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是快乐还是悲伤,取决于你在哪里结束你的故事。
--- 演员,导演,编剧奥逊·威尔斯
惰性深沉如我,居然能在两天之内把这本书看完,实属不易。这果然验证了《时机管理》的理念之一,time is everything - 恰好处在一个需要一些指导思想的时机,进食速度自然快一些。
一天24小时,或清醒专注,或亢奋躁动,或心慵意懒, 如潮汐一般,大部分人在短短一天里的情绪都是起伏波动的曲线。只要不是处于大起大落的人生阶段, 大体上我们的情绪起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丹尼尔 · 平克认为,认真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模式并善于利用,是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例如,在高度警觉的上午,集中注意力执行思路已然清晰的解决方案,有些昏昏欲睡的下午,则不妨做些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 - 灵感悖论(inspiration paradox),当人的脑力不在最优状态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反而是最鼎盛的。在这点上,我颇有同感。上午工作,较之其他时间段,都更为高效。但我常常把工作谈话安排在午后,甚至临近下班时,我的本意是先让同事把重要的工作做完,再来进行谈话会减少一些压迫感。或许我应该改变方式,尝试上午谈话,正如书中说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三种鸟,清醒的脑袋对清醒的脑袋,彼此都会积极理智一些?
丹尼尔 · 平克在书中提到不少术语,拖带现象(entrainment), 日重现法(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DRM), 灵感悖论”(inspiration paradox), 大五人格, 习惯化(habituation), 新起点效应 Fresh start effect, 呃-哦效应”(uh-oh effect), 快速完成效应”(fast finish effect),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不过他也给出了不少易于操作的方法,例如“如何发现你的日常模式:三步法”,进阶版本,正常心理状态下,一个星期的数据应该足够参考了。以及关于“好好休息”的5个指导性原则, 我尤为赞同“彻底放空比思绪万千有效”。坚持同一项任务太长时间,会卡壳,会进入死胡同,会钻牛角尖,从而忘了初衷,适时地停下来,抽离一步,做点其他事情,会让脑瓜子清醒一些,再次投入任务时,会有一种重新满血的活力感。
管理好“一天”了,那么,如何利用时机,管理“一生”呢?怎样给自己觅取一个全新的开端? 假如出师不利,又如何选择一个东山再起的时机? 在处理工作事宜和生活抉择的时候,是该抢先一步,占得先机,还是按兵不动,伺机而行? 这些在书中都有阐述和论证。丹尼尔 · 平克给出的例子,有的虽然显得泛泛,甚至像是为了凑数字, 但至少传达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 不同时机的切入,直接影响甚至预示着结局。
分析中年危机的部分,应该宽慰了不少人,当然也包括我,总算找到背锅的了,可怕的中年低潮说不定是一种生物学而非社会学现象,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而非对环境的可塑性反应呢,就和生老病死一样,人人机会均等,只不过对有些人来说,它是”危机“,对有些人来说,只是”松懈“。我对自己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必然会遇到的人生低潮期尚无完美的应对之策,但书里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把一丝悲伤添加到一个快乐时刻会升华那个时刻,而不是削弱它”, 低潮丰满了人生么? 这让我想起来一段台词:
- I thought our story is epic, spanning years and continents, lives ruined, bloodshed.
- Ruined lives, bloodshed? You really think a relationship should be that hard?
- No one writes about the ones that come easy.
时时刻刻都是Timing, 我写这些文章的这一分一秒,也是为了一个目标,而管理这一个timing呢。
By 丹尼尔 · 平克 (Daniel H.Pin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