉献,两年前他救下的女孩今日高考
邵挥戈在病房为患者检查身体。 通讯员 陈颖 摄 长沙晚报2017年6月7日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汤雪
1.“我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的救命恩人。”今日参加高考的小婧口中的救命恩人,是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邵挥戈。小婧是邵挥戈最牵挂的一名患者。两年前,如果不是邵挥戈的坚持与担当,这名18岁的花季少女的命运不堪设想。
2.从医25年,在同事心目中,邵挥戈是一位敢于担当的好领导、技术精湛的好医生、乐于奉献的好党员。“当医生最吸引我的,就是可以为患者点亮一盏灯,给他们带来希望与温暖,我感到很幸福 。”邵挥戈经常告诉同事,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3.敢于担当 抢救病危少女,他挺身在前
4.2015年春节期间,邵挥戈一天清晨接到科室值班医生的电话:从急诊科转来一名16岁的重症酮症酸中毒患者,生命危在旦夕。这名患者就是小婧。
5.原本打算和妻儿到父母家团聚的邵挥戈立即赶往医院。刚进抢救室,小婧的父亲跟着进来,一下子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医生,您一定要救救我女儿,如果孩子没了,我们家就散了!”七尺男儿的一跪,让同为父亲的邵挥戈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6.根据急诊科医生的初步诊断,小婧在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吃喝无度,突发酮症酸中毒,合并重症胰腺炎,已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和昏迷现象,随时有生命危险。
7.“主任,直接转重症监护室吧。”邵挥戈心里何尝不清楚,小婧的情况十分凶险,已经达到进重症监护室的条件,如果在自己手下出了问题,无法向家属交代。但小婧父亲那一跪的重托,让他必须站在父亲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最佳救治方案。
8.重症监护室拿手的是心、肺、脑的复苏,而小婧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电解质、酸碱失衡和纠正高血糖、低钾血症,这些是内分泌科的强项。
9.“如果您信任我,就把您女儿的抢救交给我!”邵挥戈与小婧父亲沟通后,立即带领医护人员投入争分夺秒的抢救。他一直寸步不离守在小婧的病床前,随时观察病情,调整抢救方案,终于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0.精于技术 男子险被截肢,被他保住右腿
11.邵挥戈的微信昵称是“柯南”,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医生的职业特征和侦探很像,必须练就一身精湛的技艺,才能在面对疑难重症时拨开迷雾。”邵挥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研究生期间主攻内分泌代谢专业,从医25年,诊治的疑难患者有很多。自2009年从长沙市第一医院调任长沙市中心医院牵头组建内分泌科,8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该科室成为同等级医院中的佼佼者。
12.家住邵阳的黄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因泡脚出现右腿溃烂,开始未引起重视。最近,出现伤口感染,骨质破坏,当地医院建议转到长沙做截肢手术。黄先生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截肢的建议让一家人陷入绝望。
13.当天,邵挥戈结束门诊工作已近晚上7时,听说慕名而来的黄先生急于见他,顾不上吃饭就赶到病房。隔着纱布,都能闻到腐烂的伤口散发出的恶臭,邵挥戈仔细为他检查伤口情况,发现下肢动脉搏动尚可,右脚仍有希望保住。
14.随后几天,邵挥戈每天忍住恶臭为黄先生检查伤口,精心指导医护人员运用先进的清创技术和最经济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一周后,奇迹出现了,黄先生伤口渗出减少,恶臭消失,长出了新鲜的肉芽。最终,他的右腿保住了
15.乐于奉献 患者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
16.既是科室带头人,又兼任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加班是邵挥戈工作的常态。“最不够用的是时间,能够分给家人的时间就很少,这是我最愧疚的。”邵挥戈说。
17.“我们结婚20年,他几乎没有按时回家吃过饭;女儿17岁了,他只陪孩子旅游过一次。”邵挥戈的妻子张蓓打开女儿的微信朋友圈,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2015年8月13日爸爸第一次做饭,女儿发朋友圈说好感动。我给她做了17年饭,没有得过一句表扬。”不管何时何地,接到单位或患者打来的电话,邵挥戈总是随叫随到。
18.家住圭塘街道的杨奶奶是邵挥戈的老病号,一天凌晨在家突发脑梗,向邵挥戈求助。他二话没说 ,一边帮忙联系救护车,一边自己开车往杨奶奶家赶,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
19.同事们对邵挥戈的敬业奉献精神充满敬佩。同事唐莉说:“邵主任牵挂着每一位患者,经常把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告诉患者,方便他们随时联系。为了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他看门诊总是舍不得花时间喝水、上厕所,有一次累得颈椎病发作,晕倒在诊室。”邵挥戈却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起码的要求。”
字数统计:1680字
怎样写好人物报道?
——摘自《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一、判断人物的新闻价值,不要把人物写得索然无味
记者首先应该判断所报道的这个人物与读者需求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分析一下这个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这个人物具有新闻价值,读者能够从他身上得到点启发或教益,读者能够对他产生兴趣,我们才有报道的必要。
值得报道的人物包括:
(1)英雄:他们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惩恶扬善,事迹感人。
(2)成功者: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有突出成就。
(3)草根人物:他们是老百姓,但是他们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故事、悲欢离合。比如河北武强一位父亲24年一直在寻找自己丢失的女儿,写下了《寻女日记》,“找不到女儿,我们死不瞑目。”我们的读者还是以老百姓居多,草根人物的命运离老百姓更近,也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4)犯了错误的人:违背了社会规则、有争议的或触犯众怒的人也值得关注。这类人极端的是犯罪分子,错误轻微的则是触犯众怒、有争议的人物。
我们所报道的人物应该是能够引起读者关注的人,无论被报道者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她)都应当是一个与众不同 的人——他(她)有非同寻常的经历,他(她)的故事值得关注甚至令人着迷。
记者的任务是把人物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切忌把人物写得索然无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素有“中国经济学教父”的美誉,他是“中小股民的代言人”,主张“国退民进”。《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任田对郎咸平的报道,一开头就将读者的兴趣激发出来——郎咸平“初中以来经常大部分科目不及格”,而且还是个打架高手,没想到长大后竟然这么有出息。这种反差让读者迅速喜爱上这个人物,读者可能会想,坏孩子也可以成功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郎咸平呢:
西门町之虎。
一个家庭不和睦,初中以来经常大部分科目不及格,个头又小,总被“修理”,时常担心会被留级,自卑心极重的台湾放牛班少年;班上不是太保就是流氓,为了对抗那些欺负他的高年级同学,跑去拜了山东八步螳螂拳嫡传弟子为师,从此混迹台北最热闹的西门町街,打遍全校无敌手,得此绰号。
后来郎咸平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其实我十八岁之前一直渴望有个女朋友,渴望被爱,但是没有女孩能看得上我。”大部分人都喜欢回到童年,然而他说:“永远不要回到童年,我现在还会做恶梦梦到童年。”他说他一直是个生活在底层的孩子,绝望,焦虑,自卑,偶尔隔壁班一位学习特好的同学找他借水彩,他会激动地跟人家握手。
不快乐的少年后来勉强考进了一所末流大学,大一快结束时突然发力,一跃成为明星学生,之后居然考上了号称“经济学家摇篮”的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再之后就是当记者,服兵役和结婚。1983年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1990年代回国,因为成功预言德隆的倒台和大胆抨击TCL、海尔、柯林格尔等一系列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成为“中小股民的代言人”,中国经济学“教父”。
二、是写人物的人生片段还是更长的人生历程
撰写人物报道,记者应当在采写之前就考虑清楚,是写人物的人生片段还是写更长的人生历程。如果是写短暂的人生片段的话,记者就要掌握这一片段中更多的细节,要对人物的片段经历做深刻的挖掘,寻找精彩的故事和情节。
如果是写更长的人生历程,更为重要的则是要对人物的人生历程做一个梳理,从中找出其人生历程的关键节点。记者应当以这些节点事件来写人物,以少胜多,精挑细选报道材料,而不要把人物报道写成一簿流水帐。
三、以人的标准来写人
不要把先进人物写成了“神”,也不要把犯了错误的人写成了“鬼”。那种非黑即白的写作理念把这个世界看得过于简单了,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报道人物是不够真实也不公正的,读者也不喜欢这样的报道。我们应该用人的标准来写人,写一个英雄或一个成功者未必就要把他写成高大全的形象,英雄和成功者的失败或缺陷反而让他们显得更有人性更富真实感。写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哪怕是写一个犯罪分子也不要走极端,也不要怀着仇恨的心理将其写得面目全非。
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语文教师范美忠发表了“先跑言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才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引来一片谴责。《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题为《卿光亚:范美忠的勇敢是因为他病了》的报道,这篇稿件报道的主角按说是卿光亚校长,但报道重心却一直离不开范美忠——如果没有范美忠,媒体也不会关注这个私立学校的校长了。
卿光亚这个人很有大将风度,由于自己有这么个老师,卿光亚校长承受了也抵制着很大的压力。《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将卿光亚校长的理性、沉稳、正义、宽容和稍微的妥协表现得恰到好处,“范美忠说的也许是真话,但不善,不美”,“范美忠不是强人,这个时代的人就喜欢戏弄弱者”等小标题很好地揭示了卿光亚的态度。
我们这个社会对待所谓“犯了错误的人”,包括媒体的报道,真应该学学卿光亚。范美忠或许只是说了真心话,或许是故意挑衅正统观念,但他有说话的权利。有些人却试图将其一棍子打死,非得让人家丢了工作,可怜他还有女儿要养,这又是真善良了吗?!
甚至还有人对范美忠进行了人身攻击,这是社会不理性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的悲哀。范美忠也是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他是一个难民,我们惩罚范美忠,让他丢了工作,不能养家糊口,这也是一种次生灾难。
四、关键是写好人物的性格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说“性格决定命运”。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一个人之所以会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往往是性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写人物报道实际上就是在写人物的性格,抓住了人物的性格也就真正读懂了这个人,也才会真正理解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而要认识一个人的性格,最基本的做法无非是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
(1)通过事件来写人
人物报道必须要见到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说要通过事件来认识人物,通过事件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言语来写人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可以很好地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五、考察人物所处的社会阶层,寻求人物行为的社会原因
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有如下特征:
(1)同一阶层的人群具有类似的行为;
(2)社会阶层有高低之分;
(3)社会阶层是职业、财富、教育背景等综合的结果;
(4)个人会提升到较高阶层或下降到较低阶层。
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必然折射着他的社会背景,“人出生于某个阶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会在其身上烙下与其他阶层和职业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个性和思想情感,从阶层和职业属性入手是把握人物特质的一条捷径。”时政人物关注政治利益,财经人物看重商业诉求,文化人物更看重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他的性格如何,职业所决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如何,他都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观察一个人,我们常常要把他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放在与他相关的同时代的人物中进行比较鉴别,既要找到人物的个性和职业属性,又要看到时代的潮流是如何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人就是在这种有限的规范中,展现出不同的命运,它既是时代的,又是个人的,既能看到人物个性的张扬和命运的陡转,又能呈现时代的风云流变,这无疑就是一篇好的人物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占有现状为划分标准,划分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2)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3)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6)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少量的三种资源);
(8)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少量的三种资源);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我们在做人物报道的时候,应该看一看这个人物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对其社会背景加以考察,寻求其行为的社会层面的原因。
六、人物报道的有效结构:现在—过去—现在—将来
现在或其他某个时刻:一般地可以从人物最新的情况写起,这样会使稿件更具有新闻性——时新性。如果人物的其他某个时刻更具有震撼力,也可以从那个时刻写起。
过去:讲述有新闻价值的人生经历,讲述新闻人物的故事,比如他的童年,他接受的教育,他的事业、婚姻,他的成功或失败等。
现在:再次回到现在,更深入地交代他现在的境况。
将来或其他某个时刻:他对未来的打算是什么?或者将结尾定格在其他某个时刻的画面上。
人物报道的十种开头写法
2010年9月初,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
- 开门见山式
就是直截了当落笔,达到“先声夺人、直接扣题”的效果。
《辽宁日报》发表的通讯《平凡岗位上伟大的人》开头如下:
“人们仰视伟大,崇敬伟大,可有时很难发现伟大,更难想象伟大会在自己身边。但郭明义,却实实在在是他所在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干部和群众,在一个叫做‘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平凡岗位上找到的伟大的人。”
- 设置悬念式
在人物通讯开头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郭明义,你并不孤单》开头如下:
“生活半世纪,助人30年。用常人的观念看待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撇小家、为大家,到底图个啥?”
这种设置悬念的开头方法,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性,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 数字排比式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人物通讯中与主人公有关的一些令人震撼的数字,排比式地列到人物通讯的开头,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限爱心筑就高尚人生》开头如下:
“15年来,他累计献工156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16年来,他资助过180名贫困学生;2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在人物通讯的开头,喜欢用排比句式的很多,但运用数字排比法并不多见。如此数字一罗列,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一来表明郭明义奉献之无私,二来表明郭明义奉献之永恒,彰显了郭明义“平凡中的伟大”。
- 特写镜头式
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缓缓向我们推来,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有历史,内涵丰富而厚实,牢牢吸引住读者。
新华社播发的另一篇通讯《与爱同行》开头如下:
“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朝着齐大山铁矿倾泻而下。经年的采掘,在这座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里挖出了一个深230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盆地……在高楼般的车辆脚下,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有一位手持步话机匆匆穿梭其间的步行者,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通过这种现场描写,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增强。
- 名言警句式
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
《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题记如下: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通讯以康德名言开头,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增强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
- 正反对比法
一“正”一“反”,在强烈反差中衬托出人物的伟大。
《人民日报》发表的另一篇通讯《郭大傻?郭大侠?郭大使》开头如下:
“一个人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温暖如春;一个‘典型’人物,得到外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让周围人认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晰;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
通过“不难”与“难”的对比,反映出郭明义既平凡又不平凡。
- 小中见大式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往往富有哲理,感染力强。
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一个人,一条路,15年》开头如下:
“理解郭明义要从他脚下走过的路开始。
每天5点,他准时走路上班。那时整个鞍山市似乎还没有睡醒,偶尔只有出租车在街头徘徊。他的身影在樱山路上显得孤单、寂寞。
……郭明义的人生就是从一段路到另一段路。这么多年,无论哪段路,他都坚持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在这篇通讯开头,记者将郭明义每天上班所走的脚下小路与人生大路联系起来,多么巧妙!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 一问一答式
把最具价值的新闻作为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私奉献成为自觉追求》开头如下:
“清晨4点30分出门,一个人步行1小时,提前2个多小时走上采场岗位——这样义务献工,你能坚持多久?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一次调查中,有人说最多能坚持一个星期,有人说能坚持一个月,但没有一个人说能坚持一年。而郭明义就这样坚持了15年。”
可以说,文章开头将问题一抛出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在一问一答之间郭明义的“与众不同”便跃然纸上。
- 自我叙述式
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近似“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显得尤为鲜活亲切。
《解放军报》发表的通讯《我过得很幸福》开头如下:
“今年八九月份,经常有记者采访我,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我:郭明义,你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学雷锋做好事,你难道不觉得辛苦吗?你别说,这么多年过来了,我还真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仔细琢磨了半天,我觉得我这样的人生挺好的,没有多苦多累啊!”
整个通讯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一人称“我”自述形式完成的,拉近了典型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读者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血肉饱满的“雷锋传人”,使得典型人物事迹更生动、更可信、更感人。
- 直接引语式
恰当地运用主人公的往来信函、日记、诗篇等作为人物通讯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人物通讯的深度和感染力。
像《辽宁日报》另一篇以“一面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旗帜”为题的郭明义通讯中,开头如下:
“‘我常被感动。当坐在车里看到年轻人给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年人让座时,我被感动了……’这是郭明义在他写的散文《常被感动》中抒发的内心情感。其实,他自身又何尝不是在时时感动别人!”
运用这样的直接引语,很自然地引出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称得上是独具匠心。不过,要想获得有价值的直接引语关键在于采访要深入。
典型人物通讯无论采用哪种开头方式,笔者认为有三个字要牢记,即“情”“势”“深”。“情”,就是要感人;“势”,就是要有气势;“深”,就是要深刻。最终,人物通讯都要落在一个“真”字上,只有真,典型人物才可信、可敬、可亲、可学。
(原载于《新闻业务参考》,作者为《辽宁日报》驻鞍山记者站站长)
好的人物通讯有哪些特点?
……(1)新闻语言“如拉家常”。新闻语言的平民化是人物报道“接地气”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和谐传受关系的内在要求。受众不需要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要平等自由的交流。朋友拉家常式的语言如果运用到人物报道中去,一定会使报道亲切感人,拉近受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请看下面几段文字:
(2)人物刻画“如见其人”。一篇成功的人物报道,应该能把新闻人物的形象刻进受众的心里。当新闻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精神等在受众脑海里留下相对完整的印象,受众就好像见到了这个人一般,同时也会被他的个性品质所打动,或感到震憾,或受到启发,或让人深思。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四种描写都离不开作者的仔细观察和认真体悟。写作中,一定要抓住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发掘其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才可避免"千人一面"。
(3)叙事方法“如讲故事”。新闻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当前,新闻故事化已普遍被业界所接受,无论是内容还是体裁,新闻越来越像故事,因为这样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新闻更加可读、耐读、宜读。讲述人的故事,除了要灵活运用好顺叙、倒叙、插叙等基本方法外,还要把握好叙事视角,一方面要聚焦人物的故事细节、情景、过程;另一方面要聚焦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表情、行为、语言等挖掘他们的思想内涵,给人以激励或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