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快乐,提到中秋就想到月亮,想到月亮就想到月亮的诗歌。
毕竟我们是一个诗歌的过度。
我觉得写月亮最好的现代诗人是金庸,老爷子在《天龙八部》中借着康敏白镜清的嘴赞美了月亮。
康敏:天上的月亮又圆又白,
白世镜说: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的月亮更白更圆,比蜜糖还甜...
我觉得他们说的是月亮,也许还有月饼,毕竟比蜜糖还甜的只有月饼了。
提到写月亮的的诗,古代两个男人最有名:
李白和苏东坡。
有一个关于李白的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李白小时候上学不认真,整天贪玩,这天他又逃课出去玩,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正拿着根铁棒在磨。
只见那老奶奶:
蹲在那涧边,若站起来,好道有十数丈长!手里拿着一条铁棒,就似碗来粗细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里又念着:‘扛子啊!这一向不曾拿你出来显显神通……
李白看见磨棒老人大喊:大圣,您收了神通吧。
一提到磨棒子就想到这段,还有那句:大王叫我来巡山……
李白的故事很简单,李白遇到一个老太太磨铁棒,询问之下老太太说自己就是身后村子里的人,想要根绣花针刺绣,她打算把手里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得啥时候才能磨成呢?
老太太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然后李白忽然顿悟了,从老奶奶身上领悟到要好好学习,于是他认真学习,终成一代诗仙。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弱智,但是传了几百年,
试想如果当时老太太遇上的不是李白而是西门大官人会怎样,西门大官人会不会顿悟,早晚要成绣花针还不如去练葵花宝典,还能有个好身体。
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唐朝时候没有出现过,第一次出现要到南宋。
这种故事是古人编的老鸡汤文了。
磨绣花针的故事和华盛顿的樱桃树,爱迪生的手术灯套路一样。都是某人成功了,人们开始编写一些故事,来论述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某种优良的品质,顿悟了一些道理。
中国古代还是很喜欢写一些成功人士的神话,来佐证证他们成功的必然性。
比如刘邦屁股上有七十个痦子。
比如朱元璋长得就不像个人。
诸如此类。
中外在给名人编故事方面,德行都是一样。
鸡汤的作料有人会放的多点有人放的少点,但是核心没变,就是那只老母鸡。
这些故事的一个逻辑起点是成功的人必然传奇,如果没有就给他们写一个。
比如白袍同学遇到一个白胡子老头,他教给白袍一个人生道理,这是1.0的故事。
如果白袍同学一直是个屌丝,那么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个老人教一个小孩学好的故事。
如果白袍同学是一个成名的人,那么这个故事就会整成一个传奇,就是故事的2.0版本:白袍为何会成功,因为某天他遇到一个影响他一生的老白胡子老头头。
你以为那个白胡子是凡人吗?他其实是吕洞宾变化从,专门来点化白袍帮助他开窍。
很多故事都充满这种小套路。
比如绣花针这个故事,没人去深究故事设计的不合理性。比如,那根铁棒能卖五文钱,一包绣花针只要一文,一包绣花针有十根,这十根绣花针可以用一年,那么一根铁棒其实可以换来五年的绣花针用,那么为啥要铁杵磨成针呢,磨成针不但费劲还只能用俩半月,拿铁棒五包绣花针不香吗。
李白从来都是一个聪明的小孩,难道不会质疑这一点吗?
如果现实世界李白真的遇到有个老太太用铁杵磨针,大约会阻止她吧,给她一文钱让她去买针,李白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孩子,他最喜欢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故事世界的李白不能质疑,只能顿悟,顿悟后老老实实的回家学习去。
如果故事中的李白换成杜甫,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都会大大增强。
杜甫是喜欢下这种笨功夫的,李白不会,他是谪仙人,是天马行空的人,是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是上课睡觉,期末考试还能考99分的学霸。
但是也正因为名气大,李白成了故事的主角。
很多人看来这种寓言大约会瞬间充满力量,就像罗永浩看成功学书籍一样,劲一上来浑身充满了力量,虽然力量支撑不了多久,但是好歹能提振心气儿。
很多年后白袍同学学习了成功学大师们的各种鸡血演讲,某一天再次读到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忽然觉得这碗鸡汤有点淡。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