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All men should strive to learn before they die ,
what they are running from , and to , and why.
—James Thurber
人类应该拼命学习,直至死亡。
—詹姆斯·瑟伯
本书为畅销作家另维为年轻人写的实用励志作品,从高中到职场新人,每一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指导。虽然很可惜我没能在年轻的时候多读读这方面的书,但有些点还是值得记录学习,并建议自认为很努力,或者读书很辛苦的学生可以看看这本书,从中找到一些新的感悟。
“上大学你就轻松了!”
高中老师骗我。
高中老师说,只要考上好大学,你就从此高枕无忧,想怎么玩怎么玩。她又骗我,越好的大学,越是炼狱。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也听过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不是说从大学开始松懈的,从初三开始我就开始松懈了,能考上高中,能考上大学还是挺侥幸的。上大学以后,自己就真的完全松懈了,学习也不是不努力,而是在无用的努力,间歇性地激进。包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作者在一所世界排名第十的学校,其实能进这样的大学,她的起步已经不简单了。
大学最深记忆的图书馆:
午夜十二点,作者困了可离完成预习任务还遥遥无期,所以她去了二十四小时图书馆。图书馆三层楼,到处都是人,灯火通明里,认真的年轻的脸庞们安安静静。唯一的声响上深夜一点的广播。
“一楼咖啡厅还有十五分钟关门,需要咖啡和夜宵的同学请先休息一下,快点过来。”
作者出国念大学,刚开始语言方面的障碍,老师授课的方式,都是要靠自己提前去预习,那几年大多数夜晚是受这种环境刺激坚持学习的。当作者自以为很努力,泡在了大多数人前面的时候。
第一天进教室,作者傻眼了。放眼望去几百号人,大家都提起做好了预习和笔记。同桌的预习文档全是思考总结和要问的问题;课堂讨论,别人随便一张口,就跟演讲一样。
我被那强有力的思想、逻辑和表达能力惊呆了——这都是什么时候想出来的?预习的时候吗?为什么我连课本都读不完,而他总结了全文,还能额外思考?
我跟不上,不是我不努力,是别人花同样的时间努力,还比我会努力。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我现在的一些读书笔记一样,比较乱,也不善总结,有些读到很深刻的地方,我也只会摘抄,原文照搬的记录下来。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有时候想记录当时的深刻想法,但是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很好的呈现出来,干脆不记录了。
今天这本书虽然更适合学生看,但我很佩服作者的事,在这样一个高压的环境下,身边优秀者层出不穷,自己并没有畏难,而是想办法去克服,其实这跟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
她分享了一个她当时在学心理学的一个原理:神经元时刻都在努力记忆我们的行为。
比如:学习时摸一次手机,神经元就会记住一次学习和摸手机的联系,重复使下一次行为更容易。于是,下次我会更加地,在学习时想摸手机。
行为联系重复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模式,永久储存在我们的基底神经节里。这便是习惯。
就算我们后来改掉了习惯,一旦重新接触相关行为,触发了神经元对她的记忆,习惯很容易再次形成。
花过大量时间练习或者篮球的人,就算忘记了,在接触也会学得很快,就是这个原理。
发生过的一切神经元会记得,有过的好习惯坏习惯,都会伴随一生。
当有一天我不再需要自控,那一天优秀会变成我的习惯。我就像一个受虐狂,每天想方设法做叫自己难受的事。
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吧,身体里形成了肌肉记忆。所以当自己想要形成某种习惯的时候,前期必须逼迫自己严格执行。就像简书的日更,可以设置10天、20天、30天、40天等,这样循序渐进的目标。
阅读也是一样,首先要有坐下来拿起书的行动,提高自己的捧书率。走出舒适区,尝试做一些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通过刻意练习,去突破自己。
当然这里强调的是行动。通过行动实践,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今天先记录这么多,要不然放下就放下了,有些想法不及时记录就一度搁置了。希望书友们多多给意见,提点,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