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如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有和无产生于相互对立,难和易形成于相互对应。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和后出现于相互对比。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不主张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倡导言语教化,随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1895/919c2602e2187e0e.jpg)
【个人理解】
1.觉察分别心,处无为之事
世间万物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美与丑、好与坏,是人们人为定义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然后用相应的标准去衡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修行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觉察分别心,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万事万物,顺应天地法则来思考和做事。
2.减少攀比心,人生最好是小满
美丑、好坏、有无都是相对而言。正如人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减少攀比心,毕竟我们永远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所有时间里赢过所有人。如果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跑道,
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明白世事无常,接受月的阴晴圆缺,接纳人的悲欢离合,在“无”中体验“有”的丰盈,在“有”中觉察“无”的本质。练武之人,往往死于武艺高强。因优点而骄傲,优点反而会害了自己。
3.万物之间的整体性、互补性与和谐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非常喜欢这段文字,将类似的意思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非常富有变化。这段话中,包含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整体性,长短高下彼此的互补性,以及音声相和的和谐性。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母子之间相互依赖,因为有儿女所以人成为了父母,因为有父母,儿女得以出生。不同的个体组成一个群体后,该群体就有了团队的共同点和整体性。亲密的朋友、和谐的夫妻,性格上要么互补,相互弥补对方的缺失,形成完整的圆;要么同频,双方处于一种投射性认同的和谐关系。
4.保持谦卑和空杯心态
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读起来有点绕,不过非常有深度。随万物生长而不限制,孕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依赖,建立功劳而不居功。
所有的成果都是过去式,当下保持谦卑,保持空杯,才能不断成长。不居功,也就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真正的道家是积极的,向上的,热情的,同时又是飘逸,潇洒而自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