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猫有一辆专属座驾,它们都不会讲话,却和人类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如果我是小月或者小梅,就像每个看过《龙猫》的小朋友,幻想在树洞里撞上一只毛茸茸的大可爱,趴在它柔软的肚子上做美梦,梦里我们一起飞上大树的顶端,和月亮星星比肩而立。
只一眼,便爱上了鬼屋所在的乡间——小桥流水和田野农夫。
我们长期生活在忙碌的城市中,人口密度大,交通状况差,空气质量堪忧,如此这般环境我们仍然不懈的努力要在这中间占据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当我们看到那样静谧、清澈、安详的乡间慢生活时,心里难免涌出一番滋味,我爱这样的生活,而一转身,又淹没在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我们以为,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给你最好的物质生活,让你享受不被生活所迫的自由,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以这样狭隘的思考方式去定义爱,并且将此种爱加诸于我们想要给予爱的对方身上。我想,小月的父母是相爱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一定是彼此相爱的,妈妈生病住院,小月和小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妈妈,而爸爸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把孩子们带到医院看望妈妈,然后回到乡村生活中,好好照顾两个女孩子,让妈妈放心。而孩子们对父母爱的表达也很简单啊,下雨天困得睁不开眼睛了也要在车站接没有带雨伞的爸爸,找到好吃的玉米也要第一时间想拿给生病的妈妈吃。所以,很多爱,不是一定要靠丰腴的物质堆砌起来,更多的来自内心的表达,想要看到对方,想要给对方最好的,想要陪伴在对方的身边。
可是,在看《龙猫》的时候,电影里出现的一个场景,触动了我的心弦:那是小梅第一次遇见龙猫,当她回到自己家的院子里时,她满心欢喜得告诉了姐姐和爸爸,说在树洞里遇见一只大龙猫。好像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或表达,成年人的处理方式几乎毫无例外得直接否认了孩子的表达,家长可能会说:“不要乱讲了,树洞里怎么会有龙猫!”之类的话。而在宫崎骏的电影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用心去呵护孩子的父亲形象,他不仅没有责怪和否认小梅,反而和两个孩子一起去树洞探险,最后他们虽然没有一起找到龙猫,但是爸爸却告诉小梅说——那你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好运气可以碰见龙猫呀,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又会遇见它了呢!尽管没有找到龙猫,但他们仍然开开心心得一起回家去了。
我们常常在嘲笑儿童的奇思妙想,总是以成年人的判断对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予及时的扼杀,看到孩子再也不“胡言乱语”,为此而沾沾自喜。爱是个十分宏大和宽容的形容词,它是给予,是原谅,是陪伴,也不乏责备,但绝对不应该是禁锢和封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懂事和聪明,反而完全忽略了儿童也有情绪,忘记了他们最需要快乐,如果只是一味得被迫按照家长的传统固有方式去成长,那样的不幸我们已持续千年。社会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没有人去给为人父母的开专业课、做测试,去教会他们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换个说法来讲,他们应该怎样爱孩子或者爱他人。
《龙猫》不仅仅是温暖治愈型的作品,它表现出的都是一些很平凡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就像小月和小梅的爸爸虽然不是主角,但他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整的诠释了为人父母所具有的良好的姿态和教育方式方法——保护孩子快乐的权利,多一份理解,都是对孩子满满的爱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