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阵营正日益壮大,近期又迎来一位重磅成员。南方基金日前向证监会递交申请变更5%以上股东并获得受理,开“老十家”基金公司股权激励之先河。
不仅如此,今年2月,鹏扬基金第一期“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成功实施。目前已有天弘、中欧、银华等超过20家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还有10多家公司在等待获批。
业内人士认为,“老十家”基金公司加入股权激励的行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募行业竞争加剧、渴望留住人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从业绩到利润已经有明显的改善,从而成为业内争相追赶的目标。
股权激励之风在基金行业蔓延
面对基金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老十家”基金公司也坐不住了。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南方基金于4月3日正式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变更5%以上股东的申请并获得受理。加上之前已实施股权激励的20多家公司和已上报等待获批的10多家公司,合计有近三成基金公司选择了这一条留住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捷径”。预计将来还有更多基金公司将加入股权激励的行列。
从2013年新《基金法》允许专业人士持有基金公司股权、监管层放开基金公司5%以下股权变动审批之后,股权激励就在业内拉开帷幕。中欧基金于当年第一个“尝鲜”,前海开源基金也于同年实施增资扩股并由高管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认购;2014年,天弘基金在业内最先开展全员持股;2016年,银华基金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推进员工持股计划。
针对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曾表示,股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合理股权结构上的治理才是有效的。通过股权结构的改造,管理层成为股东,核心员工持有公司股权,这便理顺了股东、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实现了利益的一致性。
部分新基金公司更是出手大方,将股权激励作为公司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2月,鹏扬基金实施第一期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持股成员中新增“上海济通”“上海璞识”“上海润京”三家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是4.36%、4.99%和4.99%,由公司的多名高管持股; “基金教父”范勇宏的宏实资本持股比例也从4.925%上升至7.5%,而杨爱斌本人持股比例将至50%。 对此杨爱斌表示,第一批享受股权激励的员工主要包括那些在鹏扬基金成立之前就参与筹建的高管,接下来不排除有第二批、第三批,主要目的是引入更多业绩好、价值观吻合的优秀人才,让公司越走越好,自己的持股比例在这过程中也会进一步稀释。
人才“失血” 激励“续命”
事实证明,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业绩和利润均有显著提升。首家尝试股权激励的中欧基金在2014年改制前不过是百亿元规模的小型基金公司,改制不过两年就超过千亿,当前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从公司创始就大力推进股权激励的鹏扬基金成立不到三年管理规模已近350亿元,最新年报显示,鹏扬基金2018年大赚4.47亿元,相比上年的0.76亿元增长近5倍。
基金行业对人才的高度依赖不言而喻。股权激励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人才的动力?对此银华基金投研总监王华表示,近几年银华基金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建立了员工持股计划和增量激励制度,前者是长效机制,后者是短期激励。
“银华基金有149位同事参与到员工持股计划中,这是股东和公司对员工的认可;几年前建立的增量激励制度把基金经理和核心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其对公司所作的贡献建立了更直接的联系,只要为公司创收,就可以从增量部分获得收入。长短机制并举,银华投研团队更为稳定,人员的稳定也提升了业绩和投资风格的稳定性。”王华表示。
股书:大势所趋 但需兼顾个性化和长效性
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投研人员,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稳定人员结构。
不仅仅是基金公司, 根据《财富》杂志2015年报道: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5%的企业使用过股权激励。
尽管为大势所趋,但股权激励并非包治百病的“大力丸”,不是所有的股权激励方案都能够长效而广泛地运用并得到成效。
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需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结合公司的行业属性、发展阶段、战略布局、外部环境等综合因素,来制定适合自身团队和项目的方案。
如果你正在考虑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为团队吸引新鲜血液,或者你的股权激励计划已制定完毕但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是找专业人士带带路吧,欢迎咨询股书团队。
股书将绕过套路、直达病灶,为您提供精准定制股权激励咨询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