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出得小区,便是车流如织的嘈杂;入得单位之前还需经过公园一角,背后的喧闹熙攘渐行渐远,公园小路两侧红花绿草,湖中碧波荡漾,也有垂钓之人零散点缀于湖岸,静谧悠然。
从嘈杂走到静谧,再从静谧返回嘈杂,废佬每日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生活,终而复始,日子便在脚下往返的这段距离间有了生命的延续。
这段距离,废佬甚至能记清每一处的沟沟坎坎,每一处的花红柳绿。这么多年,有时候他会认为他永远不会离开这条街道,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对于废佬来说就如同面对永恒的谶言。想想有时也确实是这样,人们奋力挣扎,最终还是困囿于自己设计好的围城,就像一只寄居蟹,背负着重重的壳,永远生活在自己所稔熟的区域里,终极一生。
一切事物最终来说都是相对的。善与恶,美与丑,固守和逃离,成功与失败,单调乏味与新鲜刺激,这些都是相对的,但它们的评判标准和背景因素因人、因视角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比如刚刚湖边悠闲垂钓的玩叟。此时的他,比我寻思一个更具原创性的念头,比我阅读一本自认为最好的书,或欣悦于一些异想天开的梦,有更多的娱乐。而且,如果生活本质上是单调的,那么真理就是:他比我更容易、也更好地逃出了单调。真理本质上不属于任何人,但我们有能力让真理属于自己。或许他并不比我更多地拥有追求,但他面对生活,拥有快乐。
事物是相对的,就像刚刚你认为的垂钓人是快乐的,是因为他呈现的状态是你认为他是悠闲的,相对于你来说,是你现在没有的。所以你觉得他比你快乐。你刻意关注的,通常也是你最欠缺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只有自己真正了解自己,包括自己是否真正快乐。
平日里朝九晚五的重复奔波,乏味单调的表象背后也一定会有快乐。其实我们一直被这种单调护佑着,一样的日子乏味雷同,白天给我们的唯一许诺,是这一天在固定不变地运行,在终结中成为另外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不可区分的今天和昨天,使我们得以开心地享乐于迷人的时间飞逝,还有眼前人世间任意的变迁。
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观念和价值都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标准或绝对的真理。这就意味着文化、历史和个人的背景会影响到每个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使得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也正因为这些纷杂的观点又可能导致人们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模糊不清。
比如,现代礼仪中,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以右为上,宴会上,最重要客人要安排坐在主人的右侧。然而,在中国古时以左为尊,有“虚左以待” 成语为证,另古代也以右为大,有“无出其右” 之说。其实到如今,学者对于尊左和尊右谁是古时主流仍有争议,或许尊左还是尊右,本身已不重要,《吕氏春秋》里曾有文道:“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在不同场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我们都是以强者为尊,凭能力说话。而我们笃行不倦地对过往传统的研究,是透过纷繁庞杂的书卷,从古代人“左左右右”的尊卑观中,窥见那谨严的古代礼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怎样在捭阖翕张的节奏里成为生活的强者,怎样在相对的事物和观点中厘清头绪,面对枯燥乏味的生活,从中找寻到快乐才是重中之重。
聪明人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件都富有伟大意义。例如:对于从未离开过这条街道的人来说,乘坐公交车去一趟郊区,就像无终无止的远游;如果有一天他去探访了更大的都市,他也会觉得自己去了趟火星。在另一方面,遍游全球的旅行者,走出方圆几千公里以外,就再也不能发现什么新鲜事。他总是看见新的东西。但哪里有新奇,哪里就有见多不怪的厌倦,而后者总是毁灭前者。这倒没什么不妥。但我始终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识天地之广阔,只有你经历了,才能有更切实的比较,至于厌倦,也仅仅是过尽千帆之后的一种感受。理论上,癞蛤蟆比井底之蛙境况要好很多,最起码它的格局不止井口般大小,况且梦想还是一块肥美的天鹅肉。
一个人为了摆脱乏味枯燥,必须使存在单调化。一个人必须使每一天都如平常不觉,那么在最微小的事件中,才有欢娱和期待可供探测。只要愿意,人们每天都可以对人类活动的反复无常浮想联翩,就算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也总能与自己的命运和解。
有益的误解还能扮演着励志角色。赫伯尔的卡尼维尔斯坦(“不知道”的谐音)的故事里,一个德国木工歪打正着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故事如是说, 四处游荡的木工去往阿姆斯特丹,看到一栋漂亮的房子,周围种满鲜花。他羡慕不已,好奇地用德语向一位路人询问房主的名字,路人回答道:“卡尼维尔斯坦。”在港口,他看到一艘装满货物的大船。当他询问船主是谁时,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卡尼维尔斯坦。”最后他遇到一支悲戚的送葬队伍,当他询问死者的名字时,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卡尼维尔斯坦。” “可怜的卡尼维尔斯坦,”他喊道,“现在这么多的财富对于你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和贫穷的我还不是一样,只剩下一张床单。”之后,每当他抱怨这世上的财富分配如此不均时,他总会想到荷兰的卡尼维尔斯坦,想到他的大房子、船和船上满载的货物,想到他那小小的棺材。这样,他终于学会了与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
仰望星空时,我们内心安逸,感到自己在这片浩繁之下渺若尘埃。我们重新感悟广袤,心怀谦卑但并不觉羞愧。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就连困顿、窘迫,也会在浩渺星空的衬托下变得微小。
正如“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吉姆.洛弗尔注意到的一样,站在月球上以这样的距离来遥望地球,地球看起来太小了,于是,他说道:“每一件你曾知道的事情,你所爱着的人们,你纷繁的事务,还有地球本身存在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被人的大拇指遮挡住,消失不见”。
午间啜茗,废佬悠闲地透过落地长窗向外望去,烈日炎炎下,仍有垂钓人在湖边下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