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弃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曾经有一段时间,这块土地上出现许多弃婴。出于什么原因有这么多弃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抛弃自己的孩子,一定有万般的无奈,无限的酸楚。
一
据报道,二十多年来,外国家庭收养了十三万多名中国弃婴,其中仅仅美国家庭在1997-2017年就收养了80162人。
八万多人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前些天,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冷暖人生播出了一档节目《Julia的中国之旅》,讲述了一位中国婴儿在美生长和回国寻亲的故事。
Julia,应该叫朱丽娅,是一位25年前被江西省贵溪县福利院收养的弃婴,在福利院时姓国,名字叫虹,贵溪县福利院收养的孩子都姓国,因为是由国家拨款抚养的。
朱丽娅很小很小时,就被一对美国夫妇沃伦、菲力普收养了,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旧金山,这对美国夫妇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已经有两个孩子,但是决定再到中国来收养一个孩子。花费巨资,费尽周折,终于把朱丽娅带到了米国。
朱丽娅的养父母并不富裕,但很爱她,她的两个哥哥待她也很友善,尽管她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种种困惑和挫折,但还是幸福地成长起来,并且考上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生活轻松、愉快,充满阳光。
成长的过程中,朱丽娅渐渐的产生许多疑问:我的生日是哪天?我的亲生父母是谁?我是哪里人?这些常人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她却不知道,夜深人静时,这些问题经常会涌上脑海,折磨着她的心灵。为了找寻这些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上了大学的朱丽娅,利用放假的时间来到中国,到养父母接走她的地方——江西省贵溪县福利院。
二十几年过去了,要追寻一个她全然无知的世界,只能讲几句磕磕巴巴中文的朱丽娅,在陪同翻译和福利院领导的帮助下,四处寻找,但收效甚微,当年带过她的福利院邹阿姨已经不在人世,即使在可能也提供不了多少线索。朱丽娅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生她的国度。
全世界有超过13万被领养到外国的中国弃婴,其中许多人长大后都在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他们并非不懂感恩,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多的困惑没有人替他们解答。应该说,收养这些弃婴的家庭(其中包括相当大比例的残疾婴儿),绝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家庭,收养婴儿是一种无私的大爱,我见过或听到过许多这样的家庭,很少有给孩子灌输仇恨的,因此孩子都能理解亲生父母的无奈和苦衷,不会记恨亲生父母。
但是遗弃孩子的亲生父母鲜有出来寻找子女的。假如要寻找是找得到的,因为从2000年开始,公安部门对每个送到福利院的孩子都采取血样,留有DNA档案,如果孩子的亲生父母想寻找遗弃甚至被拐卖的子女,只要去做一个DNA比对,通过公安机关的协助,马上可以找到,只是……
通过这个电视节目,我们欣喜的得知,有一个社会慈善组织,通过一个叫“南昌项目”的行动,在帮助这些孩子们,而且有了一定的成效,前几天有两个孩子通过南昌项目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感恩并祝福那些志愿者们!
二
这几十年来,有多少婴儿被遗弃,已经很难统计了。除了有统计被外国家庭收养的十三万多人外,国内留下了多少,是个谜,但肯定不在少数,仅在我的近亲之中,就有三个家庭收养了弃婴。前些年还有许多拐卖儿童的案件发生,随着某项政策的改变,近年来拐卖儿童的现象大为减少。
有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将这些孩子留在国内呢?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难道留不下这十三万孩子吗?
这里就要讲到一个绝大多数国人并不清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这个法律文件条文不多,篇幅不长,涉及到收养条件的只是以下短短几段话: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首先一条“无子女”,就使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无法收养孩子了,而且到福利院去领养孩子,必须缴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赞助费,对中国人是一笔巨款。以上两个条件使得中国人家庭几乎很少能够领养孩子的。
我有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在答应不透露他名字的前提下,给我讲了他收养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他和太太在朋友的邀请下去一家福利院参观。福利院的大楼很漂亮,硬件设施很好,但是婴儿房间的设施并不好。
房间不大,每个房间里六个婴儿,全是女婴,躺在稻草编的摇篮上,房间里蚊子很多,婴儿们身上被叮得一个包一个包的,他和太太注意到了,有一个婴儿看到他们进去后就翘起上半身,这个婴儿很瘦弱,睁着圆圆的大眼晴看他们,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太太走过去想抱,发现婴儿是被一条带子绑在摇篮上,而摇篮中间有一个拳头大的洞,屎尿都从洞里下去,流入一个木桶,就不用把屎把尿了。
他和太太又怜又爱,就找来院长想领养这个婴儿,通过朋友同当地相关领导与福利院上级机关的交涉,只交了四万元的赞助费(不打收据),抱回了这个四个多月大的婴儿。
离开福利院后,去商场购买了童车、奶粉、纸尿裤和衣服、被子等婴儿用品,顺便称了一下体重,只有八斤多一点,也就是说,在福利院里养了四五个月,与初生婴儿的体重差不多。出了超市,友人请吃饭,朋友的太太找酒店要了温水冲奶粉喂婴儿,可是左塞右塞婴儿就是不吃。后来友人提醒了一句,这个孩子可能从来没有吃过奶粉,你买点米糊试试?朋友的太太赶忙冲到超市买了米糊冲了喂她,果然如饿狼一样急不可耐的大口吮吸,不一会儿功夫一瓶吃得精光,天啊,米糊只能是婴儿一种辅助的食品,竟然成为了主粮!后来采取米糊掺奶粉的办法,逐步增加奶粉让她改为吃奶粉,才有了充足的营养长身体,这是后话。
当天晚上将婴儿放在童车上睡,朋友夫妻两个由于白天的劳顿疲惫,马上睡着了,一觉醒来才觉得童车上孩子很容易滚下来,赶紧看孩子,可这孩子一个晚上躺着居然一动没动,原来她从出生就被习惯被绑在摇篮上,已经不会翻身滚动了,泪奔……
后来的故事很冗长乏味,从落户口,到建立防疫档案,上幼儿园、小学,都是一段段充满辛酸、苦涩、难以言表的过程,为了这个孩子,朋友夫妻俩做出了很多牺牲,经历了许多艰辛,孩子毕竟渐渐长大,也算是安慰,本来这就是一个爱心🧡故事,假如没有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的话……
朋友的儿子也结婚生子了,生下第一个孩子,接着又有了第二胎,朋友高高兴兴的去为儿子办准生证。办事人员告诉他,你儿子不符合生二胎的条件,不能办准生证,朋友当时就懵了:“不是可以双独二胎吗?我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呀?”
办事人员说,“你收养了一个孩子,你儿子就丧失了独生子女的资格”。
“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呀,也没有见过相关的文件和宣传,说是收养了孩子就失去独生子女资格?”
“今天不就告诉你了吗”?
“可是媳妇已经怀孕了。”
“可以堕胎呀。”
朋友去找了计生委主任,主任告诉他,如果要生,必须处以儿子年收入的三到八倍罚款。朋友问:“儿子正在待业,没有收入”,主任告诉他:“没有收入的按照当地居民平均收入的三到八倍处罚”。朋友问:“那要罚多少?”计生委主任查了一下,告诉他,你户口所在区是全市中心城区,去年人均收入八万多,必须罚款八倍即六十到七十万,计生委主任说:“你这属于情节严重,必须罚八倍”。
“为什么呢?”
“因为你明明知道不符合政策还要生下来,如果你不来问我,还可以酌情减少”。
“不可以通融?我是因为献爱心才会违反这个规定?”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具有一票否决权,谁敢违反这个国策?”
朋友正在心中思忖能不能筹措到六十到七十万罚款,计生委主任又说:“还不止罚款,领导干部明知自己子女超计划生育,不制止的,必须免除领导职务”……
为了献上爱心❤️,抚养一个可怜的孩子,竟然要通过堕胎来扼杀自己的亲骨肉?……
无语……我们的有些政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堵死国人收养弃婴的途径。
三
朋友告诉我,这个悲剧没有发生,因为在要定下堕胎决心的这个关键时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放开二胎的正确决定。党的十八大以后,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仅仅计划生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后,听民政部门的朋友说,各地弃婴的现象已大幅减少。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舍得丢弃自己的亲生骨肉呢?
但是,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弃婴的故事还在延续。据资料记载,美国和西欧基督教会在中国收养弃婴,已经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了,在满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由于贫穷和饥饿,有不少父母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子女,基督教会在各地设有育婴堂,收养了许多弃婴,然后又转送给国内或国外富裕的家庭抚养。
1938年,当日寇敌蹄即将蹂躏到山西省阳泉县时,女传教士艾伟德带领、庇护100余名中国孤儿逃离危险的地区,历经艰辛辗转一千余里,安全抵达陕西省扶风县,全程走完一个孩子也没有落下。战后这个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六福客栈》,英格丽褒曼饰演艾伟德,感人的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解放后,外国教会退出中国,这项工作就由各级政府建立的福利院承担起来。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力度的增强,弃婴又有增加,也有许多人将超生的子女冒充弃婴来收养,为了堵塞这个漏洞,在收养方面的政策强度也逐渐增强,造成只能将弃婴送往国外这一现象的出现。弃婴送往国外还有一个诱因,就是每个孩子可以收取二到三万美元,甚至更多的抚养费,在上个世纪及本世纪初,极少有具备这么大财力的中国家庭,有些民政部门会产生创收的动力。
贵溪县的一位大叔,当年超生一个女婴,为了避免处罚,想出一个计策,将婴儿放在民政部门门口,引起行人的关注,然后由他大哥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即将上班时拣去,让行人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作证是拣到的,再抱回来抚养。
计划很周密,可是百密一疏,当天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提早上班,马上把孩子抱进去,大叔的大哥赶到时,只看到背影。他回到家放声大哭,大叔的妈妈赶紧出马,冲进民政部门硬把孩子抱了回来。派出所的民警就找上门来,斥责他们去抢婴儿,妈妈哭着说想收养这个孩子,民警说收养也要有手续,政府收的孩子,你想抢就能抢的吗?先送回去!
孩子送回去了,接下来就跑收养的手续,可是不久福利院的人告诉他们,别费劲了,孩子马上要送到美国去。大叔一家又赶到福利院,愿意花5000块钱收养这个孩子,请求他们换个孩子送去,这在上个世纪末是一笔巨款。可是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们,孩子的手纹脚纹都做了送到美国,不可能换人了。眼泪只能吞进肚子,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远渡重洋而去……
据相关资料显示,送到美国的婴儿,也有极少数受到虐待甚至性侵的,但是绝大多数,在他们养父母及家庭的悉心照料下,都健康的成长起来,许多有残疾的婴儿,由于美国更好的医疗条件而得到治疗和改善。虽然他们生活在异国他乡,生长在不同种族文化的家庭,但大多数都受到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在美国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民族是个感恩的民族,中美两国无论有多少恩怨,在抚养这些婴儿的问题上,这些善待中国婴儿的美国家庭,是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感恩不尽的,任何泼向这些家庭的污水都是不道德的。应该提到的是,世界各国通过正规渠道收养了13万中国婴幼儿的家庭,绝大多数是基督教信仰的白人家庭,同属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或台湾极少有收养外国婴儿的。
圣经说:“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那些收养中国弃婴的美国家庭,因敬畏上帝而敬畏生命,因敬畏生命而不愿放弃上帝所造的每一条生命,即使远隔重洋,他们也要到中国来,即使倾尽所有,他们也要把遗弃的孩子带回家。
当我们看着这些幼小的生命,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我们的心脏感到颤栗!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稚嫩的眼睛,象天使一样看着我们,看着这个混浊的世界。为什么我们十四亿人口的民族无法张开双臂将她们紧紧的护在怀里呢?我们为她们做过什么?我们敢说不亏欠她们吗?这一双双眼睛在拷问我们,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朋友告诉我,他抚养这个孩子,不图回报。说的也是,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能够有成就的时候,朋友也该八十多岁,大概率的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朋友的夫妻俩非常疼爱这个孩子,让她上最好的幼儿园,读最好的小学,带着她学钢琴,学主持人,学画画,学英语。最好吃的给他吃,朋友生活极节俭,每天早上吃一块钱的馒头,中午四块钱的面条或者八块钱一份的快餐,晚上孩子吃完饭后再吃剩下来的饭菜,省下钱来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他们教她学会感恩,学会爱。朋友夫妻俩还有一个愿望,今后一定要送她到美国去读大学,为了这个目标,更要省吃俭用,把钱存下来。退休后又找一份工作,去努力挣钱。朋友的太太还专门为她买了香港的保险,为的是今后的保障。当然,宝宝的哥哥姐姐都很疼爱她,朋友告诉我,假如他坚持不到那一天,她的哥哥马上就会顶上来。
人的生命有定数,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但是,爱必须要传递,一代代传递下去。
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爱,能够穿越时空,穿透种族的隔阂,刺穿信仰的樊篱,穿透一切阻隔,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