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一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就是孩子有时候想要一个东西比如玩具时,家长不同意,孩子就会开始哭闹,然后满地打滚。
这个时候,家长们是不是就开始头疼了。
虽说,我看到很多九零后的家长都喜欢用“随孩子去闹,自己在边上玩手机”之类的方式来应对这种事,最后的结果往往也都是孩子耗不过家长。
但是,这种看着成功率很高的方式真的是最好的吗?
如果不是,家长们面对满地打滚的孩子,又该怎样去做呢?
我们先来说几种错误的做法,看看你有没有踩过同样的坑。
一、当众打骂孩子
这一点最便捷,但对孩子的伤害也最大。
也许当时,孩子迫于压力站了起来,但是他们的心里已经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家长的随手所为,可能对孩子来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
二、直接离开
有些家长觉得说打孩子毕竟不好,于是就会说:你在这吧,我一个人走了。
接着便离开孩子,这时,孩子会担心家长真的抛下自己,大概率会跟上去。
这种方法看似很好,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心中会出现安全感匮乏的情况。
他们不知道父母下一秒是不是就会扔下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不受父母的喜欢等等。
三、答应孩子的请求
有时候,大庭广众之下,碍于面子或者是怕浪费时间,最后也同意了孩子的要求。
确实,跟孩子想要的东西相比,面子以及时间看着明显更加重要。
但是,这样做只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却会为未来埋下了祸根。
一两次过后,孩子也就知道了,只要哭闹打滚,家长就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所以,今天只是要个玩具或者吃得还好,明天要是要个比较贵的东西怎么办呢?
一味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最后只会害了孩子。
说完了一些错误的做法,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第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满地打滚的时候,家长们说什么大道理,孩子可能都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们可以想一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这两天说想要玩什么等等。
从而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新鲜的事物上,孩子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但是转移注意力,只能说是个短效疗法,只能管一时,属于治标不治本。
第二、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等到孩子冷静之后,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时期。
这时候家长说的话孩子是能听得进去的。
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孩子,其实你可以不生气的。因为你生气了爸爸妈妈也很难过。你要把问题说出来,不然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帮你。”
然后,就可以告诉孩子,下次如果想要哭闹之前,可以先深呼吸一下,然后告诉爸爸妈妈,他为什么生气,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我相信,当孩子听完之后,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希望家长们可以多关注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表达情绪,而不是单纯地镇压或者冷漠。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好的自信和底气去面对这个世界,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