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时梦想,我也不例外。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书……看得我如痴如醉,那时候能徜徉在书海的世界里,真是幸福啊!所以小小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爸爸:“爸爸,我怎么才能成为一位作家?”爸爸回答:“如果你能像你班伟哥哥一样,每天好好写一篇日记,就能成为作家。”爸爸说完转天就送给我一本厚厚的银色日记本,好让我每天写日记。那时候我刚上小学,和伙伴们一起在学校里瞎吃瞎玩,觉得也没什么可写的。打开日记本,每次提起笔来,刚写了个天气“晴”,就耐不住性子了,恨不得赶快溜之大吉。
整个小学期间,我只是偶尔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写了几篇日记。突然有一天我“恍然大悟”:爸爸一定是哄我玩呢,光靠写日记根本成为不了作家。从那以后,感觉爸爸总是在我讲道理,像个话痨。我不想听,而且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我上初中那年,全家就搬了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开始了既紧张又忙碌的初中生活。那时的我,除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还面临升压力学,根本上没时间考虑什么梦想。还好我的成绩还算不错,但那时候,偶尔也会想起儿时的作家梦,但大多数时间,我回家就是埋头做题,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疯狂的和同学们追逐考试的名次和成绩。
看到我对学业成绩过于重视,父亲有些担忧了。他时常跟我说:“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提前透支,把精力和体力熬坏了,这样时间久了,该发力的时候,就没什么劲儿使了。”爸爸苦口婆心地的劝告,我却不以为然,心想爸爸又在唠叨哄我玩呢。于是,我把爸爸的话抛在脑后,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追求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名次上。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两所重点高中,最终还选择了去外地重点高中,成为了一名学习上的佼佼者,成为同学里凤毛麟角的去外地读书的典型。有了中考的好成绩,我不禁有点沾沾自喜,但也忘记了父亲的叮嘱,总按照自己想当然的去做事。
上高中时,父亲常常嘱咐在外地求学的我,他说:“学习要有张有驰,就像一张弓,不能总是拉的很满,否则会突然断掉的。”但我仍不把这句深刻的话放在心上,反而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终于最后,我因片面的追求成绩和自己错误的价值观在后来的人生中受到巨大挫折。
我受挫无比后沮丧,爸爸耐心地对我说:“至少还有家,实在不行可以回家。”直到我上大学后,有机会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一小段时间,让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我的曾经,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我这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这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我看到,虽然爸爸妈妈生活的很简单,但也能感觉到很有趣很快乐。他们既能生活的惬意愉悦,又能生活的忙碌充实。与我天天埋在题海中反复机械的做题,和不假思索地得出答案不同,爸爸妈妈的生活里,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最高分数,有的是自由的探索、丰富的体验和思考后自己独立给出的解答。通过和爸爸一起维修家里的管道、安装家里的各种电器,我明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才是真正的学问。通过爸爸妈妈养花种菜,看到他们浇灌每一株小花小菜,我才知道生活中需要面对烦恼,只有积极地调整好心态,才是面对挫折的最好的方法。通过爸爸妈妈日常的言语交流,我也逐渐体会到夫妻家庭的重要,体会到与人交往的重要。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死读书、读死书了。反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也学会了反思和自省。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和读书的价值,开始用心的体验和体味生活的味道,学着发现身边的点滴欢乐,并以珍惜眼下的方式与人相处。多年后,我发现我的内心已经变得大有不同。现在我成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我又突然想起儿时在爸爸的保护下那未曾磨灭的梦想——我的写作梦想。它像一颗流星,在一片心灵的星空下重新闪亮了起来。庆幸的是,这被我尘封那多年的儿时梦想,再一次降落在我的眼前时,我却变得不一样了。现在的我,努力地学着理解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学着观察生活不一样的方方面面,学着领会真正的的真理和学问。心态不一样了,视野就会不同。就像那些被我忽略过的老爸曾经说过的那些话,现在反而感觉到十分悦耳温馨。不同以往,这些话语也成为一束束闪耀的智慧之光,点亮世界看见美好的同时,让我也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