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9期“春节”专题活动。
每逢春节,炊烟升起,团圆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它不仅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牵挂,更是一年辛劳后最大的慰藉。
窗外风卷残雪,腊月的寒意愈发浓烈。村子里的老黄历被翻开,一张张红纸灯笼悄悄现身。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有人在屋檐下挂腌肉,有人推着小推车赶集置办年货。
母亲总爱在这时拉着我去市场买春联,她挑选对联极为认真,总要找那种字迹遒劲、寓意吉祥又画工精致的一副。而我则贪恋街边糖葫芦摊上晶莹剔透的山楂,每一次都能咬出新鲜酸甜的一口好味道。
一到除夕,年味便彻底浓郁起来。从早晨开始,大锅里煮着热腾腾的猪蹄和鸡汤,小灶旁炸春卷、蒸年糕。厨房里油香四溢,而院子里孩子们已经小心翼翼地点燃第一串鞭炮。
爷爷说,他小时候过年时,粮食紧张,但哪怕再困难也会想办法蒸上一屉白白胖胖的馒头,“吃饱”就是那时候最大的愿望。而如今,我们一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盘盘丰盛佳肴铺满桌面,可爷爷却最喜欢夹一块清淡的小青菜,说“还是古早味好。”
午夜时分,当辞旧迎新的钟声敲响,我站在院子里仰望夜空:烟花绽放的刹那,如同整个世界都被点亮。这一刻,我似乎听见了年的呼吸,它沉稳而有力地宣告——新一年来了!
大年初一总是伴随着爆竹声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这是家的仪式感,也是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我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喜欢在饺子里包硬币,说谁吃到就是全家的“福星”。但其实无论谁吃到,这份团聚本身才是最大的幸福啊!
走亲访友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妈妈总会带上自家做的大枣糕和酥糖,一一送到亲戚朋友手中。而到了别人家,也免不了收到装满糖果、瓜子的红包袋。这种礼尚往来的热闹,总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因为春节变得更近了些。
时代变迁让许多传统习俗逐渐简化,但春节依然拥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在城市高楼间,人们用快递寄出了新年的祝福,用网络视频连线传递跨越千里的思念。
今年,我们一家选择返乡与父母共度佳节。从熙攘都市回到乡村老宅,我重新找回儿时对春节所有美好的记忆——柴火灶旁忙碌的人影、巷口卖年货的吆喝声,还有邻居阿姨端来的刚炸完还冒着热气的小麻花……这些细碎而真实的小事,是现代生活无法替代的一种归属感。
短暂而充满仪式感的节日就像岁月中的一个停顿符,让我们有机会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脚印。当初二离别之际,我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城市,却发现奶奶偷偷塞了一罐自己做的大酱进去,还不忘叮嘱:“拿去吃吧,在外面也能尝点家里的味。”
车窗外,大地染上一层薄雪。我忽然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只要心还牵挂着那个生养我们的地方,那片土地上的炊烟仍会牵引我们不断归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