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故事的开始,因为故事已经结束了...
01
Q: 你有在最好的时机,入手几套房吗?
小海:没有,所以我走了
小海,是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那年就留在了北京,到现在已经工作生活了15年了。
2003年,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二环边上的雍和家园8000+,西北二环的远洋10000+,崇文门新世界附近的小户型10000+。
我们大家都记得,新世界的那个楼盘,户型是37平米,总价38万左右,都快签合同了,他却犹豫了没卖。
当然,从现在马后炮的眼光来看,这就是找抽。
但是在2003年,1万1平即便在北京,也不是说买就买的。当时很多人认为,那个时候的房价高出工资这么多倍,不正常,一定会降。
此外,那个时候《富爸爸穷爸爸》这种书流行。书里一口咬定,贷款买房是负债,不是投资。于是刚大学毕业的小海信了这……只是,翻译者忘了说,那是在房地产市场相对成型的美国,不是2003年的北京。
在当时,谁会想到,房价会涨到后来这样,即便西北五环外也是10万+呢?
回想当年的房价,通县2000,回龙观4000,当时买个三、五套,现在还用工作吗?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那美好不敢想……
那时小海还年轻,也追求时髦,觉得房子投入太大,而且那个时候房租便宜,在工资里所占比例不大,对买房的问题并未觉得迫在眉睫。而年轻人买车,无论在那时在现在,都是一件很时髦对人诱惑力很大的事,于是乎他贷款买了车,还了5年贷款……
也许你会说,他这是自作自受,但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有几个可以预知未来的呢?
事业上,小海并没有特别的奇遇,基本上算是平稳中求前进。
最初从事线下的业务,在他入行时,这个行业很风光,薪资高、客户邀请外出旅游机会多、接触面广、职位体面,而小海对工作内容也特别喜欢,在那时已经是如鱼得水。
那时,他开着车,无忧无虑,和各种妹子混在一起,成了我们众人艳羡的对象……
到了2000年代中,因为互联网大潮的兴起,线下业务不行了,小海也经历了一次小换行(业务从线下转为线上),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公司——杰克马公司,干了6年。
这段时间虽然不如最初线下那么风光,但也还是过得去。
这个时候,房价已是涨了又涨,翻了又翻,他终于意识到,不能再等了。
如果没有职场奇遇、灰色收入、或是做生意什么的,拿工资挣钱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的速度。
勉强凑了点钱,小海在北京的偏远地区买了套房,从此每天背上了沉重的贷款……
02
Q: 你是职场上第二个马化腾吗?
小海:不是,所以我走了
相信在大公司干过的人都知道,大公司一个部门、一个人负责的事,说好听点,非常专业,因为分工太细;说难听点,就是只干那一小块事。
对自己稍微有点要求的人,时间一长会觉得提升空间不大。
恰逢那时,互联网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版兴起,于是小海跳出了杰克马公司这个稳定舒适的地方,毅然决然进入了初创公司的大坑。
让小海没想到的是,在初创公司,很多人不是互联网出身、可能因为遇到行业瓶颈不得不转向互联网、可能是凑热闹,更有甚者,还有许多异想天开的创业者……
这些人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行内人偏差是很大的,这些认知包括:
互联网是个开放的世界,东西放上去,就有人来看!
一个网站一个人做就行了,从产品到技术到运营...
哦,什么是产品?
广点通是神马?可以吃吗?
光是统一认知和沟通,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小海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不过,困难是困难,那段时间他也算熬过来了。
现在的小海和他老婆加一起,月入5万左右,在北京算是普通家庭吧。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就是不成功,确实,我相信只要努力,你一定能成为第二个马化腾的。
03
Q: 你能做到为了北京户口,放弃真爱吗?
小海:做不到,所以我走了
有很多人来了北京之后,择偶条件之一就是本地户口。
我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对,恰恰相反,如果能有合适的,以后在北京生活至少能轻松一些。
可是,小海是一个对爱情不将就的人。
在年轻时的那几年,原本也有几个北京姑娘对小海表示过好感,但是小海都一一婉拒了。
原籍江苏的小海,和一个成都姑娘恋爱,并且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老婆同样也是选择了不将就的爱情。
04
Q: 养娃后,你的收入跟得上消费节奏吗?
小海:跟不上,所以我走了
2012年,小海的孩子诞生了。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担心着一个问题,当时毕业找的公司并没有解决户口问题。
孩子以后上学、高考怎么办?
好在小海也算是有房一族,孩子可以上附近公立幼儿园。
可是经过小海调查,由于家住北京比较偏远的地区,家附近这所公立幼儿园各方面条件不太好。
于是在2015年,小海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在离家更远的位置寻了一所条件较好的国际幼儿园。
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是小海夫妇每天都过得很辛苦。房贷、养车、孩子上学……,每笔都是庞大的开支,虽然不能说是月光族,但也相去不远。
小海觉得现在自己和老婆不敢生病,万一生点病住个院,那家庭就难以承受。
另外,孩子未来怎么上学也是个问题,即便拿到北京的公主居住证,也无法参加高考。
所以只有两条路:一是回老家高考,二是一直读国际学校,高中毕业出国。
小海计划:孩子读完小学,就回老家上初中,回去太晚,高考会很难。
2018年春节,小海和老婆一起回了趟他老婆的老家——成都,他惊奇地发现,当地发展得其实也不错,也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
回北京之后,小海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越想越觉得不值,现在这么拼死拼活,每月还过得紧巴巴,所为何来?难道就是为了银行打工吗?
于是他就和老婆商量,正好孩子幼儿园毕业了,马上要升入学前班。原本打算初中再回老家,现在看来可以立刻跟老婆去成都。
他这个想法,和他老婆一拍即合。
5月底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小海的微信,他说自己马上就去成都了。
后来的小海……
后来,我在朋友圈看小海发了新房的照片,很温馨。
我知道,他过得很好。
在那些自媒体鼓吹死也要留在北京人、或是每天发不努力何必来京的房地产中介眼里,小海的结局可能会受鄙视。
但在我看来,小海的结局是很美满的,家庭和孩子才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也许会心的你,看法也和我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