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1000字
无声告白/爱是桎梏,爱亦是救赎

无声告白/爱是桎梏,爱亦是救赎

作者: 与之何殇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22:10 被阅读0次

    文/与之何殇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我读完《无声告白》之后,被书的封皮戳中的最深刻的一句话。

    桎梏还是自由

    但是,从书中表达的意思来说,没有错。书中的玛丽琳从小被母亲教导,让她做一个会取悦男人的全职太太,嫁一个好男人。

    这是玛丽琳妈妈的梦想,因为女人独自一人生活,实在太过艰难,依附于男人平平稳稳的过一生未必不是好事。

    她背负着这个期待,自己的大学梦也因怀孕中断。她最终没有活成母亲期待的样子,也没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孤独

    然后就是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把自己未竟的梦想——当一个医生,强加到自己的大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为了不让母亲失望离家,于是假装很喜欢母亲的安排,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无法忍受母亲的控制,内心痛苦纠结,坠湖而死。

    活着,有的时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期待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父辈在出于为自己的子女谋取一份体面的生活,有基本的生存条件下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他们知道人生是一条怎么样的道路,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选择,或许专断,但是却是用尽一生的力气而得到的血淋淋的教训。

    我突然想起,一部之前票房很高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我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有很深刻的的体会,有时候,父母对于子女存在的寄托,未必不是好事,那或许是,在浮世挣扎的他们,看尽了世间的种种的不公与歧视,给予孩子们最好的精神灯塔。

    电影

    电影中的父亲,国家级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为国争光的理想,他渴望生个男孩继承自己夙愿,却鬼使神差的连续生了四个女儿,一次偶然机会发现自己女儿有运动天赋和基因优势。

    于是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对女儿进行地狱式的训练,最终培养出在国际竞赛为印度夺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的女摔跤运动员。

    对,短短的几个字就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容,但是为什么同样是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结果却是如此的不同。

    选择的权利多了,人生或许就会多了重重的阻碍。

    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

    关键词,美国,混血家庭,父母无限的厚望。这些在我看来就组成了一种拥有选择的机会。反观《摔跤吧!爸爸》,父亲迫于生计,放弃摔跤。而在印度社会,女性的地位并不高,相夫教子是本分,嫁人是归宿,梦想是什么,没有人会去在意,女性实际上只是生活的底层,充满了桎梏。

    但是,如果孩子成为冠军意味着什么,实现父亲的梦想?是,从某一方面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实际上,我觉得,父亲是给与了孩子们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自己想生活的城市,甚至于选择自己想嫁的人,以及最后最重要是的,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者可以成为医生,可以成为护士,可以成为家庭主妇,可以周游世界,但是却在父母的期望下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但是后者本来在仅有的唯一选择上,反而获得了与人生抗衡的实力。

    父母的良苦用心应该是引导,而不应该是扼杀。

    人们常说父母与子女最大矛盾在于,父辈的经验对于子女这一代而言,是失效的,过去的经验或许在当下并不奏效。

    我们常常用这一点来宽恕自己不听父母的话,却几乎不曾理解父母,恰恰正是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面对自己孩子时,是如此真切的无奈和揪心。

    恰恰是因为过去的经验毫无价值,所以,父辈才如此马不停蹄的渴望守好自己的子女。

    莉迪亚终其一生,她都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坚定有力地叫嚣:医生、医生、医生但是却不问子女在人生漫漫旅程中遇见的各种风景,只是驱鞭让他们奔向自己的梦想,结果却是孩子无尽的痛苦的与折磨。

    但是《摔跤吧,爸爸》中,虽然前期的父亲近乎暴君,但是后来,他也是一位人生路上很好的老师。父爱,深沉如大海,但是这位父亲却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指导,以及让他们看到,凭借努力得到的生活的馈赠,究竟有多么幸福。

    两种父母,得到的却是两种结果。

    只叹爱是桎梏,爱亦是救赎。只是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爱是桎梏,爱亦是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bo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