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瓜州风韵
瓜州广至城与东汉名臣盖勋

瓜州广至城与东汉名臣盖勋

作者: 张掌印_cbf1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7:00 被阅读4次

    瓜州广至城与东汉名臣盖勋

    瓜州县文联    张掌印

     

    盖勋

    盖勋,字元固,生年140年,卒于191年,凉州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瓜州)人,东汉末期名臣。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家世二千石。)

    广至县盖氏家族人才辈出,盖进官至汉阳太守,盖彪官至大司农,盖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盖勋官至京兆尹,盖顺官至永阳太守,祖孙五代世为高官,真可谓地灵人杰。

    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为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颇受汉灵帝刘宏信任,出为京兆尹。刘宏驾崩后,董卓专权,为防止盖勋响应袁绍领导的关东联军,特将其征入朝廷。初平二年,病逝于长安。

    1.刚正不阿

    2.视死如归

    3.愤而辞职

    4.入朝为官

    5.治理长安

    6.董卓弄权

    7.失意而终

    盖勋,字元固。他出身世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盖进,曾任东汉汉阳郡太守,祖父盖彪,曾任东汉大司农,掌管粮食、货币等。父亲盖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主管其地归汉的南匈奴人和羌人等少数民族事务,其级别和郡太守一样,属于二千石的高级官员。

    [1] 1.  李贤注引《续汉书》:曾祖父进,汉阳太守;祖父彪,大司农。

    亲字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2] 2.  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父字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

    盖勋年轻时举孝廉,后为汉阳郡长史。当时武威郡太守仗着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而在当地胡作非为,凉州从事苏正和准备弹劾此人,而凉州刺史粱鹄害怕得罪权贵,便想将苏正和治罪杀害,就此事向盖勋咨询。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就劝盖勋说可以趁机报仇,盖勋说:“不可!因为公事杀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于是盖勋劝说粱鹄:“喂养鹰鸢(鸢yuān(名)老鹰)。就是为了捕猎,因为捕猎而杀害鹰鸢,那以后用什么捕猎?”粱鹄听从。苏正和得知盖勋为其解围,大喜,特意拜访盖勋,表示感谢。而盖勋闭门不见,派人传话说:“我是为粱使君谋划,不是为你!”于是,两人怨恨如初。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埶,恣行贪横,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xiè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一、刚正不阿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故武威郡太守黄儁jùn被征召,失期未至州府报道,凉州刺史粱鹄准备上书弹劾黄儁,将其治罪,盖勋也为其说话,粱鹄才作罢。黄儁携带二十斤黄金送给盖勋表示感谢,盖勋说:“我是认为你的罪责在八议,是可以从轻处理,才为你说话,我其实那种靠说话赚钱的人!”始终不肯接受。

    [3] 3.  李贤注引《续汉书》:中平元年,黄巾贼起,故武威太守酒泉黄隽juàn被征,失期。梁鹄欲奏诛隽,勋为言得免。隽以黄金二十斤谢勋,勋谓隽曰:“吾以子罪在八议,故为子言。吾岂卖评哉!”终辞不受。

    年末,凉州发生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叛乱。凉州刺史左昌趁着征兵时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盖勋坚持劝阻,左昌不高兴,于是派盖勋率军驻守汉阳郡阿阳县,正面对叛军锋芒。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败仗,即便不战死,待其返回后也可以用军法处死,不料,盖勋多次作战并成功守住阿阳县。

    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yì,胁迫边章、韩遂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在此期间,盖勋请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不肯。

    边章率军包围凉州汉阳郡冀县(郡治及州治所在),左昌无计脱身,惊恐失措,便派人向盖勋求援。而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疑虑而不敢听从,盖勋怒道:“以前庄贾失期,司马穰苴就将其斩首,今天你们两个小小从事,难道还比古代的监军地位高?”辛曾、孔常这才同意出兵。盖勋率援军抵达冀县,斥责边章等人背叛朝廷。边章、韩遂都说:“左昌当初要是早听你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于是,边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对冀县城包围。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ráng)苴(jū)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曾等惧而从之。勋即率兵救昌。到,乃诮(qiào)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二、视死如归

    左昌因为贪污的事被免职,朝廷派宋枭(xiāo)接任凉州刺史。宋枭到任后,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道义之理。”盖勋劝阻:“当初齐国崔杼(zhù)弑君;鲁国庆父篡位,此二国难道没有读书人吗?现在不急于筹划消除灾难的方法,而去做一些非常之事,已经足够让凉州人怨恨,又会让朝廷取笑,我实在无法理解!”宋枭不听,上书朝廷,报告此事;果然不久,朝廷下发诏书责问宋枭,以平叛不力将其免职。杨雍接任凉州刺史。

    护羌校尉夏育被羌族叛军包围在右扶风畜(xù)官,杨雍派盖勋率官兵前往救援,盖勋率军行至狐盘,便被羌族叛军击败,盖勋集合剩余的百余人,摆成鱼丽之阵做最后的抗争。羌人精骑发动冲锋,官兵死伤惨重,盖勋也身负三处创伤,仍然岿然不动,指着身旁的一棵树对身边的士兵说:“我若战死,就将我埋葬在此树下!”句就种部落羌人首领滇吾素来被盖勋所厚待,他在前面用兵器拦住羌人士兵说:“盖长史是贤人,你们若杀了他会遭天谴!”盖勋仰头大骂:”死反贼!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人大惊失色,滇吾亲自下马让马给盖勋,盖勋拒绝,众人才将其绑起来。羌人都敬佩盖勋的忠义勇敢,不敢加害于他,派人将其送回汉阳郡。杨雍表奏盖勋为汉阳郡太守。

    说到“句就种部落羌人”,我们就会想起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但是这首诗里的“羌笛”,深究它的历史渊源,就的说到一个姓氏

    岂[岂,读音作qǐ(ㄑㄧ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后,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据史籍《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  在远古之时曾有才子八人:苍舒、颓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又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八恺,亦作八凯,相传是古代颛顼帝高阳氏的八个才子,他们帮助帝君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同时由于他们和乐稳秩,平易近人,世人称之为“八恺”。  八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恺氏。在古代,“恺”与“凯”二字通假,因以有“凯”代“恺”为姓氏者,改称凯氏。  凯(恺)氏后裔子孙,有因改朝换代的时候遭到祸灭九族之难,满门被抄斩时逃出五个兄弟,五个兄弟在逃难中约定以后分别姓东、南、西、北、岂,五姓是一家,见面是兄弟,以后的子孙只准念书,不准当官。此后遂有岂氏。  此支岂氏另有一说,其祖先曾经是某朝掌管国库的大臣,后因银库被盗,朝廷大怒,祸及九族,满门被抄斩时逃出五个兄弟,五个兄弟在逃难中约定以后分别姓东、南、西、北、岂。此后遂有岂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西南夷,出自古代羌族句岂种羌部族,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  氐(dī)羌族,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民族系统,是许多民族的通称,而不是单一民族之称,包括的族属十分复杂。早在新石器时代,藏族地区的原始文化与甘青地区的氐羌原始文化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氐羌民族最早居于甘肃、青海地区,约从夏、商之际起,开始陆续东迁汉地,并逐渐汉化;同时还曾南移西南地区。  羌族,在秦、汉两朝以后,便已经是中国西部许多民族的泛称,如见于史籍《汉书》、《后汉书》的“诸羌”就有研种羌、留何种羌、先零羌、封养牢姐羌、罕开羌、烧当羌、当煎羌、烧何羌、勒姐羌、钟羌(钟存羌)、当阗种羌、旦冻羌、傅难种羌、巩唐羌、句就种羌、嶵岂羌、鸟吾种羌、零吾种羌、滇那种羌、长离诸羌、黄羝(石)羌、发羌、唐旄羌、参狼羌、白马羌、旄牛羌、虔人种羌、全无种羌、沈氏种羌、岸尾羌、武都羌、越巂羌、广汉羌等等。  从历史学的角度而言,古代羌族人是藏民族先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者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而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生物基因学等几方面也可看到二者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氐族,在史籍《北史·氐传》中记载:“氐者,西夷之别种,秦汉以来世居歧、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这个记载实际上是沿袭《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结合其他记载,可知白龙、白水流域是氐族分布的中心地区。这些地区与今川甘藏区相吻合。唐朝以后,这些地区的氐族,或“同化于汉人”,或“同化于藏”,成为藏民族的来源之一。  氐羌族与藏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二者在历史上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是不同的,因此,既不能说吐蕃的世系出于羌,亦等于不能说羌族的渊源始于藏一样。  在氐羌族中,有句岂种羌,是羌族中的一个民族集聚部落,由于史料稀缺,暂且认为其可能为句就种羌与嶵(zuì)岂羌融合而成,后与烧当羌、鸟吾种羌、零吾种羌等汇合,在汉史中统称烧当王朝,是羌族祖先无戈爱剑的后裔滇(diān)吾建立的部落联盟。无戈爱剑原名为袁剑,为句岂种羌,因曾在秦朝时期为奴,羌语称奴隶为“无戈”。句岂种羌原居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今甘肃武威、民勤一带),汉朝时期称凉州,其首领世称滇吾。  东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汉武威太守倚恃权贵,恣行贪暴,凉州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与武威太守害怕了,便欲杀苏正和以免其责,自己又不好下手,就托于汉阳长史敦煌盖勋。而盖勋素与苏正和有世仇,梁鹄就拉拢盖勋就此报仇。  盖勋却说:“搞阴谋杀良臣,对朝廷不忠;乘人之危,为人非仁。”并且警告梁鹄说:“夫绁食鹰隼,欲其鸷也。鸷而亨之,将何用哉!”于是梁鹄便放弃了谋杀正和的计划。  苏正和知道了以后去盖勋家致谢,盖勋不见,放出话说:“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后来,刺史左昌盗占军粮数万,私求巨利。盖勋劝谏他,左昌因此恼怒,支派盖勋与从事辛曾、孔常驻扎倒边远的阿阳以抵抗羌族句岂部落的攻袭,想借机以军事罪之。不料,盖勋数有战功,左昌处置无由。  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西凉军反叛,叛军中出了两个大帅,汉兵听边章的,羌兵听北宫伯玉的。北宫伯玉攻金川(今甘肃金昌)时,盖勋劝左昌出兵营救,但左昌惧怕羌兵,不敢出援。结果镇守金川的陈懿战死。而边章等去除了金川的威胁后,进一步围攻左昌于冀城(今甘肃甘谷)。  左昌连忙召集盖勋等来救,辛曾等疑不肯赴,盖勋怒道:“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乎!”辛曾等人震服于盖勋的正勇,从之。盖勋率兵至冀城,击溃羌兵,指责边章等以背叛之罪。兵对左昌说:“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后来,句岂部落又围攻校尉夏育于畜官(汉军集中饲养战马之处),盖勋与州郡合兵救夏育,至狐盘(今甘肃甘谷新兴镇姚谢家坪)时,寡不敌众,部队为句岂部所败。当时盖勋余兵不及百人,身受三处创伤,却坚坐于阵地不动,指着木表(汉朝时期用于测日影计时的木制标杆)对兵士们说:“我死了,就埋我于此!”  句岂部首领滇吾以手中的长枪轰开兵众,赞叹道:“盖长史是贤人,谁要是杀他,就是得罪上天!”  盖勋仰声大喝:“死反虏,汝何如,促来杀我!”羌兵众相视而惊。  滇吾深感盖勋忠勇,跳下马来,将自己的战马送与盖勋。盖勋却坚不肯上,羌兵们只好把他抬起来走。  因为羌族兵将们皆敬佩盖勋,认为杀义勇之士不吉,因此不敢加害。滇吾后来反而将盖勋送还至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盖勋功绩,汉朝廷晋升其为汉阳太守。  滇吾的后裔子孙,有以原部落名称为姓氏者,称句岂氏。在魏、晋、十六国时期逐渐融合于汉族,后随北魏王朝迁入中原,渐迁北海地区(今河北秦皇岛),省文简化为单姓岂氏。

    中平二年(185年)末,凉州发生饥荒,盖勋带头拿出家中存粮,救济百姓,存活千余人。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bǐng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三、愤而辞职

    中平三年(186年),凉州刺史杨雍免职,朝廷派耿鄙接任凉州刺史。耿鄙上任后,虽然积极征调六郡士兵备战,但任人唯亲,专信治中从事程球,而程球自私贪婪,凉州的士人们都讨厌他。盖勋认为耿鄙必败,便弃官回家。由范津接任汉阳郡太守,同年,议郎傅燮xiè与车骑将军赵忠结怨,被调离雒(luò)阳,接任汉阳郡太守。

    简易年表

    【中平元年】184年

    中年元年末,凉州爆发以北宫伯玉、李文侯领导的叛乱军,攻陷金城郡,韩遂,边章入伙,推举边章为首领。

    凉州刺史左昌免职,宋枭接任。

    【中平二年】185年

    凉州刺史宋枭免职,杨雍接任。

    【中平三年】186年

    凉州刺史杨雍免职,耿鄙接任。耿鄙征调凉州六郡兵马讨伐凉州叛军,马腾应征入伍,多有战功,升为军司马。[1]

    冬,凉州叛军内部发生火并,韩遂斩杀边章等人,夺取大权,进军陇西郡[2]。

    耿鄙宠信治中从事程球,而程球为人贪婪奸诈,为凉州士人所不耻[3],汉阳郡太守盖勋弃官返乡。[4]

    【中平四年】187年

    耿鄙计划进攻盘踞在金城郡的凉州叛军,而新任汉阳郡太守傅燮劝阻,耿鄙不从,率军出征。当大军行至北地郡狄道县时,军中发生内讧,别驾从事(姓名不详)[5]和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反叛,率军先杀程球,再杀耿鄙,军队哗然而散[6]。

    随后,军司马马腾也拥兵反叛,归附韩遂;另有汉阳郡人王国被韩遂等人推举为首领,自号“合众将军”。[7]

    参考资料

    1.  裴注引《典略》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

    2.  《后汉书·董卓列传》(中平三年)其冬,征(张)温还京师,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

    3.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时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球为通奸利,士人怨之。

    4.  袁宏《后汉纪》 初,汉阳太守盖勋,着绩西州,知耿鄙之必败也,自免归家。

    5.  《后汉纪》临阵,前锋果败,鄙为别驾所害。

    6.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行至狄道,果有反者,先杀程球,次害鄙,贼遂进围汉阳。

    7.  《后汉书·董卓列传》(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反,与(韩)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众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众,寇掠三辅。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时(凉州)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球为通奸利,士人怨之。……行至狄道,果有反者,先杀程球,次害鄙,贼遂进围汉阳。

    《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遂。鄙任治中程球,球通奸利,士民怨之。汉阳太守傅燮谓鄙曰:“使君统政日浅,民未知教。贼闻大军将至,必万人一心,边兵多勇,其锋难当;而新合之众,上下未和,万一内变,虽悔无及。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贼得宽挺,必谓我怯,群恶争势,其离可必。然后率已教之民,讨成离之贼,其功可坐而待也!”鄙不从。

    夏,四月,鄙行至狄道,州别驾反应贼,先杀程球,次害鄙,贼遂进围汉阳。城中兵少粮尽,燮犹固守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刺史耿鄙讨伐叛军失败,和程球一同被杀;军司马马腾投奔凉州叛军;汉阳郡太守傅燮战死,凉州沦陷。韩遂率凉州叛军进攻三辅地区。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后去官,征拜讨虏校尉。 )

    四、入朝为官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征召有军事才能的人入朝为官,盖勋被任命为武都郡太守,刘宏还诏令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到城外为其送行,雒luò阳的官员都以此为荣。盖勋还未至武都郡,又被征召为讨虏校尉,返回雒阳。[4] 4.  《后汉纪》:于是征为武都太守,诏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为勋祖道,京师荣之。未至武都,征为讨虏校尉。

    十月,刘宏在平乐观阅兵。事后,刘宏特意召见盖勋,问道:“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盖勋回答:“还不是陛下宠信之人的子弟做的好事。”当时上军校尉蹇硕也在座,刘宏转身问蹇硕,蹇硕恐惧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怨恨盖勋。刘宏又问盖勋:“我已在平乐观阅兵,而且把西园的财物散发很多给士兵们,如何?”盖勋回答:“臣听说‘以前的皇帝只夸耀德政而不看兵力多少’,如今叛军在远处,陛下却在眼前阅兵,不能显示陛下果断刚毅,而由穷兵黩武之嫌。”刘宏非但没生气,而称赞盖勋:“说的对,你我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灵帝召见,问:”天下何苦而反乱如此?“勋曰:”幸臣子弟扰之。“时宦者上军校尉蹇硕在坐,帝顾问硕,硕惧,不知所对,而以此恨勋。帝又谓勋曰:”吾已陈师于平乐观,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何如?“勋曰:”臣闻‘先王耀德不观兵。’今寇在远而设近陈,不足昭果毅,秪黩武耳。“帝曰:”善。恨见君晚,群臣初无是言也。)

    盖勋后来对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说:“我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就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奸邪之徒,然后提拔清廉能干之人,以此使汉室兴旺,我们功成身退,岂不是一件快意的事?”刘虞、袁绍认同,于是结为同谋。但不久,司隶校尉张温举荐盖勋为京兆尹,刘宏虽然不舍得盖勋离开雒阳,但蹇硕等人则力劝赞同,于是盖勋迁为京兆尹。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勋时与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同典禁兵。勋谓虞、绍曰:”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若共并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乎!“虞、绍亦素有谋,因相连结,未及发,而司隶校尉张温举勋为京兆尹。帝方欲延接勋,而蹇硕等心惮之,并劝从温奏,遂拜京兆尹。)

    五、治理长安

    长安县令杨党,仗着父亲是中常侍,贪污腐败,为非作歹。盖勋到任后,核实杨党贪污上千万,上书弹劾。很多权贵为杨党求情,盖勋不理。最终皇帝刘宏下诏将杨党和其父革职查办,盖勋威震京师。

    此时,小黄门高望兼任尚药监,颇得皇子刘辩的信任。蹇硕受刘辩的旨意,向盖勋建议举荐高望之子为孝廉,盖勋拒绝。有人对盖勋说:“刘辩是未来的皇帝,蹇硕是陛下的宠臣,你都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恐怕三怨成府。”,盖勋回答:“选举贤良的人为官是为了报效国家,不是贤良我不会举荐,死又何悔!”盖勋虽然在长安为官,但深得皇帝刘宏的信任。每逢有军国大事,刘宏都会下手诏向盖勋请教对策,并多次赏赐盖勋。

    此时,长安城只有官兵五千人,盖勋为了对抗凉州叛军,便向朝廷奏请征募士兵凑齐一万人,并表奏征辟士孙瑞为鹰鹞都尉,魏杰为破敌都尉,杜楷为威虏都尉,杨儒为鸟击都尉,第五儁为清寇都尉。[5] 5.  ​李贤注引《续汉书》:是时,汉阳叛人王国,众十余万,攻陈仓,三辅震动。勋领郡兵五千人,自请满万人,因表用处士扶风士孙瑞为鹰鹞都尉,桂阳魏杰为破敌都尉,京兆杜楷为威虏都尉,弘农杨儒为鸟击都尉,长陵第五儁为清寇都尉。凡五都尉,皆素有名,悉领属勋。每有密事,灵帝手诏问之。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埶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在朝臣右。)

    六、董卓弄权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董卓拜为并州牧,率军抵达河东郡,停止不前。盖勋听闻,知道董卓是在观望雒阳局势,意图参与政变,便下令防备董卓。[6]

    四月,汉灵帝刘宏驾崩。八月,雒阳政变,大将军何进被杀。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毒杀何太后,掌控朝政。盖勋写信给董卓:“从前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仍然令人寒心,你只是个小丑,凭什么下场会比他们好?祝贺的人在你门外,吊丧的人就在你坟前!你还不敢小心一点!”董卓看罢,非常忌惮。董卓考虑到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sōng) 在三辅地区掌控兵权,实在是一个心腹大患,于是征召盖勋为议郎、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在扶风郡有精兵三万人,盖勋暗中联络皇甫嵩,意图联合讨伐董卓,而皇甫嵩拒绝,盖勋无奈,因为兵少不能起事,只好跟从皇甫嵩一同前往雒阳。当时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跪拜在地,而盖勋初次见到董卓,仅仅是双手作揖而已,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勋与书曰:“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卓得书,意甚惮之。征为议郎。时左将军皇甫嵩精兵三万屯扶风,勋密相要结,将以讨卓。会嵩亦被征,勋以众弱不能独立,遂并还京师。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七、失意而终

    初平元年,由原司隶校尉袁绍领导的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董卓问司徒王允:“我想选个合适的人担任司隶校尉,你觉得谁可以胜任?”王允说:“只有盖勋了!”董卓说:“此人聪明有余,但不可以担任这个重任。”于是任命盖勋为越骑校尉,但董卓又不想让盖勋长期掌管禁军,又让其出任豫州颍川郡太守;盖勋还未抵达颍川郡,董卓又担心他会响应关东联军,便又将其征回雒阳。

    在一次会议上,河南尹朱儁向董卓汇报军情,并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议,董卓责难朱儁:“我百战百胜,心中自有谋略,你别乱说话,免得弄脏了我的刀!”盖勋在一旁见状,出来说道:“从前武丁这样的明君,都主动求他人提建议,何况你这样的人,反而想堵住他人的嘴巴吗?”董卓自知失礼,便说:“我刚才是戏言。”盖勋仍然不依不饶:“我从没听说过发怒的话可以当成戏言?”董卓这才向朱儁赔礼道歉。6.  《后汉纪》:初,卓将兵东也,京兆尹盖勋曰:“贪人败类京师,其必有变。”乃为之备。

    初平二年(191年)三月,盖勋随董卓从雒阳转移至长安。盖勋虽然刚正不屈,但内心怨恨董卓,不得意。五月,盖勋因为背上长了疽疮而病逝,享年五十一岁。按袁宏《后汉纪》的记载顺序,将盖勋逝世故事放在初平二年四月之后, 六月之前,故推为五月。

    盖勋临死前立遗嘱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馈赠,董卓则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宽容,上书请朝廷赠送丧礼用品,葬于安陵。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卓问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允曰:“唯有盖京兆耳。”卓曰:“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乃以为越骑校尉。卓又不欲令久典禁兵,复出为颍川太守。未及至郡,征还京师。时河南尹朱隽为卓陈军事。卓折隽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卓乃谢隽。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遗令勿受卓赙赠。卓欲外示宽容,表赐东园秘器赗襚,送之如礼。葬于安陵。

    逝世时间

    按袁宏《后汉纪》的记载顺序,将盖勋逝世故事放在初平二年四月之后,六月之前,故推为五月。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子顺,官至永阳太守。)

    盖勋之子盖顺,官至永阳太守。

    盖勋和皇甫嵩均在初平元年之前被董卓征入朝廷,初平元年正月,关东联军起兵,三月,董卓将刘协迁都长安,自己留守雒阳。初平二年初,孙坚率军攻破雒阳,四月,董卓撤退至长安,布防三辅。盖勋卒时于此之后,必然身在长安。

    另外其所葬之地为安陵,安陵在长安城东,为汉惠帝刘盈寝陵。这也能证明盖勋卒于长安。

    就在这一年,关东兵起,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焚略洛阳,驱虞百姓。盖勋目睹董卓的暴行,身在笼中,无力除奸,义愤填膺,疽jū发背而死。时年五十一,葬安陵。盖勋临死前立遗嘱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馈赠,董卓则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宽容,上表朝廷赠其东园葬器,陪葬于汉惠帝陵寝安陵。

    安陵: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咸阳城东18公里处 渭城区韩家湾乡 白庙村。   汉惠帝 刘盈墓安陵为覆斗形,底部周长725米,高25.22米。陵西北150米处为 张嫣皇后墓,因 吕后死后张嫣被废, 封丘很小。陵北白庙村一带有邑城遗址,陵东还有12座陪葬墓。

    历史评价编辑

    滇吾:“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26]

    刘宏:“恨见君晚。”[26]

    董卓:“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26]

    范晔:“①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在朝臣右。”“②盖勋抗董,终然允刚。”[26]

    马它:“敦煌盖勋,深明大义,公私分明,不以私废公,不徇私误国,巍巍乎君子也!勋之正直无私,堪为古今美谈!呜呼,今之人私欲滔天,假公济私,挟私泄愤,徇私枉法,何其及也!”

    蔡东藩:“盖勋位不过长史,独能远谐物望,为世所钦;边章已入寇党,避而远之;滇吾本为虏帅,敬而礼之。盗贼夷狄,犹向慕贤者若此,人生亦何苦纵恶,而自丧声名,甘为此万年遗臭也?”[

        上述盖勋的一生,并无显赫的功勋。他生逢汉末乱世,仕途迟暮,四十岁以后才做了边郡长史,最终官不过京兆尹,入朝两年多就死了。那时的东汉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按照当时人们的观点,汉家气数已尽,黄巾起义就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主”的口号。无可置疑,盖勋是汉朝的忠臣。一个忠于腐朽王朝的官吏,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呢!的确,从忠于王朝的角度来看,盖勋并不值得歌颂。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盖勋克己为公的品德,临难不苟的大节,嫉恶如仇的精神,敢于抗暴的勇气,这些却是中国历史文明宝贵的道德遗产。盖勋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尤其是他厚待羌人,更体现了他不歧视周边民族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进步的思想。盖勋彪炳于史册,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瓜州广至城与东汉名臣盖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r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