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得到》听刘嘉老师的《心理学基础30讲》。
为什么选这门课呢?
最原始的动机,就是我想去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把书里的核心内容讲给我20岁的女儿听,在她未来的情感问题上,能更科学给出一些建议时,我们俩能明白对方说的啥。
我不想说教,也不想絮叨。到底怎么做对,怎么做好,书里应该有更好的建议可以用来参考。
这堂课有30讲的内容,听了2天,发现要想听懂,有些地方还真得反复听反复琢磨。
首先,刘嘉老师的这句话,我记住了。“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摆脱三种思维: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
这应该是我看心理学书籍,需要搭设的最底层的地基吧。
想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去代替感性的直觉思维”,不仅仅是要有探究问题的勇气。
支撑这个勇气的,是我们既往建立在社会和文化传承基础上形成的直觉思维感性思维,极有可能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脱节啦。
所以在面对传统,面对权威,面对惯例的时候,要能够保持疑问。
每个人都难免以自我为中心。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的共同特点。
要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就要提醒自己,别人眼里的世界与我们心里的确实不一样,所以要尊重他人和自己不一样,努力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接受他人有权利和我们的看法不一致。
克服机械性思维的这一点我想了很久,目前觉得,或许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吧。
另外,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影响到他人的心理,所以,外界的环境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对他人的心理映射去搭建的。
就像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刘嘉老师说了,我们要学会用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时间观,来取代这些错误的,局限的思维。从而洞悉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个人成长。
一个人和自己友好相处,才能与世界和平共处。
网友评论