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孟子》(十)万章下篇5——不见诸侯何义②:逐字稿1

《孟子》(十)万章下篇5——不见诸侯何义②:逐字稿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15:40 被阅读0次

    逐字稿

    接下来,“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您从来都不主动地去见诸侯,人家别人都拜见,都不断地送帖子,想办法托关系,就希望能够跟诸侯见面,您从来不干这个事,为什么?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像我们这些人呢,如果你在国,就是在城市里边,虽然你是个老百姓,那也可以有一种称呼,叫“市井之臣”,你不是人家朝廷里的臣,你是“市井之臣”,老百姓。在野,是“草莽之臣”,你在城外种地、耕田,你叫作草莽之臣。这些人都是普通人,“皆谓庶人”。

    “庶人不传质为臣”,质就是送礼,庶人不会通过送礼的方式,去谋求一个官职。“不敢见于诸侯,礼也”,所以我这合乎礼,就是我不敢用这样的方式去送礼,然后来主动地结交诸侯,这是自古以来的礼。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如果说你是个庶人,我就又不理解了。因为领导说去修长城,庶人就得去,今天这个国君想要见你,派人来召你,说麻烦到我的这个宫殿里面来,咱们见个面吧,“则不往见也”,你竟然不去,为什么?

    如果你真的姿态低到是一个庶人,那应该是国君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人家叫你去,你还不去,为什么?孟子说“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如果国君去让我去修长城,去服劳役,是正当的、合宜的,但让我去见他,不合宜。

    而“且君之欲见之也”,他是为什么想见我呢,难道是让我去陪他打麻将,还是让我去帮他修个水池子,肯定不是,他见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那不就是因为您知道的东西多吗,因为您这个好吗,又博闻又强记,知道很多东西,品德又高,“曰为其多闻也”。

    “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就是古人的规定叫“天子不召师”,老师,你是不能够召唤的。你不能够说,来来来,给我上个课,来,请你过来,不像话。“而况诸侯乎”,天子都不能够随便召见老师,诸侯可以这样吗?

    “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如果是因为品德高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一个人品德高尚而召之,就把他叫来,让我看看这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听起来都吓人。

    各位知道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见第欧根尼的,第欧根尼一个流浪汉,坐在那个广场里边弄一个破瓮,待在里边待着。大家传说,说这人道德水平很高,在亚历山大大帝称帝的时候,他所能够知道的世界,全都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之下,他竟然“往见之”,他是走到那个广场上去见第欧根尼的。所以孟子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遇见贤而召之者也”。

    “缪公亟见于子思”,缪公屡次地去拜访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缪公自我感觉很好,缪公觉得说你看,古人有句话,说君王有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就是一千辆兵车,四千匹马。有一千辆兵车的这么一个大国,“以友士”,跟一个普通的士交朋友,你觉得这个状态怎么样,鲁缪公觉得自己状态很好。

    “子思不悦”,子思不高兴了,说“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他认为这个是侍奉,不是交朋友。这里有两种解释,我觉得都行。第一种理解是说,我是在给你干活,“曰事之云乎”,你是找我给你干活的;另外一种理解是说,你是以我为师,你是来向我请教的。

    这两种理解,我更偏重于后一种。因为你看上下文,读到后面,你会发现子思的这个姿态非常高。这事儿是侍奉,“岂曰友之”,咱这不是交朋友,就是子思断然地拒绝跟这个穆公交朋友,“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难道不是说,子思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难道不是说:“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假如你拿地位来说,你是君,我是臣,我怎么敢跟你交朋友?“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按德行来说,你只配做我的徒弟,你凭什么跟我交朋友?就是无论是以位来论,还是以德来论,这两个人都不对等,所以子思认为咱俩这不是交朋友。

    “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就是像鲁穆公,这么大的一个大国的国君,想要与子思交朋友都做不到,何况召见呢?说你来一趟,来,咱俩交个朋友。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这一段我们前面也讲过了,就是齐景公田猎的时候,用旌旗招虞人,虞人就是牧场的那些小官员,然后打出一个旌旗来,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台,你只能靠旗语,把那个旗子一打开,意思是你过来,这个虞人不来,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旌旗不是用来招虞人的,招虞人你应该顶一个皮冠上边,虞人就来了,这个旌旗是来招大夫的,所以虞人不来。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这一句是名言,就是有志之士不怕弃尸沟壑,一出现沟壑这个词,大家就知道这是死了,杀头了,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元是脑袋,就是勇士不怕丢脑袋。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就是孔子为什么特别喜欢讲虞人的这个故事呢,孔子为什么特别赞赏这个虞人呢?就是因为,那不是他应该接受的那个招见的礼,“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万章没有听过前面那一段,所以就问说,那招虞人到底用什么呢?“曰:‘以皮冠’”,顶起一个皮帽子就是招他,“庶人以旃”,旃是赤色的、没有修饰的一块布,就是把一块红布这么举起来,这个叫旃。“士以旂”,旂就是两条龙的一个布,顶起来以后,在杆头还悬着铃,这个叫作旂。“大夫以旌”,旌就是有牦牛尾或者是五彩羽毛装饰的那个旗子,叫旌旗十万斩阎罗,旌就是这个东西。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就是你用招大夫的这个旗帜招虞人,虞人死也不去,“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就是你用士的这种招唤方法,来招一个普通人,普通人怎么敢去呢?

    “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你用招不贤的人的招唤方法,来招唤一个贤人,“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如果你真的想见贤人,而你又不以他的道来跟他交往,就好像你想进门,但是把门关上一样。我们大家想进门,你一定是开门,你非得把那个门关紧,然后你说我要进去,进不去的。

    “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这个义就是道路,礼就是大门,只有君子能够沿着义的大路,然后出入礼的大门。

    “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经》上面说什么呢,“周道如底”,周朝的大道像磨刀石一样,宽阔又平展,然后“其直如矢”,直得像箭一样,然后“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君子怎么走,旁边的小人都在效法都在看,就是你需要成为大家的楷模,你要走大道,你要走义礼之路。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这段是《论语》当中提到过的,说孔子只要鲁公说你来上朝,不俟驾而行,就是那个车都没有装好,赶紧就跑,难道孔子不懂你这个道理吗,“然则孔子非与”。

    这万章就特轴,完全没有把这个道理融会贯通,所以拿孔子来做反例跟孟子辩论。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就是孔子,为什么那么麻溜地赶紧去上朝呢?他有官职啊,他是人家的大司寇,所以你有官职在身的时候,那国君下命令你肯定得赶紧去,这是你的职务所在。

    但是我今天是什么人呢,我今天没有官职,我今天是一个市井之臣,你如果要让我去,说服兵役、修长城,这样的事我可以干,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干。但是假如你说你想拜我为师,你想向我请教,你希望能够跟我学道德,那对不起,你只有来找我,我不会去找你的,所以这是孟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坚持。

    当然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儒家在当年是非常开放的。在战国时期,像万章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生,竟然敢于拿孔子做例子跟孟子辩论,就说明那个时候大家的思想没有被禁锢。他不懂可以问,他可以直说,这人虽然轴,但是他是一个很直率的人,有不懂的就问出来了。

    你要到宋明以后还有人问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大逆不道了,所以很可爱的一段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孟子是有自己的底线和操守的,如果你像你号称的那样,是因为我的美德所以想跟我交往的话,那对不起,你得来找我,不要随便派人来请我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万章下篇5——不见诸侯何义②:逐字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rz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