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庆祝八一。县城举办羽毛球赛,我们组队很幸运,破天荒赢得了团体冠军,骄傲了好一阵子。
竞技比赛都是实力的对抗。
可比赛过程中,不仅有运气,还会有黑马,我们队分组赛就没遇到强队,多半是运气好,但算不上黑马。
其实打比赛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志同道合的球友,相识相爱。
今年八一,县城又有羽毛球赛。
上午,赵教练邀请组队参赛,我说,队伍组织不起来了,无法参加。
可惜我们的球队名存实亡,没了当年的实力,已经不能符合条件去组队参赛。
第一、各自的工作岗位太忙,腾不出时间。
第二、大家都快忘记了羽毛球长什么样子了。
我还算是羽毛球俱乐部会员,可打球的频率明显比以前少的太多,一个礼拜一次、两次,纯属是为了和球友们打个照面,暗示他们不要把我忘掉。
不能参加比赛,可旧日的球友们倒是留恋曾经的岁月,即使玩,也需要刻苦打球练习,才会开心。
那些年,县城羽毛球刚起步,刚起步不是说大家刚接触羽毛球或者以前不玩羽毛球,而是偌大的县城,没有一块标准场地,平日打球就在公园的空地上,或者简单划上标线。
当然,每有运动会举办,也要有羽毛球比赛的项目,比赛场地当然是公园里空地上,有风?那就更需要运气,一旦站到了上风头,自然会让你的球技如虎添翼。
毕竟,羽毛球属于室内场馆运动项目。
那年,城区高中和体育公园先后引入标准地胶场地,大家才明白了更多比赛的一些场地细则。
在玩中熟悉规则,然后遵守规则,然后才开始敬畏规则,这个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长期养成。
从玩到会玩,本身就是享受的过程,标准的场地让更多羽毛球爱好者进入痴迷状态,当然我们几个小伙伴也不例外,到今天大家还在感慨,那些时候每天有空闲就会:开始吧、打球。
最值得提的是,单位也重视员工文体活动,专门做了专业羽毛球场地,吸引了不少外面的球友过来切磋。
董董说,哎,聚不起来,怀念以前打球时光。
她发来几张特别熟悉的照片,是历届球赛领奖台上的瞬间。
我说,你还存着,那些记忆。
雨一直在下,中午下班,我开车拐到阅读班接元子。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阅读大半是看图说话,元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尝试记述自己学习生活,并且我给他只有一点要求,尽可能记下对话,在日记里面。
口语和书面语言有着很难转换的通道,比如大家阅读刊物报纸,是需要看,而电视广播视听为主。也就是说,报刊是书面语言,广播相对就是口语的特点,口语就是我们说话交流,目的是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至于文学逻辑修辞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是书面语言则不同,字词句是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介于二者中间的,就是我们的聊天口语,用什么形式书写成为文字。
什么意思?
就是模仿《论语》的方法,如实转述到纸上。
这个所有人都会觉得简单的不得了,不就是把对话记录下来?
我说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是废话中,找出有用的话听写出来。
我告诉元子,把日常对话,用书面语言来记述事情体验过程,就是写日记的最好形式,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有点翻译外语的感觉。
熟能生巧,元子对于看图说话,并不会感觉太难,就是说,每有考试都可以轻松地把空格填满,只是能不能得高分,并不重要,当然有对话的文字,就会有生动。
为什么还要给元子报阅读班?
第一、性格使然,读书发出的声音小,且听起来总是觉得别扭。
第二、疫情特殊时期,不能出远门,可是暑假总待在家里也不行,毕竟刚过完漫长的寒假,让孩子误认为没有学习任务很享受。
第三,大语文的学习时代已经来了,需要指导阅读的方法。
啥是大语文?
就是弱化课本的重要性,这是趋势。
所以,阅读很重要。
还没放暑假,元子的语文周老师就在群里告诉大家,通过上午改三年级卷子我发现,语文试卷中涉及到的课本知识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他全是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所以,阅读和语文密不可分。假期里希望各位家长能引导孩子坚持阅读,让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的阅读习惯。为了进一步督促大家,要求所有同学在钉钉群进行每日读书打卡活动。学校每周还会有一个关于阅读的主题活动。
我呢,可以监督元子读书,可读书的真正意义,如何让元子去领会,我是束手无策。
暑假班阅读课,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让那个孩子知道阅读的方法和阅读题的解决办法。
在华语之声,也有我认识的家长,但目的不同。
等待元子下课的时候,我翻手机,家有初中考生的楼上邻居微信群发了一个消息:文字+图标。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河南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普高录取人数的比例却没有增长多少。2016、2017有53万人上不了普高,2018、2019有68万人,到了2020年超过70万。
我简单看了表中统计数字,历年招录最高的巩义,也没超过60%,巩义什么指标在河南都是名列前茅。
我们当地今年参加中招7900多人,高考3800多人。
我回复,在县城,几乎一半的孩子没有机会读高中的,读一个好大学的机会将更为艰难。
邻居说,竞争很激烈啊。
朋友D曾给我的观点,一、读书越少的人越固执,二、学历越高,挣钱越容易。
我深信不疑。
可我又是一个反面例子,学历低是我一辈子的硬伤,勉强读个专科,也没有改变我的固执,反倒是成了我的本性。
我家小区边上,有一条新开通的路,足够宽,贯通县城东西,所以要和几条南北主道路形成了交叉路口。
几个新的交叉路口,还没有来得及安装红绿灯吧,车祸不断。
我在想,是因为县城人们交通意识差、谁也不想主动避让对方,还是路道宽车速快、稍不留神撞到了一起?
我个人觉得都存在。
雨下的不紧不慢。
我带着元子从阅读班回家,途经一个交叉路口,老远看见两车相碰撞了。
绕过事故发生地后,我给元子说,车头撞坏的那辆白色SUV,安全气囊都打开了。
元子说,从来没有看到过安全气囊,还要看。
我掉头,重新经过事发车辆,刚好有警车拉着警笛过来。
我故意慢点通过那辆事故车,把车窗降下来给元子看个清楚,到家之后拿个盆子给妈妈、姐姐做了很形象的描述。
十次事故九次快,是什么原因,当事人最清楚,所幸我没有在现场看到受伤人员,白色SUV的司机应该是穿着漂亮连衣裙的那位女生,她正在从主驾位收集重要物品,有档案袋,刚好从扁瘪了的安全气囊上边向外拿东西。
车头损坏的面目全非。
她挺镇静的样子,让我很难想象气囊爆出一瞬间,她是什么模样。
气囊爆开,需要必备的特殊条件,从车辆的错位看,我猜测是她拿刹车当油门,突然提速导致气囊爆开。
因为毕竟是通过路口,另外还是城市道路,匀速急刹时不至于爆出气囊吧。
为什么我会和元子一样好奇这个安全气囊呀?
就在两天前,朋友Y给我说,他这段时间不顺利,净是出怪事,嫂子的车撞到路边护栏,安全气囊打到了小臂,伤不重,可事情很不吉利。
我说,是车开的太快?
他说,不是,是她开车睡着了。
我说,开车都能睡着,是嫂子操心的事多太疲倦了,不幸中的万幸。
他说,是这样,上个星期他开的车也出了大事故,刚在事故科处理完,又出了这事。
我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心里不静,祸事不断,本身天气湿潮加上闷热,人就是容易疲倦,加上有事情,心里就会烦躁。
认识Y很多年了,我觉得他的命差,过穷日子啥事没有,这些年在工程的小众领域,突然挣到了不少的钱,没钱就没事,有钱就有事。
我说,啥也别说,放下手里的活,用半年时间出去走走,去哪里?各地的客户挨着拜访,把自己的发展空间拓展一下,一方面散心、一方面开眼界,知道自己该咋发展。
他说,事情多的不得了,哪里也去不成的。
我说,我是随口说说,事业正好,谁也不会轻易撒手的。
其实呢,有些话我是不方便面对面说的。
下午,向总约着有事情,见面,很幸福。
向总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60后,20年前的今天年开始下海创业,不是他一个人,是他们五个人同时离开单位,有点《中国合伙人》的真实翻版,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
向总家住平顶山,可老家不是,父辈在首都部队集中安置的年代,来到了可以建功立业的平顶山,算是安家落户,转眼自己也年过半百。
在那个砸烂铁饭碗的年代,不仅是勇气,需要的一样要有独到眼光和胆识,才能跳出三界外。
我那时候刚好进入单位时间不长,耳边总有一个“丢饭碗”声音,或者是轮岗吧,我胆小,把自己吓的一愣一愣,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
向总不一样,生存和饭碗之间,刹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说,就是突然觉得要跳出来的,干自己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还把自己当成一下工人。
我说,你们才是当下名副其实的老板。
他说,他对老板的称呼很有偏见的,老板含有贬义。
我说,20年的环保装备制造公司,一直在朝阳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说,看一个公司,主要看这个公司老中青三代的精气神,他们的公司可以给年轻人施展才华。
我说,你们的公司起点就不同于家族企业,比如Y哥的企业,都是一家人管着,可还不是一条心,钱没挣到,事情不断。
他说,企业有一下子富起来的,疫情期间就有不少;还有企业是慢慢富的,慢是需要拿一生的经营富起来的。
我说,人一下子富,不算富,每天都有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又需要一辈子为之不断努力,这就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吧。
送走向总,路过路边体彩店,门口小黑板上写着:今日开奖8.1亿元。
我心为之一动。
人不知鬼不觉,我悄悄买了一张彩票。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特别说明:
用日记的方法,记述“我”的生活日常。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
微信号 h1393866638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