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29806/9b9a2d40a3ec925c.jpg)
下午出来买菜的时候,忽然听到头顶有风的声音,抬头一看是小区里为春节营造氛围时拉的一些风车。我抬头看时,风车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像在唱歌又像小河从空中流过。
我忽然间想起下午看到的蒋晶晶写的一篇文章《无“任务”不成课啊,最近听“任务”听吐了》中说到“听课如坐针毡,听讲座很多时候也是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在领导讲话里,在经验分享里,大部分时候是大词、空词、漂亮词的组合,例如语境、循环、解码、建构、文化、活力、浸润、双轨、三维、统整、和谐、模式、集群、转型、突破、原则、原则、原则、性、性、性、第一、第二、第三……我们竭尽所能做的是,怎么把事情说漂亮,有时候为了漂亮,把常识也不惜说掉。”
老师上课用各种任务也就算了,就连孩子们也成了“说到大词、漂亮话,我们的孩子似乎也学会了。这个学期,我到几个地方上《春夜喜雨》,学生动不动就爱说“我从‘润物细无声’里看到了无私奉献”,“我从‘江船火独明’里看到了希望和温暖”,他们已经习惯了拔高说,习惯了抽象概括说,习惯了往品格、精神方向说……他们一说完,就等待着表扬,我应不应该表扬呢?”
颇有同感。
可是老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不这样做,让孩子七嘴八舌的说的话,等到评课的时候,一定是说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你用这种句式回答问题的话,可能会得到表扬,学生们训练有素。
蒋军晶还举了一个例子高洪波的《彩色的梦》,如何用画来表达水果香,季节风?如果孩子们还是按照“训练有素”的这种思维来思考的话,大概不会画出真正的水果香,季节风来。
刚刚听到风车响动的声音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季节风”这个词。这些风车不就是春天的风吗?被关在教室里的孩子知道吗?能感受到吗?被“训练有素”的孩子能发现吗?能想到吗?被空话、大话引导的孩子能这么接地气吗?
不敢苟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