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我们对孩子缺乏想象力。
诗意和想象力都是稀缺资源,但孩子们却是天生的诗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经验不多,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很丰富。
在孩子们的诗歌里,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李子轩小朋友诗里的大明星总是他/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作品很难说是诗意的故事,还是故事化的诗,不过划分门类是无聊大人才会做的事情,分类并不重要。诗里充满了对世界边界和宇宙奥秘的探索,在《变大一千亿万倍的我》里,地球、太阳、月亮是小诗人左右脚上的两颗痣,当他奔跑的时候,地球上的人类才能规律的看到太阳和月亮。还有那篇我好喜欢的,颠倒国的故事。孩子们喜欢问“世界之最”的问题。世界上最快的是什么?是光。最慢的呢?是蜗牛。那好吧,小诗人就创造一个颠倒的国度,蜗牛跑得比光还快,插画也是颠倒过来的。不需要刻意在孩子们的诗歌里寻找意义或者大道理,单纯快乐地享受一个故事也可以。但是李子轩小朋友也有不少和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作品,比如在他的笔下,学校里都是小跳蚤,明明讨厌的是跆拳道兴趣班,却在标题里写上:讨厌的星期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每个孩子都像是首写不完的诗。
王知微小朋友,你只有6岁,但你的诗歌里带着天然的忧郁。《心里话》里面写到“等你死后/你能不能变成一个透明的小人/每天都来看看我/不用很久 一会儿就行/我今天画出你的眼睛/明天画出你的嘴巴/总有一天/会画全你的样子/这样你就可以一直陪着我了” 你是否太爱谁,所以开始思考天长地久和有关永恒的命题。同样6岁的然哥,正写到宗教相关的命题,读你的诗,像是在参佛的偈语。下雨天的时候,你也会写“玻璃窗上模糊一片/像是梵高为我们作画”
而插画是让这本美丽的小诗集变得好玩的点睛之笔。
私心很爱这本书的插画设计,点缀在诗歌间的这些插画简单又浪漫,和孩子们的诗相得益彰,但不会对诗歌本身做过多解读。这些风格一致的插画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把整本书也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童话乐园。领略完孩子们的诗意,挑选几张你爱的插画,你也可以像孩子们一样打造自己的童话世界。
所以,我先来讲一个星星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老的大地上,孩子们和星星生活在一起。田野里散落着星星开出的花朵,树上结着星星的果实,风吹来星星的笑声,湖水里闪耀着星星的光彩。
没有人知道星星从哪里来,没有人不喜欢星星。犀牛,大象,长颈鹿,蝴蝶,喜鹊,猫头鹰,大家都喜欢星星,大家不争也不抢,静静地看着星星闪着光。
孩子们是最喜欢星星的,他们在春天最温柔的风里种下星星,小兔子也来帮忙。夏天雨水泛滥的时候,孩子们就拉起帐篷盖在星星上头,不让雨珠砸痛了还小的星星。等到秋天来到,树上就结出成熟的果实,黄澄澄亮晶晶的星星挂满树枝。
孩子们从树上摘下来,摆在太阳底下晒干。要晒上整整三天的大太阳,干燥的星星就能存储起来,一年四季都有星星可以用,一年四季都有暖暖的星光。下雨天也不怕,多云的日子也不怕。
有一天,所有的星星都开口说话。孩子们高兴坏了,要知道,星星们一百年才开口说一次话。星星说,我们好想家,我们的家在天上。
可怎么才能把星星送回那么高的天上去呢,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办法。
有的孩子带着星星荡秋千,想在秋千的最高点把星星贴到天上去。秋千越飞越高,越来越高,可天总是比秋千还要高一点点。
有的孩子带着星星来到了海上,想在海浪的最高点把星星贴到天上去。海浪越来越高,一波比一波高,可天总是比海浪还要高一点点。
不能回家的星星一天天黯淡,孩子们急得哭了起来,哭得好大好大声。声音大得月亮也凑过来看热闹。这一下可不得了,月亮的引力好大,星星们感觉身体轻盈了起来,月亮的引力带着它们飞回天上的家里。
从那以后,星星就留在天上啦。但它们舍不得地上的孩子们,于是总在夜里它们再度现身,照亮每个孩子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