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会说某某太敏感了,下意识就会给那个人投来异样的眼光。特别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如果一方的性格出现过度的敏感,势必会造成双方的交流陷入困境。
不管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职场里,人们对敏感的特质都持有一种糟糕的感觉。那么,拥有敏感特质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呢?我们该如何接纳自己的敏感与感受,与他人和平共处呢?
在德国高度敏感性研究专家卡特琳·佐斯特所著的《恰到好处的敏感》这本书里,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来自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敏感是人性中的一种特质,它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关注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要想让敏感的特质更好地融合在我们的个性中,且拥有源源不断以及持久的力量,我们就必须要感受、共情、坦然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缺点,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敏感与感受,以便能够更好地和自己、他人和平共处。”
01 倾听内心的声音
这本书的作者卡特琳·佐斯特指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能使我们强大,给予我们方向。直觉使我们知晓,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认识的提高,再配合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声音会成为一种越来越值得依靠的工具,能够在我们有新的经历和体验时帮助我们。”
比如,在一件事情上拿捏不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做出判断。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种很唐突的想法,对于习惯于相信理性分析的你,肯定很难接受所谓的直觉。
但有时候,我们却不能忽视直觉的力量。特别是当你被自己的思想困住时,直觉可以给你指引,而且直觉比头脑更快。
书中提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好久没联系的客户,因为作者的一时兴起,当即决定给那位客户写了一封邮件。结果第二天出乎意料,收到客户的回信,并且答应了面谈的时间。这也给作者争取到再次联系客户的机会。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计划越来越频繁地被打乱。如果我们只是专注于计划,没有过多地思考,那么直觉也就无法在工作中给以你任何目标明确的冲动,也无法在遇到不可预见的干扰时给以你方向。
因此,在重要的时刻,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内心的声音,它往往能够给你在生活或工作上带来一些指引。
02选择宽恕,改变人生信条。
阿德勒曾说,”人际关系的不顺利,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而首先要做到的则是自我接纳。”
但现实是,我们很难做到接纳自己。有时候明明想认可自己,但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
书中指出,“之所以抗拒内心的想法,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或他人的人生信条阻碍了我们的发展。而家庭的印记以及社会的是非观、正义观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要想接纳自己,做到与他人和平相处,我们要试着宽恕自己以及宽恕他人,改变人生信条。
比如,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把父母那一辈的人生信条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父母那一辈的信念往往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所偏差。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坚守,那么就有可能陷入自我的批评中,而不能容忍自己的敏感诉求。
因此,作者对此提到了几点建议:(1)通过自省的方式,重新审视当下的人生信条,并根据自身的因素来做出调整。在练习的过程中,你需要安静、充裕的时间,还需要准备好与过往经历、目标和愿望进行碰撞(尤其在情感方面)。
(2)远离主流媒体的地方,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关注的是什么,并依靠你的经历和信念,明智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条。
03 学会有效共情
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做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无疑是与他人共情的能力,这种力量描述了我们的社会性能力,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许多争纷或矛盾往往就是在这种力量下得以解决。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会有效共情呢?作者指出,“共情不等于同情心。我们可以通过共情训练提升我们自身的抗压能力。当然,共情也需要和合作意识相结合。它意味着采取情感上的适当立场,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尊重自然的内心平衡出发,为重要的事情挺身而出。同时,共情也要在正确的地方设置界限,不要让某个人或某件事霸占我们,以保持内心的清明。”
书中也列出了关于训练共情的步骤,比如,当你遇到无法立即对方的情况,请先停下来,按照下列步骤做:
(1)避免快速做出评判、挑起争论。
(2)往后退一步,跳出当局者迷的怪圈,你就会发现,双方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3)谁能打动你,你知道答案的,那就是你自己。但谁能打动他人呢?你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吗?你知道他的感受吗?你了解他的背景吗?你知道他经历过什么吗?与你有关吗?
(4)与对方进行对话,弄清楚他的动机。他为什么那么说?他为什么那么做?出于何种原因?
(5)牢牢记住对话的目的。目的不在于探究谁是对的,而在于相互理解,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走出竞争,走向合作。
作者建议我们要反复练习以上步骤,最好从有好感的人开始。如果效果好,我们就可以选择下一个难度等级。跟着直觉走,拿出勇气,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对自己和对方太过较真。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为了使共情恢复到健康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原谅曾伤害过我们的人,修正我们对他们所做出的评判。同时,你也要及时修正对自己的评判,原谅自己、关注自己。
04 写在结尾
有人说,“敏感就像一个指路牌,指点并且启发我们如何生活”。
如果此时的你正因高度敏感而备受煎熬,那么我建议你可以好好地看完这本书,你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相关的启发和实践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