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第八天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杨伯峻译:孔子说:“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论语》里仁篇主要阐述孔子在个人修为、读书人志学、君子治国方面如何践行“仁”的主张。孔子认为,唯有仁者,才会选择有仁德的居所;唯有仁者,才能既能爱人,又能恨人;唯有仁者,才不孤独,是谓“德不孤,必有邻”;唯有仁者才能既能“久处约”(长久地居于穷困中),又能“长处乐”(长久地居于安乐中),其中的智者,还能“利仁”(认识到到仁德对他的长远的巨大利益)。只可惜,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致力于修行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孔子说这样的人大概是有的,自己却不曾见过。为劝人修仁,孔子只好苦口婆心: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那么如何修行仁德呢?孔子主张,君子修行仁德,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节制自己,讷于言而敏于行,对富贵以其道得之,对贫贱以其道去之,而且时时处处与仁德同在,“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君子治理国家要通权达变,惟义是从,用礼让治国,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贪图职位与利益;读书人志学,要追求真理,不应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而为耻辱;孝敬父母,”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还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待君主不要过于繁琐,否则会招致侮辱,对朋友也不要多余繁琐,否则会被疏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