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9-11 05:25 被阅读0次

人们的思想一般习惯于社会的渐变,对社会的急剧突变则会显得无所适从,出生于二十世纪末期的我们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时代,我们一方面追求自由、个性、标新立异,另一方面却又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影子,老辈人觉得我们这代人越来越自私,大有慨叹世风日下之感,我们自己有理想,有冲破一切束缚的勇气,却又感觉理想无处寄托而茫然若失,呈现出一种自律与放纵并存的病态心理,虽没有达到“疯狂与镇定剂并存,颓丧与麻醉品并驾”的境界,但却朝着这个方向在前进着。

文化发展到现在,很多问题至今都是没有解决的,像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和精神世界等问题,古今中外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都高屋建瓴,添砖加瓦,却并没有找到普遍使用的解决方法,我们之前一直奉行了两千多年的思想道德标准到现在对人的影响越来越薄弱,社会在变化,人们的思想文化也自然跟着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和善恶之心却是没有消失的,只不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了呈现的形态而已。

传统文化是由宗教演变而来的,政治、道德、连续皆是因果文化,注重的是人内心品质的善恶,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转而注重物质的价值,以需要和不需要,有用没用为标准了,甚至错误的走向了个人的过度自私的地步。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面对当时的乱世,文化剧烈冲突的状况,批判当时有实力、有势力的诸侯和士大夫的“不贤”,而同时期的印度的释迦牟尼却认为世间的一切动乱和冲突都是由一切众生的“业力”所造成的,任何人为的阻碍和疏通都必然导致发生剧变。如果根据释迦牟尼的这种观点,面对文化的冲突,思想的不安,那我们只有叹息,做一个旁观者了,假如从孔子的点出发,则面对文化的冲突,寻找一个治疗的良方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应该尽一份力了。

苟日新,日日新,游日新。每个人的禀行各异,青年阶段是一个人思想精力最充沛的阶段,经过了青少年时期的幻想,此时应该是加以力行付诸实践的阶段了,禀性、幻想加上力行最后就会形成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情,而一个个人的思想、性情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了。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之长,建立新的文化机运,使后来的一代走向安定的道路。

相关文章

  • 因果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我们害怕的是具象的果,菩萨害怕的是无形的因? 简单的的说,凡夫畏果的意思是就是普通的人这样的。假设他开始有一个贪污...

  •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1.推崇别人,获得快乐 最近看了本《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里面有一点对我触动很大: 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

  • 凡夫畏果 菩萨畏因

    大多数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迷惘与烦躁的时候! 心中苦闷无人诉说,事事违背心愿,上帝怎么没有保佑我,别人为什么那么...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从你的动机出发,来决定有没有因果,有没有业障。 你的动机是好的,就没有业障,没有恶果;你...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人们的思想一般习惯于社会的渐变,对社会的急剧突变则会显得无所适从,出生于二十世纪末期的我们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时代,...

  • 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

    今天看到几个平台的贴子和文章,都推来了关于借钱的文章....... 借钱这件事,人们总体上都已经有了一个概念了, ...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每次听校长时间,都是一份幸运与思想的碰撞。总觉得韦老师不光是一位著名心理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非同凡响的教育专家,他说...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菩萨在种下因的时候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凡夫在种因时不用智慧去抉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01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这是源于佛学里面的一句话,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普通人畏惧害怕的是一切不好的恶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fv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