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94913/81b0dd884fe47f40.jpg)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身体条件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会有差别这么大的人生体验呢?
比如在学校,都是很聪明灵利的孩子,可是有的人可以成为学霸,有的人却自认为是学习的失败者。甚至一生都不曾改变自卑的态度——很聪明,就是不肯读书。又比如进入社会,学习的方式更多样化,而学习效果的衡量更加直接。你学习某种技能能力强,或者你能掌握好几种技能,你就可以过得更好,甚至是逆袭的人生。我认为,撇开其他不公平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学会利用大脑机能的特性,再学习。
有一个加拿大人叫斯科特.杨,他读高中时,几乎课下不学习,毕业的时候是全班第二名。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学习不到两个小时,但是四年来,他的GPA总在A和A+之间。最神奇的是他只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年33门课程。他总结他的学习方法体系叫整体性学习法。
我还知道一个中国90后叫沈冰——猫姐,她就通过不停的写作从一个普通职员,几年之内就能年收入百万,又是开课、又是出书、又是开新媒体公司当老板。她在一年之内完成了12个系列课输出,签约2本新书、取得了亚洲色彩认证证书等。
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斯科特.杨有一个整体性学习法,而猫姐在讲诉如何写出更震撼人心的文章的诀窍时,我发现这两者有共通之处。就是找到了最契合大脑学习的方法。比喻、图像、讲故事、和自己熟悉知识体系的联结。
1、感官刺激,调动所有感官。学习条件反射原理,就想象自己只要看到杨梅,就会流口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4913/ba71d8481712255d.jpg)
2、细节描写,多用具象名词。上小学时,很多同学会把“武”字上多写一撇。老师就告诉我们“《水浒传》里有一个叫武松的,是一个打虎英雄,也是一个除暴安良的侠客。他就是姓这个”武“字。你要是在上面多这么一撇,不就相当于把武松的腿砍掉了吗?”我听了这个描述,一写到这个字,就想起老师的话,再也没写错过这个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4913/e68f6b27964a56d2.jpg)
3、比喻加图像化。在学习电脑编程时,程序语言经常遇到“变量”的概念,变量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并且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你可以把变量想象成不同的拥有不同瓶口的罐子。然后其他的知识将在此基础进行联系和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4913/76735854995ba195.jpg)
4、将用户代入场景说服。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5、将枯燥的信息陈列、变成故事。说卤化物比惰性气体少一个电子,就说卤化物和惰性气体在元素周期表上是邻居,它们住得靠得很近。
6、结果说服法。斯科特.杨用整体性学习法成为学霸,你采用他的方法,学习效果一定改善。
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相联系,你可以更容易理解,记得更牢,如果是两个学科体系联系起来学习,就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