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来到世界上,如果被爱浸润,他将温暖如春,如果被恶肆虐,他将冷若冰霜。这是我看了这部影片,结合我的班主任经历,得出的结论。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之前看过两次,这次观看是第三次。前两次的看没有细细品味,也没有与自身的职业相联系,只是当成了一种消遣,再次看这部影片,用了将近5个小时,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电影反映的就是人的生活。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49年法国乡村一所名叫塘底的专为问题青少年矫正教育而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发生的故事。校长是一个自私自大,追名逐利的人,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错误——惩罚,有错必惩。惩罚非常严重:打扫公区卫生、关禁闭、取消课余活动、禁止探望等。孩子们被关在铁栅栏里,没有自由,没有亲人,他们最渴望的就是亲人能够来探望,学校能给自由活动的时间。哈杉校长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采用学生最讨厌、最恐惧的方式进行惩罚,期望学生能够知错能改,殊不知,这样的惩罚只会造成学生变本加厉的报复。前任学监被剪刀刺伤封了10针;校医马克桑斯被打伤眼睛,差点丧命;校长20万法郎被盗;学校差点被蒙丹烧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这里犹如地狱,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结果是惩罚越来越严重,报复越来越恐怖,学生没有安全感,老师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矫正教育,误人误己。
看到这里,联想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存在惩罚过度的想象。学生身上的悷气是不是对我们教育的不满。作为班主任,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像影片中的哈杉校长一样,认为只有惩罚才能起到让学生改错的目的,结果事与愿违。《正面管教》中提到,当我们去惩罚一个学生的时候,或我们严厉批评、惩罚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他做得更好,反而会更糟。再想想我们自己被羞辱或者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感觉,一定糟糕透了。基于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这种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他们内心或许会产生愤恨、报复、反叛、偷偷摸摸或者自卑。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这部影片再次应正了这一点。
只有关注于解决问题,不惩罚不骄纵地进行管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与帮助,让孩子们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是矫正教育的正确方式。
新任学监马修的到来,使这里的一切悄然发生变化。
一、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后果
勒盖莱克恶作剧刺伤马克桑斯的眼睛,校长为了查出真凶,采用对全体学生轮流关禁闭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全体学生胆战心惊。
马修知道真凶以后,只是吓唬他,拉着他去找校长关禁闭,看到勒盖莱克的恐惧后,采用让他主动到校医室帮忙照顾马克桑斯直到痊愈的方式,让他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为了保护他的名誉,马修没有把他的名字告诉任何人。当勒盖莱克听到马克桑斯向医生夸赞他的懂事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灵得到洗涤。
二、关注于学生的成长
马修老师是一位音乐老师,他用音乐的方式——成立合唱团改变学生的行为,不仅没有损害纪律,还让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马修老师成立合唱团,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分成低声部、中音部和高声部,让不会唱歌的佩皮诺做团长助理,让五音不全的学生做歌曲支架。最有天赋的皮埃尔·莫朗杰担任合唱团的主力——独唱。
一有空闲,马修老师就带着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唱得越来越好,甚至引来了伯爵夫人及朋友的欣赏。
作为最有天赋的皮埃尔,马修老师在他的身上倾注全力,不仅给他开小灶单独指导,还希望他的妈妈能够把他接出去,到音乐学院深造,并热情地帮助他联系里昂音乐学院。
皮埃尔·莫郎杰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伟大的指挥家,离不开马修对他的发现、引导与欣赏。
马修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也影响了自己的同事。当孩子洗不了热水澡时,有同事主动为孩子烧热水;当孩子想要走出这个牢笼,到外面看看时,马克桑斯和马修一起带着孩子走进了森林;数学老师主动承担了合唱团的钢琴演奏员。马修用自己的善良唤醒了同事的良知。
马修对孩子的关心与关爱赢得了孩子的心。当马修被开除后,学生放飞纸飞机表达自己的爱恋。父母双亡的佩皮诺跟着马修离开了这里。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马修老师行为告诉我们,少批评指责,多欣赏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真心实意地的爱。让我们播撒爱的种子,善良宽容对待学生的问题,他们会自我约束,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