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地方,可称作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说的。能有此称呼的,当事者一定是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已融进骨髓血脉,而铭心刻骨,挥之不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34b01f71023cdf88.png)
6 月11日,38名四十二年前在辽中满都户乡胡家屯下乡知青,重返故乡,重温岁月,重拾激情。
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知青,己年过花甲,两鬓添白发。昔日纯真的知青,开始步入老年,退休归家,儿孙满堂。许多过往难以记忆,许多过往模糊不清,可四十多年前青葱的岁月,却己深深驻进的心田。
回城后,时光迁移,与老乡再未相见,杳无音信。但只要相见,当年影子犹历历在目。回忆交谈,举杯畅饮,登台献艺,载歌载舞。一日返乡时光匆匆,却也归还了欢快,归还了浓情,归还了思念,归还了永恒。
当天跟拍,真是一件耗尽身力与心力的事情。那稍纵即逝的感人瞬间,那闯入眼前的动人情景,多在无法控制、无从摆布、无法预料的中呈现。从开拍至结束,力争按事件发生的连续性与原发性表现。如此,制作美篇时,仍然感受按动快门的心跳的声音,亦和影像中返乡知青,父老乡亲一道,饱含热眼,沉醉在持续的难忘中……
上午8时56分。
从沈阳车行二个小时,前方指示牌提醒着,快要到曾经下乡的热土——辽中县满都户乡胡家屯。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ec6e3f4a535e4496.png)
离第二故乡越来越近,我们的心难以平静。四十二年前,我们曾经在这里播撒了汗水,走过了青葱岁月。
前方还是下乡时走过那条熟悉的村路。改变的是扬沙路已变成平坦的柏油路。
上午9:10,村委会
一面红旗展开,我们已回到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手持红旗的青年点点长,与镇村领导,社员温暖的双手相握。村支书与当年知青双手紧扣的一刹那,感慨之情难以言表。
一双双大手相握,一颗颗赤心相印。
四十二年从未相见,相见时依然清晰如昨,浓情如昨。
耳语,述说着那件不忘的往事。
众乡亲,又见到当年来自省城这位美丽的知青。
"大爷,我好想你呀!""孩子,我俩也一样想你呀!"此时大爷紧锁双目,想起了那件心酸的往事?
拽臂执手,双眸对视。同时喊出了对方的名子,同时绽放着开怀的笑容。
当年你俩知青,我是社员,年龄相仿,一同下田。今相见,姐妹仨情更浓。
娃娃抢过旗杆。"爷爷,我来为您打红旗。"
大娘那一双双眼晴,努力在人群中寻找着,当年青年点那些熟悉的面容。
村里男女老少倾巢出动。如同节日,欢迎来自省城里远道的亲人。
探过围墙,后赶来村民注视这墙里热烈的场面。
村委会会议室,欢迎仪式开始,知青社员一并畅想四十年前走过的难忘岁月。
台上青年点点长,饱含深情追忆着扎根胡家屯,青年点180位知青酸甜苦辣的难忘往事。
听到动情处,村支书眼框噙着难掩的泪花。
台下每一位知青,每一位社员,无不感触万千。激动的泪花同样在每个人眼眶中打转……
眼泪轻易不轻弹,只是未曾扣心扉。
欢迎仪式结束,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流淌过汗水的地方,拍摄一张合家福吧。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如今我们虽然年过花甲,两鬓添白发,但年轻的心依旧火热。
回故乡重温岁月,那洋溢着青春般笑靥我们,是不是年轻了许多。
融入舞动的队伍,跳起来!嗨起来!轻快的舞步,似回到那充满激情燃烧的岁月。
笑逐颜开的村民,扭起火热的大秧歌,表达着为胡家屯奉献过青春,撒下过汗水的知青们感激之情。
走在胡家屯村路上,听村支书畅谈村里的变化。
在村口,老知青遇到了年龄相仿的社员,感叹岁月催生满头花发。
家门口,是在等待与迎接那位知青的到访。
学生开摩托车,来接当年的知青老师去家里坐坐。
想当年,你当过村办教师。今天与二位学生相逢,师生情谊满满。
嗓音宏亮,吐字圆韵。朗诵者是当年生产大队的播音员。表演以此拉开了序幕……
从北京赶来的知青,朗诵一首《知青我们老了》,让人感受岁月的无情。
表演中,忘词了,掉链子。只好用表情博眼球,博笑声。
台下,昔日民兵连长听得如痴如醉。
是那句话,那句歌词,逗得老者合不拢嘴。
透过纱窗,屋外的老乡感受屋内的热烈氛围。
开席了!七大碟八大碗,让回乡的知青们,饱餐了一顿绿色的农家大餐。
夸张的表情,是在讲述着让人受不了的囧事,让身边的社员开怀不已。
有妇女主任,有青年点三队队长;有大队会计,有青年点知青教师……穿插相坐,留下这张暖暖的合影。
哥俩喝得微熏微醉的模样,像很可爱的大孩子。
含情脉脉,双眸中包含着温柔的深情。
三轮摩托车上,似曾当年开着拖拉机春播种,秋收割。
还会使用铁锹吗?下乡的时候,手掌磨出过血泡吗?
相见总有一别。车下乡亲同车上的知青依依挥手,惜惜送别。
依依难舍情,上车的又下来。村书记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大都退休啦,有了时间,欢迎大家常回故乡看看!
匆匆赶来的社员,要看望的知青却没有来,满脸的失望。是呀,今天回故乡的知青,还不到当时青年点知青人数四分之一。
车缓缓地启动,载满了老知青对第二故乡的眷恋,载满了胡家屯父老乡亲的无限深情……何时,我们再能踏上融入骨髓,融入血脉中的第二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