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觉知,用心觉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好生活里的每一天。
随着成长,随着觉知力的增强,阅读过的书籍,听过的分享,把get到的点迁移到自己身上,用在学习上、生活中和育儿方面。子木常常分享,“百无一用是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实践出真知,有用才有用,不去用怎知它有没有用呢?
在曾经的思维格局里,养育孩子,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父母的话就是真理,父母的话孩子就得照做,父母就是权威……所有一切的剧情里,都是对孩子的控制,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子,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父母的控制,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父母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传统的教育理念也不再适应现代孩子的成长,科技的发达,信息时代,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做父母的唯有学习,做好自己,才是给孩子成长的榜样。
多去体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去体验不同的人文风情,去体验一流的学府,去体验阅读和学习的乐趣……让自己和孩子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种下梦想的种子,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无条件的爱和规则内自由的成长空间,引导孩子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百分百负责,相信孩子,终将会茁壮成长。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一流的孩子背后是一流的父母。父母思维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能够走多远。优秀的父母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教会孩子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她生活和生存的社会技能。
成绩只是代表孩子学习成果的一部分,除了成绩,父母关注孩子的不仅限于此,情绪、爱好、独立自主的能力等等。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调动内驱力,做孩子每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学习每个年龄段应该学习的知识。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曾经的自己,自我抑郁,却把原因归集于孩子,自认为是孩子拖累了自己,拖自己的后腿,是孩子阻碍了自己走出去……其实不然,完全是自己禁锢了自己。狭隘的思维格局,限制了自我成长,况且自己是成年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自己走不出来,却怪罪于孩子,真心觉得惭愧,愧对孩子。现在时常给孩子道歉,会告诉她,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也会犯错,会坦诚面对,确实有做得不对和不合理的地方,为此道歉。
回首过往经历,可笑中充满着无知和悲哀,可笑的是:自己想要走出去上班,去创造自己的事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又会有谁能够拦得住?难不成有人拿着刀架在脖子上不让自己出门,根本就没有的事儿。正所谓的是闲出来的毛病,想多了想出来的毛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茬,给自己添堵不痛快。结果就是看谁都不如意,看自己更是不顺眼,整天疑神疑鬼,最终导致了抑郁。
无知的是深陷其中却不自知,混混沌沌的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导致不快乐的缘由。人生大概如此,每一段经历,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无论怎样,都是亲身体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成长的印迹。
悲哀的是虚度了多少光阴年华,不但自己没有珍惜曾经的每一天,也没有好好的体验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乐趣。
好在,在人生的某一处转角,经历某件事,遇见某一个人,瞬间顿悟,脑袋开了挂的开窍,从此,成长路上不断前行。偶尔跌跌撞撞,也是难得的宝贵经历。
育儿育己,更好的做自己,给予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
感恩成长,每一步都是快乐的源泉,滋养我,滋养孩子。
感恩每一天!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我是兰子,快乐的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