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论史上第一文人,那么估计非苏子瞻莫属。散文、诗歌、宋词、书、画莫不精擅。一词赤壁怀古,淘尽千古英雄人物;一论留候,必有过人之节。
在小时候,我就会想,为何苏轼如此厉害?想必苏轼必然有过目不忘本领吧。
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苏轼到底有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我却知道了,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苏轼靠的是他特殊做学问方法,而非过目不忘的强记能力。
八面受敌法
苏轼的做学问之法叫做八面受敌法。
所谓的八面受敌法,用苏轼的原话说:每书作多次阅读,每次阅读只专注研究一个主题。
苏轼说:他在读《汉书》的时候,将自己想研究内容分门别类为以下主题: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他每次只读和其中某个主题相关的内容。几遍过后,就可以将《汉书》读尽读透。
深刻理解
那么这样的做学问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最最根本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而不是囫囵吞枣,不知个中三味。
这是因为,一本书就像是一座百货商场,内容太多。因此,想要一次阅读就将如此繁多的知识吸收消化,这明显非人力所能及,哪怕是苏轼也做不到。当然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比苏轼厉害,可以去尝试一下。
故而,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一次只专注于研究一个主题。当每个主题都研究清楚后,再将所有主题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
如果学成,就能像苏轼所说的:八面受敌,沛然应之而莫御,与慕涉猎者截然不同。
这种学习方法,也是我平日学习的基本方法。
从信息到能力
苏轼能有此成就,也多有归功于其八面受敌之法。
像过目不完这种事情,小道儿,不足挂齿。
诚如郑板桥所说:以过目成诵而能,最不济事。心里匆匆茫茫,蜻蜓点水的看过去,然后强记下来,实际上没有对所记有多么深刻理解。就像是看美景一样, 一看即过,于己有何益处?
过目成诵,不过是记下了很多信息而已。殊不知,有信息不代表有知识,有知识不代表有思想,有思想不代表有能力,有能力不代表能解决问题,中间还差个态度呢!
而苏轼的八面受敌法便是让我们通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从信息中提炼知识,从知识中升华思想,从思想中内化能力。
故以过目成诵而能的虞世南、张方平,有何佳作,世人又有几人记得?但世间之大,何人不识苏子瞻?
建议
运用八面受敌法建议:
第一,可以将书快速浏览一遍,大体知道书中内容分布;
第二,划分不同主题,后面每次只读一个主题;
第三,当每个主题内容都融会贯通后,将主题连接在一起,成为一张知识地图;
第四,也可以将八面受敌法运用到同时阅读多本书上。例如:如果要研究写作中修辞手法这个主题,就可以看诸多写作书,每次只看其中关于修辞手法的内容,最后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认知。
希望苏轼的方法也能帮到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八面受敌,沛然莫之能御,成功攻占知识堡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