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飚
一
忙忙碌碌之中,看到单位微信群里的放假通知,才注意到2019年正在敲门,不由得感叹人生易老,时光难再!
儿时的顽皮、青春的迷惘如在眼前,中年的繁芜仍在扰心,却己颤颤于老年的呼唤与招手,心底有股凉飕飕的冷风从幽谷奔袭而来,凛然逼近!
天地转,光阴迫。多少事,从来急。青春年少的雄心壮志,在庸庸碌碌的生计中几成笑柄,却仍在难眠之夜的梦境中明明灭灭,如不熄的火堆,又如不甘放手的情人那闪烁的泪光,让你忍不住回眸。
是永不言弃,还是俯首现实?也许是每个中年都无法回避的抉择。
你,想好了吗?
二
我想起了毛泽东,这位令敌友同尊的千古伟人73岁还畅游长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想起了姜太公,80岁才遇文王,仍能辅佐武王灭商兴周;
想起了齐白石,93岁还要娶20多岁的姑娘,艺术生命依然年轻;
想起了杨振宁,82岁娶28岁的翁帆,96岁仍精神矍铄,目光锐利;
想起了刘小庆,60多岁的人仍保持着30岁的身材、40岁的容貌,不畏世俗目光,毅然让几任丈夫成为前任;
也想起了身边的中国好人周仁甫,95岁还骑自行车出县与我们一起参加文友活动……
这些伟人、奇人、名人、常人用他们颠覆常识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
梦想不是青春的专利,哪段人生都能拥有;光彩也不是春天的花朵,哪个季节都能绽放——“垂垂老矣”不是中年之后的唯一选项。
三
说到季节,当下已是“提冬数九”,以之比拟人生的老年也许最恰当不过。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番花信”正是从小寒数起: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下面是縻)、三候楝花。
最冷的季节到来之时,人们心头盛开的恰是最烂漫的花事,这里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存智慧——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唯一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文化基因!
老当益壮,不减雄心——原来古人早就解答了今人仍要面对的问题。
四
然而,知易行难。
中年之后,人生的路该怎么走?每个人还得准备自己的个案,且要提前备课。但有几个共性的目标,不可忘记:
一是健康。此乃幸福之本。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而我说生命在于自然。年过百岁的长寿老人抽烟喝酒又吃肉,相信你在网文中看过;烟酒不沾、食色相宜的人忽然病倒,生活中也不鲜见。虽然不能就此否定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但至少可以说明保持健康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并无标准答案,不可强求统一,唯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兴趣。人生的情趣,多半来自于兴趣。中年之前,也许为生计所迫,身不由己,不能按兴趣行事;而中年之后,家业俱成,重担已卸,正是发展兴趣的绝佳时光,何不圆梦成真,不枉此生?
三是圆融。人的一生,很难没有缺憾。也许年少时忘我奋斗,缺家人一些陪伴几许温存;也许年少时一时气盛,伤害他人做了错事;也许年少时缘起误会,失却最爱错过情真;也许年少时囿于经济,神往之地未曾到达;也许年少时家境贫寒,心仪之物未曾拥有……各种留下缺憾的“也许”,不妨在中年之后“查漏补缺”,在有生之年尽力完满自己的人生。
而我们年轻时奋斗的主题:家庭、事业,孩子、父母……一切爱恨情仇,该看淡的看淡,该放手的放手,该高搁的高搁。毕竟中年之后的雄心不同于年轻时的雄心,年轻时的雄心着眼于最大化的成功,而中年之后的雄心更着重人性化的圆满。人们常说“功成圆满”,其实功成只是手段和途经,圆满才是目标和结局。纵然人生这篇考场作文有瑕疵,也不必纠结于一词一句未能恰到好处,更不妨碍我们写出精彩的结尾并画上圆满的句号。正所谓——
纵然春风夏雨曾凋零一场花事,谁说秋去冬来就不能收获硕果满枝?
(2018年12月28日21:50于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