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浑浆凉粉
来到孟州谷旦乡,就可以品尝一下。这是我今天买的混浑浆凉粉。四块钱一碗。我曾经想过回老家,最想吃什么。小时候想吃的东西很多。比如豆渣糕。比如浑浆凉粉。不过浑浆凉粉还是要排第一位的。

浑浆凉粉又称浑浆绿豆凉粉,是中国河南省孟州市(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浑浆凉粉"制作技艺,早已被河南省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在河南这么多地道美食中,为什么这道美食能入选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孟州混浆凉粉的由来
混浆凉粉是以绿豆制作而成的,成品的浑浆凉粉看起来绿褐色中隐显着晶莹剔透,放在砧板上还会微微晃动,淡淡的豆香就会从颤巍巍的凉粉团中弥漫而出,让人食欲大增。关于混浆凉粉有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性格暴躁的皇帝,得了一种久治不愈的怪病,胸闷头疼,茶饭不思,不堪病魔折磨发火连杀几个御医,并招告天下遍访治病奇才。据说一个懂点医术的小老乡,初生牛犊不怕虎,撕掉皇榜,将混浆凉粉呈献进宫,皇帝吃了以后涕泪齐流,古怪症状慢慢消失一空。喜极的皇上要给小伙子封官,小伙子留下一张纸条“当官断案烦死人,不如回家卖凉粉”之后就溜之大吉了。小伙子回到家乡摆起了凉粉摊,浑浆凉粉也有由此流传开来。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而据记载把绿豆凉粉从民间真正摆摊设点凉拌、热炒的是清代西招贤村牛凤臣。其后其子:牛来军,孙:牛世杰,曾孙:牛永厚。不断把制作技艺提高并传承下来,现在传承人为第五代:牛小江、牛小海。
那么混浆凉粉是如何制作的呢?


正宗的孟州混浆凉粉是要筛选精品绿豆,然后用水把浸泡了十二个小时的绿豆,放到小磨上磨浆,然后沉淀,抽去上面的清浆和多余的水分(这叫撇浆);撇浆是做凉粉的关键一步,浑浆稠了,产量就低,稀了,凉粉儿就会不爽滑、筋道。
接着就是将剩下的混稠糊糊上锅熬制,熬制的时候要注意火候,开始大火把混浆烧滚(沸腾)然后小火慢熬,直到勺子在混浆糊糊中搅拌不动为止。之后将豆绿糊糊趁热倒入或大或小的盆子里,冷却五六个小时后倒扣出来,混浆凉粉就制成了。
也正是各地水土不一,水质不一样的原因,不同地方的混浆凉粉味道也不尽相同,而在孟州要吃碗地道的混浆凉粉那就要去南庄了。走到南庄的凉粉小摊上,小摊伙计便会上前招呼你到:辣子辣嘴蒜辣心,芥末蹿透鼻梁筋,你要啥样的?老吃家则会选择芥末,要么就是芥末外加蒜泥或辣子。夹一筷子凉粉拌上汤汁儿,一口吸溜下去,凉凉的粉儿加上逼上脑门的辣味儿,那叫爽口啊。
虽然西姚村离南庄不太远,可是今天去不成了。高温难耐,今天是近几天里最热的,最高温度40度。只好就地处理了,就在谷旦镇买了一碗,尝了一下。
浑浆绿豆凉粉有什么功效呢?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浑浆凉粉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还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此外还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绿豆中的某些成分直接有抑菌作用,通过提高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抗菌作用。因此用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绿豆做成的混浆凉粉,也具有解暑降温,止泻开胃之功效。
这种美味又养生,滑滑嫩嫩的小食是否合你的胃口呢?在家的闲暇时光不如就动手做一下,以饱口腹之欲吧。
实际上在孟州各地都有,很多老乡都会做,闲暇之余,可以做混浆凉粉,挣点零花钱。记得我生活的岑村二队,大圈就会做。有的挑着担走乡串户。有的三轮车拉着坐地摆摊儿。但是今天吃着吃不出儿时的味儿。只记得芥末放的比较多。不过今天吃的总体感觉还不错。最后要说的是调料汤很不错。记得一定要把调料汤喝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