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801086/3e8f3e6f36f6bfa7.jpg)
01
29岁,离婚,孩子并没有和我一起生活,而是共同抚养。此后,我身上多了两个标签,“离婚女人”,“狠心妈妈”。
很长一段时间,我处于“隐离”状态,除了家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不想被问及离婚原因,不想被别人“过分关心”,不想影响孩子的生活。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带孩子生活,太狠心了。在离婚上我想我是理智的,我工作收入刚稳定,没有存款,没有城市户口,名下无房产,而孩子爸爸则是相反的。抚养权归哪一方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对孩子好。瞧瞧,我分析的多理智。
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在内心拒绝接受因为人生变故而突然增加的这两个身份——这两个被别样解读的身份。
即便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婚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但当我真正成为“离婚女人”中的一员才知道,对于走进婚姻又结束婚姻的女人,这个时代依旧不那么宽容,我依旧会面对朋友同学与三姑六婆投来的有色眼神,我的孩子依旧可能面临“单亲孩子”被歧视的境遇。
邻居阿姨说,女人千万不能离婚,离了婚就一文不值。
公司老板说,我们坚决不招离婚人士,性格有问题。
过来人则说,有了孩子就别离,和谁过不是过,好歹是亲爹亲妈。
就连我自己,也在传统观念的无声驯导下,一度将“离婚”视为一场灾难,把自己定义为人生的loser,对自身价值和未来生活充满怀疑。
大多数人的认知体系,把婚姻是否美满,作为衡量一个女人人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离婚意味着“人生的残缺和失败”。
原本只是一种婚姻关系的解体,但在中国人的语境里,“离婚女人”和“狠心妈妈”这两个客观的身份描述,却明显多了情绪化的演绎——
看,她离婚了,多惨;
瞧,妈妈多狠心,连孩子都不要了。
因为不再是大多数中的一员,因为是大多数之外格格不入的一小撮,所以你便是可悲的、可怜的、可叹的。
而我们身处的社会,恰恰对这一小撮过分关注却极少关爱,探究你为什么离婚的八卦心态远远超过了对你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带着婚姻完整的优越感俯视你,仿佛成为了大多数中的一员,成为“他们”中的那个“们”,规规矩矩地过一辈子,就是最标准最安全的人生。可是标准就等于幸福吗?安全是真的“安全”吗?
有多少人同床异梦,有多少人憋出内伤,有多少孩子貌似父母双全实际情感缺失,比起勇敢结束一段没有可能复活的婚姻,谁更有资格成为孩子的榜样呢?
02
在娱乐圈,王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高度的自我认同,清晰的自我边界,让王菲无论在任何身份的加持下,都能坦荡自由地定义自身价值。
所以当她和李亚鹏的十年婚姻走到尽头,我们仍然能在离婚声明中读出一个男人对前妻的祝福:
爱你如初,很遗憾。放手是我唯一所能为你做的。希望你现在是快乐的,我的高中女生。
而当有人斥责王菲两度离婚,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母亲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窦靖童和李嫣,用有才华、有教养、有趣、自由、乐观、舒展的形象,给了这些人回击。
单亲家庭的孩子似乎有太多理由叛逆、极端、自卑或自负,但窦靖童在草莓音乐节上被现场乐迷直呼“老公”,因为太酷;李嫣天生唇腭裂依旧潇洒如风地在T台走秀,气场全开。
评价父母是否称职,最公正的评委只有孩子。
如果非要给她贴一个标签,“王菲”这两个字就是她的专属,她是真正把自我活到极致的范本。她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而是太负责任,她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每个人都要首先担负起自己的人生。
03
很多人会说,如果王菲不是那么有名有钱有地位有颜值,她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吗?
但如果你既没名没钱又没地位没颜值,还不能勇敢无畏地做自己,那你的人生是否更没救?
我们总是习惯于颠倒事物的内在逻辑,比如一说王菲,想当然地认为她是因为有钱才能任情任性,却从未想过,是不是因为她骨子里的坚持自我,才成就了如今独一无二的耀眼。
为什么很多女人离了婚照样活得风声水起,有些人却深陷在婚姻失败的阴影里走不出来?
为什么有的单亲孩子积极向上阳光快乐,有的孩子家庭完整却自卑胆怯?
把一切“人”的因素都归结为婚姻的解体,对不起,这个锅“离婚证”不背。
离婚对于女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仅是终结了一段亲密关系恢复了单身的自由吗?
经历过的人会明白,远不止如此。
每个离婚女人首先要面对的,是极低的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无比糟糕、特别没用;你对孩子、对父母心存愧疚;你不敢设想未来,对未知充满恐惧;你害怕周围人的轻声耳语;你觉得自己是个异类,甚至是个罪人……
你要熬过无数个漫漫长夜,才会一点一点重建对自我的认知。
离婚摧毁了很多东西,旧的秩序,旧的习惯,旧的圈子,旧的身份,它将你从围城中驱逐出境,你不再是谁谁谁的妻子;
离婚又像是一场春雨,让你内在那个脆弱的、胆怯的自我渐渐露头,你甚至能听到它拔节生长的声音。
你第一次发现,要开始独自面对人生了,你的身旁,没有了战友,你得把自己活成一支队伍。
我从不想轻易离婚,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对于离婚女人和妈妈这个角色的残酷。
无论职场还是婚恋市场,留给的选择都少之又少。
但如果一个从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女人,因为一场婚变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这场婚就离得值。
刘瑜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离婚女人”、“狠心妈妈”“单身妈妈”,当我们撕掉这些世俗的标签,无畏做回自己,当我们不被身份捆绑,不被评价所累,一腔孤勇、热气腾腾地生活,总有一天会发现,离婚,是结束,更是重生。
到那时,我们不会再满身丧气,不会因为自己不是大多数中的一员而自怨自艾,甚至,我们会在某些八婆假意关心、却藏不住眼神里的优越和怜悯时,冷冷回她一句:关你屁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