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匆匆扫读了一遍《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作者以小说笔体,例举了福特二世,本田宗一郎,艾科卡,卢茨,皮耶希,金海姆,外加一个第七人赖策耳。想起之前读过的《谁搞垮了美国汽车业》,回顾汽车业130年风云激荡,英雄与魔王的对决,坚守与背叛的交织,掩卷遐思,传奇震撼。
一,从萨伊定律到品类战略
品类战略说产品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智,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从需求侧改革,了解调查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二是聚焦,以品质为根本,从供给侧改革,通过过硬的质量和聚焦细分市场,创造消费者的心智,制造需求。总之就是要紧紧围绕着消费者。现在看貌似无奇天经地义的市场营销手段实际上都是近半个世纪的产物。七八十年前市场还不是由需求侧主导的。由于战后罹难,经济凋敝,物资奇缺,几乎生产什么都能卖出去,根本不需要去花时间营销,厂家需要做的就是生产生产再生产,因此诞生了流水线,造就了福特。本田,福特,克莱斯勒当时就没有独立的营销部门,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生产环节,所以福特一世,本田宗一郎都不需要MBA学历,完全是技工出身,且当了老板以后依然泡在车间里研究生产。再早一两百年经济学里有一个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aggregate production necessarily creates an equal quantity of aggregate demand.)当时工业革命刚结束,百业待兴,方兴未艾,总需求几乎无穷大,人们从来不用担心买不出去的问题。因此,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市场在不断的由供给侧向需求侧倾斜,在调整,直到均衡。
二,百年沉浮,英雄辈出
汽车行业历经一百三四十年的起起伏伏,产业整合,公司倒闭,司空常见。因此,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一汽海马目前所经历的困境。危难之际需要英雄,克莱斯勒有艾科卡救世主,福特有福特二世力挽狂澜,宝马有金海姆扶大厦于将倾,在历史决定时刻,这些英雄的眼界,气度,手段,魅力展现无疑,危机为他们提供了平台,他们是炫美的舞者。救世主一定是在财务制度,成本控制,人员管理,产品把握等等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的,只是具体方式方法可能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具体规定。但是我最钦佩的是他们的眼界,国际化的全球视野。五十年前,在电视刚刚兴起,尚未普及,对外界咨询获得途径极其有限的大背景下,宝马当时连德国公司都算不上,最多是巴伐利亚的公司,相当于当年海南马自达,甚至只是一个乡镇企业。本田刚刚造出CCAC发动机,摩托车制造商还没有完全转型成车企,相当于力帆。克莱斯勒濒临破产,基本财政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不管现实有多不理想,多么干瘪,传奇们早在当时就看到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连誓不在美国生产的大众也抵御不了新兴经济体巨大需求的诱惑,布局北美。本田一马当先,一款思域如鲶鱼一样搅进美国。同时美国公司也在欧洲纷纷建立分部。在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就能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三,抱一守中,独立公司
成就一个车企或者拯救一个车企不需要,也没有先例是该企业产品全面开花,款款爆红,只需要一个拳头产品,就能经天济世,力挽狂澜。拯救大众的甲壳虫,成就本田的思域,拯救克莱斯勒的K型车等等。从历史上看,车企整合有集中资源,产业洗牌的优势,但是金融危机过后,通用,克莱斯勒纷纷破产,福特也摇摇欲坠,而独立公司宝马,保时捷却成就了利润率最高的公司。守住自己而不贪大求全,危机过后,依然屹立不倒。一是拳头产品,二是企业本真。
四,棱角分明,窃国者侯
英雄有颂歌,但英雄不是,不可能是,也不需要是完人。他们有个人独特的风格,有鲜明的棱角。领导不是圣贤。圣贤都是放在庙堂里供奉的。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艾科卡跟福特二世不欢而散,克莱斯勒一山不容二虎,一本传奇就是一部斗争史。因为天才都有洞见,都有性格,都要掌权并迷恋权力。只有平庸才会追随。他们中也有不光彩的,正如伟大导师马克思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在法律的容忍下,他们带领着企业引领着世界汽车的风向,就结果而言,他们就是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