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鲁迅先生列入个人书单的唐代“顶流”面面观

被鲁迅先生列入个人书单的唐代“顶流”面面观

作者: 你的样子1314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18:25 被阅读0次

1934年,鲁迅先生曾给朋友杨霁云书信一封,在信中鲁迅先生提及了自己关于诗的一些看法,他在信中如是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由此可见,大文豪鲁迅先生对于唐诗有着自己特殊的情结,他对于唐诗的赞誉和喜爱是源自心底的。

鲁迅先生更是将一本描述唐代诗人的《唐才子传》,归入了他研究中国文学的必读书目。

说起唐代,它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隋唐盛世”,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个朝代的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恣意成长有了支撑。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期,唐代中国被誉为“诗国”,唐朝有名的诗人更是数以千计。

《唐才子传》的横空出世,将这些曾经活在人们仰视里的“顶流”们具象化,生活化,读起来,更像是品味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一生过往。

《唐才子传》的作者辛文房,他本身带着一丝神秘色彩,他是元代前期的西域人,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只有零星半点,他一生曾书写过无数优秀诗作,可他的诗集《披沙集》早已失传,现存世的诗作仅有两首,为诸多学者点赞称道,而他的诗作的缺失,为学术界之一大憾事。

《唐才子传》,全书共十卷,记载唐、五代诗人简要地评传二百七十八篇,传中又附一百二十人小传。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清乾隆时期此书在中原已几乎亡佚。清光绪时期杨守敬从日本善慧轩访得五山本。

因此,它流传至今,享誉无数,实至名归。

那么从《唐才子传》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呢?

一、唐代人的高质量追“星”

《唐才子传》中讲了诗人李涉这么一段故事“.....初,尝过九江皖口,遇夜客,方跧伏,问何人曰:“李山人。”豪首曰:“若是,勿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欣然书曰:“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大喜,因以牛酒厚遗,再拜送之......”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说,诗人李涉坐船过九江,至皖口遇到了强盗。盗首问:“你是谁?”回答说,我是李涉李山人。盗首说:“若是李涉,我们就不抢夺财物了,我久仰他的诗作已久,对他个人更是崇拜,要是他能送我一首诗,比起金银钱财,更能让我如获至宝。”李涉于是当场写诗一首回赠:“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这就是李涉所作,后来题名为《井栏砂宿遇夜客》的诗的由来,一个一心“求财”的强盗,居然是个爱读唐诗之人,爱读唐诗也就罢了,居然还有自己追求的“明星诗人”。为了自己的“偶像”,他可以放弃世间俗物,追求自己认为应该正确的。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件故事,虽不如佛所曰的那种大彻大悟,但,这起码给予了这个强盗以警醒,自古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李涉的寄予,是望他今后走上正途,不再以强盗的身份,而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成为君子与君子之间的相见,介时就可以互相介绍自己,并把酒言欢。

据说这件事情的后续,就是题诗这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个强盗的人生轨迹,自此他广交文人墨客,在他老年的一天里,他与在座的宾客诉说起了当年与李涉相见并得到赠诗的过程,说到动情处,这个老人泣不成声,听者为之动容,他一生都对李涉怀有着一份感激之心。

二、女“顶流”也值得被铭记 。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的巅峰,据考证,唐代290年间共涌现出207位女诗人。在唐诗界一片男“顶流”的大环境里,女诗人还能让自己熠熠生辉,显得更加不易。唐时,女中翘楚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四位,后世将其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

《唐才子传》中,记录有女道士鱼玄机、乐妓薛涛、“女中诗豪”李季兰几位女诗人。

对于薛涛,作者是这样介绍她的:“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可以说,作者对于女诗人本身并不带有“有色眼镜”,他只是在记录自己所了解到的事实。

这个女诗人,她的职业是“成都乐妓”,可能她的职业不怎么光彩,可她这个人,“性辨惠,调翰墨。”她不仅性格温顺,明辨是非,还贤惠可人,她还擅长书法。

她虽然可以说是生活在当时社会的“底层”,可不妨碍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她“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就像王尔德曾说的“尽管我们都身陷沟渠,但总有些人会仰望星空。”

纵使她的生活千疮百孔,可依旧不能埋没她出色的文采,以及她对于生活的那份纯粹与热爱。

有时候这种对过去历史人物的记录,或是成为当朝统治者的工具,或是成为记录过去的“留声机”,很难不掺杂有作者个人本身的好恶喜恶。

可《唐才子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的真实,恐怕就在这里。

三、“顶流”也“追星”

《唐才子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题诗,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们常说“班门弄斧”,怕自己会在能人面前露怯,可“诗仙”李白遇到自己的偶像,居然也会怕,他怕将自己的诗作与自己偶像的诗作写在一起。

我想李白的想法,是很不想将自己的诗作与自己偶像的诗作加以比较。

恐怕有人觉得,李白居然这么崇拜崔颢,那崔颢一定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了吧,但其实当时李白正青春年少,而崔颢比李白还小3岁。

所以,我喜欢你的诗,与你无关,我就愿意收敛起自己的一生傲气,收起锋芒,因为,我觉得你值得。

说了李白对崔颢的诗作的喜爱,《唐才子传》里接下来,也描述了崔颢的后半生。

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然行履稍劣,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这些对于崔颢的描述,让这个人物一下子立体了起来,他可能确实在诗作方面有所成就,可在做人方面,他却不怎么样,薄情,豪赌,始乱终弃。

这和鲁迅先生所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对待他这个人的生活,我们承认他的长处,也不会一叶障目的看不到他的那些短处。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还是那句话,这样才让《唐才子传》里的每个人都具象了起来。

四、这世界,我来过

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这些人曾经鲜活地存在过,很多人想说,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功过更多地应该交给后人传说。

《唐才子传》就是将这些人的过去,如此真实的记录了下来。

从一个个个体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为了前程而付出的不懈追求,这些诗人,这些“顶流”其实也依如平常人一般,命运多舛,一生坎坷。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一生,随着唐代社会的起伏而起伏,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说成也生活,败也生活,若不是尝尽了这人间冷暖,诗人们又怎会呈现那么多好的诗作。

历史可能记录的总是那些被很多人记住的“大人物”,可他们过去的那些生活,他们也曾经活过一次。

所以,这世界,我来过。

《唐才子传》更像是给了那些看似“寂寂无名”之人一段被记得的契机。

就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那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我想,《唐才子传》就是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那些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那些人,而他们不该被遗忘。

相关文章

  • 被鲁迅先生列入个人书单的唐代“顶流”面面观

    1934年,鲁迅先生曾给朋友杨霁云书信一封,在信中鲁迅先生提及了自己关于诗的一些看法,他在信中如是说:“……我以为...

  • 劣根性

    这应该是第3次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再次被鲁迅先生文字的生动与深刻所感动! 先生怎么会对一个人...

  • 我们都是圣斗士

    一、鲁迅死了 鲁迅死了!当下社会没有一个人能接过,鲁迅先生手中的那支笔去再写辉煌。所以鲁迅只是一个名字,鲁迅是被气...

  • 古人的脑洞!唐白行简《三梦记》

    最近,闲暇时翻起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唐代传奇那一章发现了一篇很有趣的短文,在原书中,鲁迅先生给的评语是:...

  • “情书”

    刚和吕先生认识的时候,他送我的两本“情书”,都和植物有关。 之前草草翻了几页,今年列入阅读书单。

  • 书单 -- 间断 持续更新

    备注: ※ 想读/列入书单计划 ❤ 喜欢(0 ~ 5) ▲/ √ 推荐 ★ 已读完 ...

  • 被鲁迅先生误导了

    鲁迅先生曾说: 火药发明之后, 西方人用来装子弹, 中国人却用来放鞭炮 。 殊不知, 早在宋朝, 我们就有了火枪 ...

  • 《女佣的故事》:生孩子,仅靠一腔孤勇并不是负责任的行为

    2019年,《女佣的故事》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列入年度书单,并被评为《福布斯》评为年度最受期待图书、《底特律新闻报》...

  • 再读鲁迅

    今天分享一本书:《鲁迅语录》,2012年读第一遍,如今看第二遍,仍然被鲁迅先生感动,被鲁迅先生激励。 读书时学过先...

  • 再读《阿Q正传,孔乙己》

    觉得自己对鲁迅先生有太多的误解。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文被鲁迅先生的文章充斥着,从《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再到《孔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鲁迅先生列入个人书单的唐代“顶流”面面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ue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