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沉读曾国藩家书,字字句句皆有感悟,随年岁日长,所虑之事不仅为个人喜忧,更虑及父母如何奉养,儿女如何教导,以及为师为友如何把握分寸得失。
作为一代名臣,曾国藩必有其过人之处,将其放置整个清朝末年去考量,自不敢妄言,而将其作为一个血肉老者,谨听其家书肺腑之言,真真受教匪浅。
他有军功,有政绩,三十七岁,官至二品,然其信奉盈亏之理,从不沾沾自骄,他屡屡告诫家人,要勤俭持家,不要广置田产,应时常拿一部分钱来接济穷亲旧眷,且不必声张,以免引起未得钱者的抱怨。
人常说,有钱者要学会大方施舍,否则易引起周邻嫉恨,盛者易衰,水满则溢,损减自己以利人,乃恒久之道,曾国藩深悟此理。
他兄弟几人多有成就,惟四弟读书不济,他劝慰父母,读书做官,是让父母有荣光,如今我等已官运亨通,四弟留在家中赡养老人,也是让父母欢心,各安其身就好,自此以后,四弟便在家打理一切。
得功名者而不醉心于功名,能把握进退屈伸之度,不能说其没有格局。
他在京城为官,并非一帆风顺,在京城也有诸多不得志,为官者不受重用,难免有牢骚之嫌弃,但曾国藩却开导父母说,我个人亏则家中盈,今年兄弟们一定会在科举上有起色,此缺彼补,盈亏有道嘛。
家中兄弟考功名者纷纷失意,曾国藩劝慰道,如今我步步高升,上天怎么会把所有的好事集于我们一家。
其不贪不叨,心平气静,虽只活至花甲,也是百务缠身之故,若非如此,以其心态,活至耄耋也不为多矣。
人之本性尚贪,希望名利如流水般汇成大江大河,曾国藩深知盈亏之理,看淡得失,顺其自然,反而一切顺遂。
做一件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同一件事,你我常常抱怨工作太忙琐事太多无暇读书,曾国藩却于动荡时代军政万机之中每天坚持以小楷习字作文,不然他的封封家书如何而来,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坚持,我们常常以为风云人物乃天之所降,不知他们有超越常人的意志力。
身置高位,并非如我们所想的可以呼风唤雨,一连几年缠于政务想回乡而不得,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不只是我们这些俗辈的烦恼,他也常有经济拮据无以顾家的烦恼,有愧对朋友内心惴惴之忧愁,也有诚心劝诫兄弟,兄弟却未必领情的失落。
看淡的时候,就想,人和人都一样,无论你是大国领袖还是街巷小民,快乐和忧愁的占比似乎一样,就像每逢大考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都紧张,前者怕达不到巅峰,后者则怕考不及格,高度不同,追求不同,紧张忧虑却是一样的。
曾国藩常常谆谆告诫兄弟子侄,要克勤克俭,戒骄戒傲,他说,有钱家的子弟易骄,有权家的子弟易傲,一骄一傲就败了家,他注重家族家风的训导,认为子弟不培养好,留再多诗书钱财也迟早散尽。
都说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结果早逝,曾国藩何尝不是呢,封封家书操不尽家中万般事,夜以继日理不尽朝廷千头绪,他以一人之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高山让人仰止。
了解一个人,就要倾听他的肺腑之言,看曾国藩家书是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