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29236/c3fe9067999d9a57.jpg)
维特根斯坦认为,只有那些出于个人为之拼争而获得的品质才值得赞美。如果是天生的特点,即使是如单纯这样的优点,也不值得赞美。“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善良也分愚善和智善。愚善会陷入质量守恒的圈套中,你对一方的慈悲,也会造成一方的痛苦。愚善会生灾,如明白了失去母爱的痛苦,就会明白鸡、鸭、鱼所有的动物都是具备母性的,那经历过这段的人就不会再去杀生。这已是慈悲,但动机高尚手段却苍白。为何?因为因为猪、鸡、鸭等圈养的动物正是因为被食用,种群才得以繁衍,不至于灭绝。当一厢情愿的善意释放而出,造就的可能是另一部份的悲剧。不食肉,失去的能量总归要寻求,大豆,玉米,小麦又招你惹你了??所谓的安宁,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承认自身的缺陷,顺应自然的法则,适者生存,存在即是合理,弱鹰坠崖初飞,狼吃颓鹿,烹狗而食就是奉天承运。没明白什么是善良,至少不要做到愚昧。
智者说“对于敌人要以怜悯之心”,好似是看待他们走了另类的路,预见了悲剧,怜悯里好似蕴含一种戏虐成分。也有无法辩证自己的正确性,而做出的谦逊,一种保护自己的保守状态。个人分析是,如果你有经历,你经历大痛,承认这个世界没有对错,没有好坏的话,那又如何分辨得出是悲是喜?对于敌人的怜悯的依据在哪?我想,是基于一种对世界的敬畏,和用没有分别心的态度看待世界。他人身上的劣根性也是自己拥有的,所见所闻的悲剧在未来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无法保证自己不在下一念,下一毫秒崩溃。出于怜悯自己,出于对自己受伤的担忧,那怜悯就是纯粹的。如同见人受难,会引发内心的恻隐,那恻隐是什么?是对自己的担忧,如若我遭受了这些,我该如何是好,人心冷漠这个世界…当你做出行为去干预,即使是一句安慰话语,那这就是恻隐,是基于构筑平复内心的安宁,而形成的所做所为。明智的慈悲是发出有一个正当理由的怜悯,这个理由就是为了自己。以善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便会回馈善意,使自己虽不至于找寻到片刻的幸福,却可以在繁复的世界得到灵魂的安宁。
(这就是我理解的智善,说的人不牛逼,贯彻的人才牛逼。我很容易在一念之间崩溃,一念佛魔,就是推翻自我,重筑自我的反复,如果造成你的不适,不好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