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我右手边的兄弟

作者: 夏陆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0:24 被阅读0次

     

    刷知乎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提问,“有哪些吃饭时十分low的行为?”。

    下面的回答描述出餐桌上的众生百态。有个苦于和室友吃饭的答主,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她在餐桌上的艰难。

    那么一瞬间,我想到了我的室友们,也顺理成章的想到我才告别不久的大学生活。

    我说不太清楚,到底我们本就是相同的人,还是四年的相处潜移默化地把我们变成了一类人。

    大家好像都不热衷于与人打交道,学校的生活圈子跟状态,小到两句话就能概括下来:早起上课,下课宿舍。

    很难相信,2019年的大学还会有这样的男生宿舍,手游没法开黑,打牌喝酒不会,晚上十一点准时熄灯,甚至于在男女朋友这样现实的问题下,大家也都默契的“选择了”四年单身。

    很多次晚上起床上厕所,经过隔壁几个寝室,灯火通明,再回来听到小黑的呼噜声,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触动。

    楼下支起了麻将桌,时刻爆满;隔壁五黑总是在午夜发车,神鬼莫测;楼道旁边那个屋子全员自闭,开门的时候看到过几次(五个人坐在那里比我们开学第一天还要拘谨…)。

    我有次打趣说“ 诶! 咱们宿舍单身率最高,剩下一个异地可以忽略,作息跟一群老年人一样,是不是咱学校最苦逼的宿舍了”。

    老干部(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移动的小百科全书 除了高数和英语)回我说,“你要拿单身来评价自己,那就太片面了,你去隔壁那屋住顺便取经呗”(隔壁仨情圣再加一个单身,但是游戏加的女生比我QQ认识的人都多)。

    不禁感叹道:“相同的是男生,不同的是人生。”这也证实我“变成一类人”的猜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家和睦相处,但其实,背地里都想当彼此的爸爸。

    关于外出吃饭。从来都是一个眼神,一个号召四个响应。

    事实证明,任何团体都需要一个有主见的人来主持大局。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那个东北话不标准,喝两口啤酒就上脸的假东北人胖子才有了一丁点东北味。纠结不知道吃啥就跟着他走,总能找到旮旯角的一家“桃花源”。跟服务员或者老板娘打交道,“姐”“姨”地叫出声总是很自然,人家也乐得给我们多加点份量。

    说来也怪,一起吃了四年饭,平平无奇用餐愉快的场景远不如那两次“惹人扔饭”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所幸,那两次经历的导火索是外人,不在此文大学室友的描写范畴当中。

    餐桌百科全书强子,问啥都吃过;凑人头结束战斗最快的小黑,最讨厌自助餐;错失人间美味不食牛羊鱼的老干部,差点在人家火锅店门口吐出来。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只有我是一个正常的食客。就是这样一桌人,吃了四年两千多顿饭,连一次眼都没红过。

    可能是因为他们都不吃辣?

    谈及吃饭,我挺想大费笔墨地描写散伙饭的场景,可事实是,它跟那两千多个普通的日常生活一样,没有一丁点可以书写的地方。

    没有踌躇满志,没有泣不成声,没有互相道别,我们连酒都没有点。

    它就好像是在平日某个起风的日子,胖子提了一嘴“出去吃饭?”,大家嘴上喊着“你怎么老爱在这种鬼天气出去吃饭?”,一边换衣穿鞋,就出发了。

    让我有一种,吃了这顿饭,回到宿舍洗个澡睡一觉,明天准备顶着风,或上课,或缩进被窝继续当大学生的错觉。

    小黑最先吃完结了帐,走出餐馆时我走在最后,看着前面这四个人我才醒过来,我们的学生时代跟大一军训期间吃的那家石锅饭一样,门已经关上了。

    港城的四年,每吃一家新店,总会不自觉拿去跟那家石锅饭去比较。它像一个标志,站成了记忆里的一座雕像,也把四年的烟火气和书生意气,全部藏了起来。里面有没变发型的强子,不到200的胖子,话少的小黑,还没到的老干部,以及被叫做非主流的我。

    小店倒闭的消息就好像毕业散伙一样来的让人措手不及,也让人明白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后来搬了校区,直至离开我再也没回过那条街,也再没有在港城吃过一家,比她家更美味的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坐我右手边的兄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rc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